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的激勵效應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稅收優惠政策是我國現行的主要技術創新支持政策之一,通過研究其對我國企業的激勵效應,對于進一步優化我國企業研發環境、促進企業提高研發水平、進而提升我國科技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運用統計分析的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得出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的確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我國企業研發投入的增加,并將企業的研發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但現行政策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激勵效果不夠理想,文章針對于此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 研發投入;稅收優惠;激勵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06-0088-04
在我國,企業在進行研究、開發活動的過程中,稅收優惠政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體現了國家對于企業研發活動的支持,促進企業增加研發經費投入,進行科技創新活動。近年來,我國不斷出臺各種支持企業進行研發活動的稅收優惠政策,不斷完善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體系。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出臺的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頻率之高,強度之大,更是前所未有。
一、現行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
本文研究的稅收優惠政策特指我國為促進科技進步而鼓勵企業從事科技創新活動,激發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的主動性,進而提高企業創新產出的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現行政策可以劃分為稅收扣除、優惠稅率、加計扣除、加速折舊等幾種基本形式,如表1所示。
我國現行的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企業所得稅方面,而且15%的優惠稅率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效果比較明顯,因此本文的研究重點放在以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為代表的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上。
二、研發投入分析
?。ㄒ唬┛傮w分析。本文選取2016年我國創業板上市企業作為研究對象,研究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對于企業研發投入的激勵效應。創業板上市企業大部分屬于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相對較高,技術創新活動較為規范,對于財務報告的披露比較完善,數據的搜集相對容易,真實性較高。而且我國頒布的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相對較多,相關數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016年,我國創業板上市企業共165家,涉及9個一級行業,107家制造業企業(主要涉及電子產品、金屬產品、機械類、生物醫藥、食品生產等方面),36家信息技術業企業(主要涉及計算機、通信方面),7家社會服務業企業,5家傳播與文化產業企業,4家農林牧漁業企業,2家采掘業企業,2家批發和零售貿易業企業,1家交通運輸倉儲業企業和1家建筑業企業。其中,制造業與信息技術業企業的數量占總體數量的86.7%。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巨潮資訊網公告的2016年創業板上市企業年報,數據分析采用EXCEL和SPSS 19.0軟件進行處理。
從表2可以看出,165家樣本企業的總資產高達1 996.96億元,實現營業總收入952.2億元;總體樣本平均稅后利潤與凈資產的比值為16.58%;總體樣本平均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值為17.61%;總體樣本研發經費投入為46.11億元,研發經費投入額占總營業收入額的比重約為5%;研發人員占全體員工的比重平均為16.4%;企業被認定的專利數量達3 000多項。
在本文選取的9個行業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最高的行業為信息技術業,比值約為11.41%;研發人員占比較高的依然是信息技術業,比值達49.74%,遠高于其他行業,處于領先地位。研發成果(專利數量)最多的行業為制造業,凈資產收益率為16%左右。雖然信息技術業在研發投入方面較其他行業遙遙領先,但樣本行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卻處在同一水平上下波動,并沒有明顯差異。相較而言,9個行業中凈資產收益率最低的是交通運輸倉儲業,基本維持在5%左右,與其他行業存在一定差距。
