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校“校園貸”現狀及風險控制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提要] 在“互聯網+”時代,“校園貸”作為互聯網金融下的產物,對高校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近年來,隨著在校大學生中發生的多起“校園貸”相關的負面惡性事件的曝光,“校園貸”這一話題受到包括教育部、銀監會等在內的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問卷的方式,調查高校大學生對“校園貸”的基本認知及使用情況;分析“校園貸”運營機制,從財務管理專業的角度,闡述“校園貸”高額利率形成的原因;幫助學生對“校園貸”等網絡信貸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財務安全教育的角度給在校大學生敲響警鐘。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校園貸”;使用現狀;風險控制
   基金項目:2018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之創新訓練項目:“江蘇省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高?!@貸’現狀調查及風險控制研究”(項目編號:201812684003Y)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1月11日
   一、“校園貸”發展歷程
   近些年來,由于“校園貸”引發的多起惡性事件不時地出現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上,甚至在我們身邊,也有一些同學因為申請了“校園貸”以后,無法償還,連累到家人、朋友,最終無奈選擇退學的案例,輿論將“校園貸”歸類為一種避之唯恐不及的惡魔般的存在。校園貸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根據央視新聞調查欄目的調查結果顯示,最早的“校園貸”是由銀行提供給大學生的助學貸款,主要是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2002年信用卡業務開始在大學校園推廣,“校園貸”從之前的助學貸款拓展到了消費貸款,最初向大學生發放信用卡為商業銀行拓展了業務也能滿足學生合理的消費需求,但之后由于大學生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出現還款困難,導致壞賬率高等現象出現,為了遏制風險,2009年中國銀監會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信用卡業務的通知》,明確規定不得向未滿18周歲學生發放信用卡,向經查已滿18周歲但無固定工作無穩定收入來源的學生發放信用卡時,需落實第二還款來源。由于這項規定的出臺,大學生信用卡業務逐步退出大學校園。
   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平臺等迅猛發展,2014年起“校園貸”再次進入大學校園,而此時的校園貸,不同于上述以銀行為主的貸款業務,其主要包括:新興的小額貸款公司;新興的網絡借貸機構;互聯網網商消費金融公司,如京東白條、花唄等。2014年后興起的P2P網貸平臺共有2,000家,這些平臺只有工商登記和工商營業執照,沒有一家取得金融許可證,在沒有監管的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迅猛發展,此時伴隨著暴力催債、自殺等惡性事件的頻發,以高利貸放貸和陷阱式的罰息為主的“校園貸”引起了普通大眾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2017年6月,中國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叫停了P2P網貸平臺的校園貸業務。然而,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原有的P2P網貸平臺通過改頭換面,以購物商城、培訓貸、兼職貸、就業貸、美容貸等幌子繼續進行著高額放貸的勾當。
   2018年公安部已經將“校園貸”列為打黑除惡重點。
