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學中朗讀的作用及有效發揮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古人常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朗讀是學好一門語言的基礎。只有重視學生的英語朗讀,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朗讀能力,進而使學生想讀、愛讀,愛說、愛學,才有可能讓學生說好英語,學好英語。
【關鍵詞】朗讀 重要 培養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的學科。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英語的學習應遵循聽、說、讀、寫的規律?!白x”,即朗讀,是其中的前提。朗讀(read loudly andclearly)就是運用重音、節奏、語調等語音手段把語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也就是清晰響亮地把詞匯、句子、文章等語言文字材料念出來。語言學習是識字、讀書、寫文章的過程,識字是朗讀的基礎,而朗讀又是進一步完善語言學習必要條件,有益的朗讀更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語言識字的水平,培養學生的語音能力。
1、朗讀的重要性
1.1朗讀能服務于英語聽力。中學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獲得的語言聽力材料是短時記憶。如果僅僅靠聽,他們就很難辨別出聽到的文字材料,沒有或缺乏足夠的準確無誤的朗讀作基礎,就很難準確無誤地辨聽出同音詞、近音詞,更不能辨認出連讀、爆破、升降調等朗讀技巧帶來的閱讀效果,從而影響了對聽力材料的領會和理解。反之,如果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始終貫穿朗讀教育,學生會把學得的詞匯,長短句,乃至整篇的文章通過朗讀牢牢貯存在大腦里。遇到聽覺重現時,能迅速提煉出有用的信息,從而更好地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英語朗讀能實踐證明,英語表達能力強的學生都善于朗讀,通過朗讀積累詞匯,豐富詞匯,從而很好地服務于英語聽力。
1.2朗讀能培養學生的正確發音和提高口語:語言是有節奏的,而節奏也是英語首要的、最顯著的特征。英語的節奏是句子的重音在句子中有規律出現的結果。句子重音之間的相隔時間大致相等,使語言產生節奏感,多朗讀就能使之更加流暢,更加優美。所以要積極提倡在教學中以多種形式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因為朗讀是一種全面的語音練習。在英語教學中,尤其是在起始階段應鼓勵學生放聲朗讀課文,要求正確發出每一個音,注意音在連貫語句中的變化,做到連讀;要求按照內容正確劃分意群,安排停頓;同時要求運用適當的重音,語調,注意節奏等等。英語語音中的每個因素都有區別意義的作用,發音上的錯誤往往會引起意義上的誤解。因而讓學生跟錄音讀單詞,讀對話,讀課文;可以糾正學生發音上的失誤,同時也可讓學生之間互相朗讀并盡量從中找到錯誤之處予以糾正??梢娎首x不僅可以使語音正確,還可以提高口語語感。而好的口語要求發音正確,用詞熟練,說話流暢。加強朗讀練習就顯得更為重要。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可以克服語音表達的不流暢,結結巴巴,不適當的停頓和重復等毛病,培養流暢自然的語言習慣。如學習了“fruit”一課,學生就能在熟練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文中的語言進行重組擴充。
A:What’s this in English?
B:Apeach.Do you want one?
A:No thanks.
可在具體情況中活用,把peach作更改。這樣的練習,有助于訓練學生自己糾正不規范的口語,培養學生的正確發音。
1.3朗讀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一篇好的英語范文包括:能寫出完整的句子;能正確使用大小寫標點符號;語言形式準確,全文貫通流暢。有的學生在英文寫作時,習慣先在頭腦里用中文進行一番描述后,再用英語來翻譯這樣的表述;有的學生則用學會的語法知識把單詞進行一番“排列組合”后生成句子。這樣的寫作方式和規則,使學生記得并不牢靠,而且會上百次地重復同樣的錯誤。但是經常朗讀句子,段落和篇章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因為這時學生接受的語言信息是立體而復合的,每個句子都包含著十分豐富的語言點。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就會使這些語言形式和規則變得豐富起來,所以,學生只有通過長期的朗讀,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其寫作能力才能提高。
2、如何培養朗讀能力
2.1由易到難:朗讀的方法很多。學生最初可以朗讀單個的詞開始,朗讀時必須把音讀準,達到一定單詞量的積累,就很容易發現讀音和拼寫之間規律性的東西。這樣,英語學習中的一大難題一一詞匯識記就變得簡單多了;單個詞的音讀準了,就可以反復朗讀一些句型。開始時,可以跟錄音讀,盡量模仿其中語音、語調、連讀、音節、失音等技巧,反復操練。繼而,就可以不跟錄音,大聲地快速地讀出這些句型。有些典型句型要百遍千遍地讀,直至能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至此,這些句型已經能夠熟練運用了,為以后的“說英語”打下牢固的基礎。
2.2利用多種訓練和方法
2.2.1目前學生朗讀的最大問題是節奏感的缺失,一部分學生朗讀英語甚至拖音很重。“Chant”是指在教學中有意的將所教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兒歌,可以提高趣味性,拓展課堂內容,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和語音語調,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
2.2.2培養中學生獨立朗讀整句(長、短英語句的能力),在英語朗讀教學中,英語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含義,其次才是朗讀。
2.2.3培養學生朗讀英語段落、篇章的能力。單獨看不懂的句子,放在英語段落篇章中,多朗讀幾遍就豁然開朗了。
2.2.4英語朗讀的訓練方式:英語老師領讀,英語老師范讀,跟讀錄音、情景朗讀、賽朗讀、男女賽朗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等。
心理學研究表明,很多學生的注意持續性差,興趣易變、不穩定,如果不能以良好的趣味性去吸引學生,學生會在反復的訓練中感到枯燥,在繞口的朗讀面前失去信心。這就要求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積極運用情景、游戲、繞口令、獎勵、講故事、多媒體等手段。盡力讓小學生保持對英語朗讀的持續注意,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豐富多彩的訓練中增強對英語朗讀的興趣和信心。同時英語教師要注意自身英語朗讀水平的提高,英語教師的朗讀水平對學生產生直接影響,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引起學生的朗讀欲望。
3、結束語
總之,朗讀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又簡單易行的教學方法,它與《課程標準》中所要求達到的教育目的相吻合。而培養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平時教學中點滴積累,需要教師的辛勤付出。同時教師持之以恒,不斷摸索新的朗讀方法,吸引學生對朗讀的興趣,讓他們發現英語朗讀的樂趣,在快樂中學習英語,在快樂中提高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既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為學習英語邁出可喜的一步,幫助學生們說好英語,學好英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13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