樣本企業享受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情況如表3所示。165家樣本企業中經過認定屬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為152家,占樣本總量的92%。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改革,樣本企業所享受的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包括三大稅種,如表3所示。其中,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除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優惠稅率之外,還涉及農林牧漁業企業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等幾方面內容;增值稅優惠主要涉及企業自主開發軟件的即征即退政策;營業稅優惠則涉及技術開發、轉讓等免稅政策。樣本企業涉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部分的優惠政策屬于稅基式稅收優惠的范疇。
對樣本企業在研發投入、研發人員和專利數量方面的數據資料進行總體分析,如表4所示。樣本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平均值為7.301,中位數為5.404,眾位數為4.05,最小值為1.34,最大值為77.13。各樣本企業研發投入的波動較大,研發投入比例最大的企業與最小的企業之間相差76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各樣本企業對于研發投入的態度截然不同。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與企業所屬的行業性質有很大關系。研發人員占企業全體員工的比重方面,平均值為29.7,中位數為21.4,眾位數為11.9,最小值為4.1,最大值為97.56。總體樣本企業研發人員約占企業員工總數的30%,但在大多數樣本企業中約占12%。在專利數量方面,經過數據處理后,各企業的專利取得量平均約為21件。
?。ǘ┦芑莩潭确治觥颖酒髽I在享受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方面的數據資料進行比較分析,按照是否享受優惠政策將樣本企業分為兩組,分別比較其研發投入情況。享受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的樣本企業為144家(其中,123家享受一種,19家享受兩種,10家享受三種),未享受的樣本企業為21家。詳見表5。
隨著樣本企業從未享受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到享受一種到三種稅收優惠政策程度的不斷加深,研發投入比例、研發人員比重的均值呈上升狀態,然而專利數量的均值存在不確定性,并不隨著受惠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見,隨著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受惠程度的不斷加強,企業的研發投入、人員投入水平也隨之不斷增長。
綜上,通過對樣本企業在研發投入、科研人員數量和研發成果及稅收優惠方面的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創業板上市企業在研發投入方面還處于較低水平,同時,企業在專利技術方面的研發能力有待提高,這與我國當前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現實情況是相互聯系的。此外,享受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尤其是對研發投入與科研人員的整體水平可以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享受R&D投入稅收優惠的稅種越多,即受惠程度越強,激勵作用也隨之增強。
三、分行業比較分析
為了盡量減少信息披露的不完整和不真實對研究結果造成的影響,本文對所收集的數據作如下處理:在分行業分析的過程中,因數據不具有代表性,剔除企業數量較少的行業。最終選取制造業、信息技術業、社會服務業和農林牧漁業四個一級行業共計154家企業作為樣本進行行業比較分析,如表6所示。
結合前文分析,與研發活動聯系最緊密的是制造業與信息技術業兩個行業。其中,制造業研發投入比例的均值低于其他樣本行業的平均值,研發人員比重的均值低于其他樣本行業的平均值;信息技術業研發投入比例的均值高于其他樣本行業的平均值,研發人員比重的均值高于其他樣本行業的平均值;研發成果方面,制造業與信息技術業的均值與其他樣本行業的平均值相當,沒有明顯差異。此外,從標準差上可以看出,與全部樣本行業的數據相比,制造業的數據波動性較小,而信息技術業的數據波動性較大。
?。ㄒ唬┎煌愂辗N類的比較分析。在對樣本企業進行分行業比較的基礎上,本文將享受不同稅收優惠政策的樣本企業分為兩組,一組是僅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企業123家,另一組是同時享受企業所得稅和流轉稅優惠政策的企業29家。
從表7可以看出,通過將所屬行業與企業享受不同稅種優惠政策的情況進行交叉分析后,得出享受企業所得稅與流轉稅優惠的企業的研發投入比例是僅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企業的3—4倍,兩者之間存在明顯差距。上述結果表明,享受不同稅種優惠政策對企業的研發投入有正向激勵作用,享受的優惠稅種越多,企業會更加主動地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研究、開發。
(二)不同優惠方式的比較分析。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144家樣本企業為研究對象,其中11家企業同時享受稅率式和稅基式稅收優惠政策。
從下頁表8可以看出,只有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業兩個行業同時享受了稅基式和稅率式兩種稅收優惠政策,其他三個樣本行業僅享受了稅率式稅收優惠政策。但是僅享受稅率式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和同時享受兩種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在研發投入方面比例相當,不存在較大差距,可見,稅基式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的正向作用并不明顯。