   二、高校大學生對“校園貸”的基本認知及使用情況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高校大學生頻繁地向各種不規范的網絡貸款平臺借款?高校大學生對于“校園貸”是否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呢?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選取南通科技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的104位在校生作為調查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調查中發現:82.6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生活費夠用,沒什么問題。還有17.31%的學生認為自己生活費不夠用。他們的生活費主要用于餐飲、娛樂和購買服飾為主,而用于學習培訓的只占很小一部分。當出現生活費不夠用時,大部分學生會選擇向自己的親戚朋友借錢。其中,有5位學生有過借貸行為,以互聯網網商消費金融公司京東白條和花唄等方式為主。隨著電子支付的方式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在網上購物,螞蟻花唄、借唄、京東白條正好滿足了同學們沒錢無處可借的煩惱。
   另外,調查結果還顯示,57.69%的學生對于校園貸的基本運作流程表示不太清楚,35.58%的學生表示基本了解,而只有6.73%的同學表示了解得較為透徹。雖然大部分學生認為應該對“校園貸”所謂的低息貸款需要保持警惕,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免費的午餐,然而作為會計專業的學生,對于校園貸的利率計算方式,80%以上的學生表示并不清楚,也就是說,他們對于“校園貸”利滾利的高額利息的形成幾乎毫無所知,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導致大學生貿然接觸“校園貸”進而陷入深淵的原因。
   通過上述調查結果不難發現,隨著人們對“校園貸”問題關注度的提升,國家、社會、家庭及學校等各個主體在“校園貸”防范方面,通過不同的方式教育和警醒著學生,使得學生初步形成了遠離“校園貸”的意識,然而互聯網時代下生活方式的改變,尤其是網絡購物平臺的出現,學生們的消費及支付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消費欲望也不斷加強,在對于各種網絡貸款平臺的運行模式沒有清晰認知的情況下,難免還會落入“校園貸”的陷阱。因此,對于“校園貸”運行機制,尤其是高額利息形成原因的分析顯得尤為必要。
   三、“校園貸”運營機制分析
   要想讓學生遠離“校園貸”的魔爪,必須要讓他們明白不良校園貸中存在的各個陷阱和套路,為何一旦陷入就會萬劫不復。在具體分析不良校園貸的運營機制之前,首先來了解一下貨幣的時間價值理論以及普通銀行貸款利息的計算過程。
   (一)理解貨幣的時間價值。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指貨幣經歷一定時間的投資和再投資所增加的價值,也稱為資金時間價值。貨幣的時間價值告訴我們當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貨幣比未來獲得的等量貨幣具有更高的價值。比如,投資人在做投資決策時,如果方案1能夠使其在1年后獲利1,000萬元,而實施方案2能夠使其在5年后獲利1,000萬元,相信所有的投資人都會選擇方案1,原因是即便不考慮通貨膨脹及資金收回等因素的前提下,1年后獲得1,000萬元,投資人可以選擇存銀行定期、購買貨幣基金,4年后通過這種最穩妥的投資獲得的本息之和都必然大于1,000萬元。由此可見,時間可以創造額外的利息。    (二)分期付款利息的計算方法。由于貨幣具有時間價值,因此在財務管理中出現了現值和終值的概念,現值也稱折現值,是指把未來現金流量折算為基準時點的價值,用以反映投資的內在價值。終值是指現在某一時點上的一定量現金折合到未來的價值,俗稱本利和。而在計算分期還款各期應償還的金額時,運用到的則是由現值和終值引申出的投資回收系數。所謂投資回收系數,是指在預定的回收期內,按復利計息的條件下,每年回收額相當投資額的比率。在利率與期限既定的前提下,每年要收回多少資金才能定額回收原來的投資。
   例如,假定以10%的年利率借款20,000元,分10年還清,每年至少要歸還多少現金才能還清貸款本利?根據普通年金現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P=A·(P/A,i,n)=A·[1-(1+i)-n]/i
   A=P·i/[1-(1+i)-n]=20000×10%/[1-(1+10%)-10]=20000×0.1627=3254
   也就是說,每年至少要歸還現金3,254元,才能還清貸款本利。
   上述計算過程中的i/[1-(1+i)-n]是普通年金現值系數的倒數,稱作投資回收系數。
   同理,假設以1%的月利率借款3,000元,分12個月還清,每個月至少要歸還多少現金才能到期還清貸款本利?
