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研發投入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企業是科技革新的主體,想得到可持續發展,研究單位研發投資及其企業績效關聯性就變得非常關鍵。本文以IT行業為研究對象(華為與聯想),認為唯有當研發投資達到一定水平后,研發投資方可對企業績效有積極影響,要不然積極影響會不明顯,甚至會產生不良影響。
[關鍵詞]研發投資 企業績效 IT行業 實證探究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近幾年,不管是學術界、企業界或者政府機關,都慢慢意識到科學評估企業研發投資績效的意義,認可通過準確的評估不僅可以找到企業研發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利于提高企業科技革新級盈及水平等。眾所周知,科技革新是經濟水平提高的強大動力,而研發就是科技革新的源泉。市場上,企業屬于科技革新的主力軍,若想提升運營績效,就需要投資一定資源進行研發項目。
一、華為與聯想的概況
1987年華為在深圳市正式注冊成立,屬于全球領先的ICT處理方案供貨商。華為非常重視研發投資,聚集ICT管道策略,在重要技術、基礎項目能力、架構、規范以及產品研發等方向一直投入,近幾年研發力度平均超過10%,而且近些年有較大的增長趨勢。
1984年聯想通過中科院計算所支援創立,1994年,聯想于香港聯合交易中心上市,屬于一家在信息行業內多樣化發展的大型集團公司。但聯想的開發強度近幾年卻僅有3%左右,業績是非常糟糕點,不但銷售收入降低,并且產生虧損。只從手機業務來說,聯想產生巨大損失。
華為與聯想對研發投資的力度與運營成果的明顯差距使人極易想到,研發投資與企業績效間可否有一種關系。文章選擇了IT行業中極具代表性的兩大企業,即華為與聯想,目的在于表明研發投資對企業績效的作用[1]。
二、信息的處理與分析
文章大多數信息來自華為與聯想2012年――2016年5年的會計報告。華為的會計報告根據國際會計報告準則制定,聯想于香港上市,香港財務報告和國際財務報告基本一樣,但是聯想會計報告若選用的會計年度是每年的4月初到來年3月31號,文章將之視為公歷年度會計報告。
研發投資強度基準按照華為與聯想的重要業務范圍,確定相關行業依據的研發投資強度基準,并計算加權平均研發投資強度,如表1、表2所示,其求出了2016年度的研發投資基準。參考研發投資是該行業要競爭主體2016年研發投資強度的平均數。
首先,因為研發投資很高,華為具有很多關鍵技術,在銷售過程,相對來說更具備話語權,能夠研發出相對偏高的價格,擴展更為高端的市場。然后,較高的毛利導致經營人員有大量資本與底氣展開大量研發投資,華為在開發上的投資巨大,這種自信不僅源自企業戰略,還源自很高的效益率。而很低的毛利將導致經營人員為了讓最后的效益得以實現,節約一段期間成本,如此一來,研發投資也很難獲得保證。除此之外,只是比較研發投資和期間成本,華為是43%,聯想是21.5%,所以,很低的毛利的確影響到經營人員的研發投資方面的決策,由于研發是一項投資高且風險較大的活動,低收入會導致經營人員擔心這類有風險的活動。最后,華為就邁向了良性循環狀態,而聯想就邁向了較為糟糕狀態,其是個持續過程,從華為與聯想凈利潤增長率的情況能夠發現:華為5年期間大都維持30%的穩定增長,而聯想由以往的73.4%直線降低至2016年的-117.6%。凈利潤增長率的區別能夠說是直觀且又明顯。華為現維持長遠增長,而且增長幅度很大,而聯想卻在后退。
對科技與貿易的不同關注,促使華為的研發投資始終維持有效水平以及高水平,但聯想的研發投資始終沒有滿足有效水平而且低效,造成兩大企業的績效出現了明顯區別。華為、聯想屬于中國兩大成功的國家化公司,還是兩種發現形式的典型。華為堅持的是科技派路線,聯想堅持的是貿易派路線,更注重營銷推廣與渠道,主要是經營驅動,即技工貿易與貿工技兩類模式的差別。但就行業視角來說,聯想僅能算是“品牌商”,其主要業務并非是制造硬件,也不進行組裝,但是做品牌[2]。
三、建議
首先,要確定企業處于的競爭環境,明確規范的研發投入金額?,F代IT行業競爭的重點是自主創新水平,科技的進步促使產品的更新時間逐漸縮短,企業要具備長遠發展能力,就需要進一步開展新產品研發與技術、管理革新工作。企業要認識到,單一仿制其他公司的產品,憑借勞動密集型代工制造獲得利潤,亦或是憑借粗放型投資獲得價值,這些辦法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已經不再適用,唯有通過研發投資提升自主創新水平方可獲得超額利潤。要比較同行中表現比較優秀的企業,結合實際,建立相關研發策略,明確科學的研發投資資金,增加研發投資。唯有如此,方可掌握關鍵科技,得到連續增長。
其次,提升研發投資產出利益的效率。研發是一項高風險的工作,對經費的投資量大,對科技的需求高,研發成功的幾率較小,為此,企業要根據市場需要,選取適宜的研發項目,并加強風險控制,重復檢驗研發項目,提升研發工作的成功率與收益率。還能夠通過若干個企業的統一研發,綜合各大企業的價值資源,節約研發成本及風險水平。
第三,提高研發信息的精準度。企業要按照無形資產準則及國家相關機關文件規定,及時精準的披露自己的研發資金。為此,建議從如下兩方面來規范企業研發數據披露管理制度:
一方面表現在企業方面。因為各企業的規模、生產效率及業務領域研發環節均不同,因此,設計一刀切的數據披露標準是不可行的。但是IT行業能夠以財務準則、研發過程為基礎,披露各環節研發資金和資本數據的實際狀況,并解釋說明關鍵數據。另一方面表現在外界環境方面。相關政府部門要加速建立法律法規,及早為企業研發數據披露提供穩定、統一的法律借鑒依據。
第四,創造激勵革新的公平競爭氛圍,制定技術革新市場導向制度。市場屬于供需調整器,屬于經濟增加的能量傳輸樞紐,要保障其主體性得到徹底發揮。政府屬于市場運轉的管理者和監督者,要更為踴躍參加到市場體系運行之中,為其提供科學的指引和幫助。值得注意的是,若政府過度干預市場體系的運行,將可能造成市場體系失效,產生不正當競爭等情況,打擊企業的研發積極性;若過度強調注重市場的自由行,而忽略政府對其的指引,則企業將會陷進盲目競爭當中,為實現自身效益最大化而忽視他人利益,打亂市場秩序,打破市場環境。
四、結語
從宏觀層面分析,政府要注重知識產權維護、優化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創造平等的市場競爭氛圍;為IT行業提供大量的資金扶持。從微觀方面分析,企業要尊重市場制度,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建立研發投入計劃,積極把研發成果轉變成生產力,由此提升生產效率;加強危機意識、迎合市場發展步伐,通過創新提高市場競爭你,進而取得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春燕.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相關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8.
[2]范盛.公司治理、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D].蘇州大學,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13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