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我的游戲,我做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自主游戲不僅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同時也是孩子自主、快樂地展開廣泛學習的途徑。本文重點闡述了對自主游戲推動幼兒快樂學習的認識、并從環境創設、介入指導、交流分享多個角度梳理了在自主游戲中幼兒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培養,從而推動幼兒快樂學習。
  關鍵詞:自主游戲;自主性;創造性
  隨著《指南》的深入學習,教師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游戲逐漸成為幼兒在幼兒園中一日生活的主要活動,成為孩子學習的主要形式。而自主性游戲是最適合學前兒童的一種活動形式,在自主性游戲中幼兒以一物代一物,能脫離真實情景和物體的直接信號刺激,進入假設想象的世界,是培養幼兒創新意識的良好途徑。現實生活是幼兒自主游戲的源泉,他們未來的生活不應該是我們現在生活的簡單重復,作為老師應該引導他們自主地,創造性地開展游戲,發展游戲。為了確保小班幼兒自主性游戲的正常開展,教師應該積極地為幼兒提供較為豐富、適合的游戲材料,并能適時地以游戲者的身份進入。
  游戲觀察、指導,在游戲中尊重幼兒,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在小班幼兒開展自主游戲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1、老師們普遍認為小班幼兒由于年齡小的特點,自主和創造扯不上關系,所以老師在小班自主性游戲中培養的著重點大多停留在角色的簡單分配和一些材料的擺弄等一些表面現象上。
  2、小班游戲中材料的提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兒自主和創造能力的發展。
  3、教師的指導介入不夠,放任現象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的自主和創造性行為。
  問題的存在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以為幼兒自主游戲是完全由幼兒選擇內容進行,教師不需要給予任何指導和幫助,在游戲時讓幼兒隨心所欲,對幼兒的一些不良行為也放任自流,對游戲活動不聞不問,教師處于旁觀者地位使游戲成了一種無計劃無目的的活動。
  2、同一年齡段的幼兒因能力和發展水平的不同,在同一個活動中所需要的材料也不同,老師提供的游戲的材料僅是成品材料或現成的玩具,缺少半成品材料,缺少讓幼兒自主,創造的機會。
  3、教師對小班幼兒的自主、創新意識的培養缺乏足夠的認識。那么如何在自主性游戲中培養小班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呢?
  (1)按意愿投放相應的游戲材料,滿足幼兒自主游戲的需要。材料是幼兒游戲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活動的基本工具,幼兒的發展更依賴于對材料的操作。幼兒能在游戲中快樂的操作,并以操作材料作為新主題、新情節的生長點,促進幼兒交往,達到讓幼兒游戲更為自由自主的最終目標。對小班幼兒來說,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老師必須了解幼兒的興趣,然后從興趣入手提供游戲材料,選擇游戲內容。老師可以投放大量的半成品供幼兒在游戲中自主選擇,鼓勵幼兒動手尋找自己需要游戲的材料,大膽想象、創造。尤其奶粉罐和易拉罐是小班幼兒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物品,孩子們對它們都不會陌生,因為它貼近這一年齡段的幼兒,奶粉罐更是每天都要接觸到的事物。于是,我發動了家長和我們一起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大大小小的奶粉罐和易拉罐投放在活動區里供幼兒游戲用。在自主游戲活動中,小班的孩子們的游戲是簡單和快樂的,幼兒在玩一玩,用一用中學會了用同一種材料進行不同的表現手法來滿足自己的游戲需要。
  他們在玩中歡笑,探索,創造。奶粉罐和易拉罐可以排成長長萬里長城、用個小球滾滾就是保齡球、五個一捆就變成了梅花樁、豎著放即可變成套圈的玩具······我發現,簡簡單單奶粉罐和易拉罐在小班孩子手中變出了許多有趣的游戲玩具,這些半成品的材料成為幼兒最喜歡,利用率最高的“游戲伙伴”。所以它給予小班幼兒更多的想象、自主、創造的空間。
 ?。?)通過教師具有啟發性的引導,鼓勵幼兒創造性游戲。創造性是主體性的一種極其重要的表現。在自主游戲活動中幼兒積極的活動離不開教師及時、恰到好處的指導,而教師具有啟發性的引導更能激發小班幼兒自主和創新意識。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創造性游戲之前在游戲環境及材料提供方面設置一些障礙和困難,利用半成品和非成品材料,讓幼兒在玩中探索和體驗材料的變化和應用,盡可能地拓展幼兒創造的空間。在整個的游戲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觀察,其次才是適時適度的指導。如:娃娃家的“媽媽”一味的抱著娃娃,而“奶奶”就一天到晚燒菜,娃娃家的每一個人都是各司其職,互不干涉,處于幾條平行線上。當幼兒出現這類現象的時候,教師應適當介入暗示幼兒,幫助幼兒提高認知水平。又如老師可以以做客的形式啟發娃娃家的小朋友:一直抱娃娃手一定很累的;家里的東西好像有點亂。通過類似的疏導引導幼兒與同伴交往,激發幼兒思考:娃娃還可以有誰來抱,家里的東西誰整理等。長此以往幼兒之間的交往逐漸增多,認知水平也會慢慢提高。老師敏銳的捕捉孩子的游戲信息,給予及時而適當的引導,就會重新點燃孩子的興趣,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并使之獲得成功感。
  (3)愉快的分享交流活動,挖掘幼兒的自主和創造的能力。每個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的游戲經驗與情感體驗是不同的,教師應重視提供機會引導幼兒及時地進行這方面的交流,讓幼兒在與同伴分享的過程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這樣的交流與分享可不拘形式,一對一式的、小組形式的、集體形式的均可,通過交流不但可使孩子們的游戲努力得到積極的評價,還有利于使幼兒的一些富有創意的想法與做法有機會積極地啟發和影響同伴,進而引發幼兒更具創意的游戲實踐。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經驗缺乏,游戲中極易出現問題和行為不當的現象,老師應該用擬人交流法或直接將幼兒引入情境中引出交流分享的話題,面對問題利用游戲的分享交流,讓幼兒發表自己對事件的看法,通過互相啟發,互相糾正,最后獲得正確的認知經驗和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過程的體驗對小班幼兒是最重要的,老師作為游戲活動的支持者,不要過早的對結果作以肯定,只有提供幼兒體驗過程的機會,才會讓幼兒擁有更多的空間,才能真正挖掘幼兒自主和創造的潛能。而老師在分享交流中的問題設置,就猶如老師為幼兒搭建的感悟的支點,使幼兒真正輕松愉快的學習,充分自由的表達,我認為這樣的分享活動才真正促進幼兒自主和創造性的發展。
  幼兒是游戲的主人,但并不是不需要教師的指導,而是需要教師更隱蔽、更策略、更有效地指導,一方面需要教師具有在游戲中隱含教育意圖的能力,在游戲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投放中將教學的內容客體化,使幼兒在作用于環境和材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經驗;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師具有對幼兒發展進行日常觀察與評價的能力,教師善于在游戲中發現幼兒正在進行的無意性學習,并給予及時支持,或者善于從游戲中捕捉與教學目標相關且與幼兒發展需要相適應的內容,從而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自主發展。
  總之,在開展自主游戲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幼兒最少的干預,最多的觀察、最大的耐心、最有效的指導,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愿望,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創造性,使自主游戲發揮出應有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幼兒教育》2002年(7、8)期〈自主性活動課程〉
  [2]裘柏鈞、林茅主編《幼兒園游戲課程探索》
  [3]朱家雄主編《游戲活動教師參考用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8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