   A=P·i/[1-(1+i)-n]=3000×1%/[1-(1+1%)-12]=261
   由此可見,在正規商業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中,分期付款的利息本就大于本金除以還款期數,而各類不良校園貸由于存在著各種陷阱,進而導致最終還款金額遠大于正常情況下的本利之和。
   (三)校園貸高額利息形成的原因。首先,“校園貸”本身的年利率就遠遠高于銀行等正規的金融機構的貸款利息,一般年利率在10%~40%之間;其次,學生在向這些網絡貸款平臺借款的時候,拿到手的已經是扣除利息后的金額,例如某學生借款1,000元,年利率為40%,則真正借款到手時只拿到500多元,這400多元的差額包括40%的利息400元,也就是人們俗稱的砍頭息,另外一部分差額是在這些非正規平臺辦理校園貸款的時候,繳納手續費、服務費、材料費等各種明目的費用。然而,在計算還款金額的時候不僅按照全額1,000元計算,同時還要承擔40%的高額利率;由于學生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當出現無法按時還款時,還要承擔20%左右的逾期費,在逾期仍然無法償還的情況下,這些網絡貸款平臺進一步提出只要支付30%左右的續期費即可延遲一周歸還。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致使還款金額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四、“校園貸”風險防范若干建議
   “校園貸”問題已經引起各方的普遍關注,國家及學校等各有關部門也都展開了多種措施來預防“校園貸”問題的發生,即便如此,不良“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仍然頻繁發生,因此筆者認為要想真正杜絕“校園貸”的發生,關鍵還是要從大學生自身出發,從借款的原因、借款途徑及借款可能帶來的影響等角度進行分析引導,進而讓學生能夠自覺遠離“校園貸”。
   (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通過對104位在校生的調查發現,他們中的大部分將生活費花在了餐飲、娛樂及購物方面,很少會在書籍和培訓方面做投資,走在校園里我們經常會看到背著名牌包包、穿著限量版鞋子、用著最新款手機的學生,對于物質的過度追求以及同學之間相互攀比的現象日益嚴重,學生們往往忘了自己的主業是學習,將過多的時間、精力、金錢花在了修飾自己的外表和吃喝玩樂方面。作為學校,特別是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教師,應該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二)尋求正規的籌資渠道。當學生真正遇到經濟困難,為維持正常的學業需求需要借款時,可以尋求正規的借款渠道,比如申請助學貸款,政府為幫助學生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了助學貸款服務。另外,近年來,國家也投入了大量資金在高校大學生的獎學金和助學金方面,從而幫助那些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當然,作為在校大學生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通過勤工助學或者是兼職等方式為自己賺取生活費,進而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三)重視個人征信問題。據專業人士透露,近年來征信報告中顯示90后的惡意逾期、網貸逾期占絕大部分,10個老賴黑名單中,9個是90后,甚至報告顯示長期逾期。而很多90后表示不知道逾期所帶來的影響和問題。大數據時代,征信記錄打通,“老賴”將無處遁形。征信記錄主要來源于征信報告,征信報告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出具的記載個人信用信息的記錄,用于查詢個人或企業的社會信用。個人征信出現問題的話,將嚴重影響到之后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網絡借貸平臺的使用者,對于個人征信的意識薄弱。各大銀行對于征信查詢次數有嚴格的規定,對于一些不懂業內知識的人們,動不動就去申請網絡貸款、信用卡等,一次申請不過就申請第二次、第三次,或者這家銀行申請不過,就換家銀行接著申請,殊不知你每次申請信用卡或者網絡貸款都會查詢個人征信。查詢征信的次數,在短時間超過6次,以后再去申請信用卡或者貸款,銀行都會直接拒絕。所以,在沒有特殊必要或者沒有一定把握的情況,不要輕易去申請所謂的網絡貸款或者信用卡。
   綜上所述,作為在校大學生,我們要重視個人征信問題,不要輕易去各種網絡貸款平臺借款,一旦影響到個人征信,從長遠來看必將后患無窮。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8.3.
  [2]瘋狂未了校園貸[EB/OL].新聞調查,2018.11.17.
  [3]王銘,陳文雯,王守剛.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校園貸風險防范與教育引導機制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8(5).
  [4]許夏冰,黎曉珊.互聯網金融環境下“校園貸”風險防范機制問題探討[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4).
  [5]吳亞弟,王曉曉.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對高?!熬W貸”現象的思考[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70004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