綜上,通過從樣本企業數據中提取關于科技創新和稅收優惠的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后發現,不同稅收優惠政策、不同稅收優惠方式下,享受優惠政策的稅種越多,企業會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技術研發。而創業板上市企業大多享受稅率式優惠政策,較少享受稅基式優惠政策,因此稅基式優惠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并不明顯。同時,稅收優惠對企業的激勵作用在不同行業呈現出的效果不同。企業的技術性越強,在研發投入上的力度也就更強。
四、政策建議
我國為了鼓勵企業進行研發活動,制定并實施了不少相關稅收激勵政策,這些R&D稅收優惠政策一度發揮了較大作用,但也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使得在實踐操作中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的激勵效果不夠理想。因此在改進企業R&D投入稅收激勵政策的理念下,在考慮我國技術創新及稅收激勵政策的現狀與問題的基礎上,本文結合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優化政策結構,完善行業受惠體系。優化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加強企業的研究、開發投入能力。研發經費在企業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科技創新活動自身存在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容易造成企業一定時期內的資金困難。因此,企業需要從經營的角度出發,更多地積累科技創新所需資金,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便是最為科學有效的“籌資”渠道之一。
現行的多數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受益面較窄,本文認為應建立完善的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體系,在現行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中小企業的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力度,優化政策結構。同時,加大對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的監管力度,降低稅收優惠政策調整帶來的負面影響。
?。ǘU大政策范圍,增加行業受惠對象。從第88頁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多集中于高新技術行業,行業受惠范圍相對狹窄,存在受惠不均衡的問題。因此,我國政府應充分發揮經濟職能,改進稅收優惠政策,使技術創新活動在多行業得到發展;加強宏觀調控,持續關注稅收優惠政策的時效性,使更多的行業享受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從而促進多行業科技競爭核心能力的提升。同時,由于不同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時刻都在發生變化,且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因此當外部經濟形勢發生變化時,相關部門要及時對變化進行判斷,評估影響程度,對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做出適當調整。
?。ㄈ┙Y合多種方式,提高企業受惠程度。一般來說,科技含量較高的企業更偏向于享受增值稅優惠政策,而科技含量相對較低的企業更偏向于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稅率式優惠政策,一般是在業務發生后采取免稅、優惠稅率等方式,在企業發展初期效果比較明顯。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架構的發展完善,其功效會不斷減弱。稅基式優惠政策(特別是加速折舊、稅前扣除等)更側重于事前優惠,可以更加充分地調動企業對于技術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加大企業對于研發環節的投入。
我國現行的稅制結構依然是企業所得稅和流轉稅雙主體的復合稅制。結合前文研究,本文認為,在堅持雙主體復合稅制的前提下,應比較不同稅種、優惠方式的優劣,結合多種稅收優惠方式,盡量使更多的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提高企業的受惠程度,使企業從根本上對研發環節有更多的投入意愿和動力,增強企業研究、開發的主動性。
?。ㄋ模┨岣邇灮輳姸?,增加企業研發投入。當前,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專注于成果角度,而對于一家持續發展的企業來說,技術創新活動的核心環節應該是研究與開發。因此,我國R&D投入稅收優惠政策應逐步向研發環節傾斜,將重點從下游的創新成果向上游的研究與開發環節轉移,并不斷加強。這樣的方式更有利于從根源上激勵我國企業進行研發活動,從而保障我國技術創新戰略產業的長遠發展。S
【主要參考文獻】
[1] 張同斌,高鐵梅.財稅政策激勵、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J].經濟研究,2012,(05).
[2] 程曦,蔡秀云.稅收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激勵效應——基于異質性企業的實證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7,(06).
[3] 李紹萍,柳光明.稅收優惠對節能環保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影響的實證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7,(06).
[4] 張曉,王正軍.企業資本結構、研發投入與知識產權的關系研究[J].商業科技,2018,(04).
[5] 董麗英,高志璇.京津冀區域技術市場的財稅政策研究[J].商業會計,2018,(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02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