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朗讀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對于朗讀而言,其是開展一切學習活動的基礎,可見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能夠有助于其學習效率的提升。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逐漸成為廣大教育者普遍關注的一項熱點話題,因為學生良好的朗讀方式與朗讀習慣是其正常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保障。然而現階段,縱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狀,一些教師依然沒有意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依舊存在教學指導不足、教學手段不明確等問題,使朗讀教學效率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對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作用,并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積極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從而強化小學生的朗讀能力,使其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重要作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202-01
  前言
  在小學語文課堂課堂教學中,朗讀是一種有效性較高的教學方式,在一定意義上來看,小學語文教學是否能夠獲得成功,朗讀訓練成效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其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的朗讀,并在朗讀中進行感知,在朗讀中形成感悟,在朗讀中增強語感,在朗讀中熏陶情感。這不僅是朗讀教學的最高境界,更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所追求的教學成效。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教育者積極努力的探索并探究,進而培養學生能夠琉璃、正確且帶有情感的進行朗讀,并從中獲取感悟和體驗,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
  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開展朗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首先,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的知識。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1]。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想要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朗讀就是一種有效性較高的訓練方式。為了將教材中的知識轉變為成學生的能力,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開展大量朗讀,并將生詞、重要句型等知識有意識的滲透到元情境當中,使學生能夠通過不斷朗讀,掌握并了解其中蘊含的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帶動學生的朗讀興趣,以便使其能夠始終保持朗讀熱情,并最終掌握語言規律。
  其次,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語言敏感度。在不斷朗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一直處在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中,其各種感官也被充分帶動了起來。與此同時,學生對朗讀素材中的人和事物也會形成個性化的認知,進而在腦海中將簡單的文字轉變成具體生動的形象。學生帶著情感朗讀,就會對課文的感受更為敏感,并開始和課文中的人物展開直面交流,從而掌握作者的創作意圖,感受作者抒發的情感。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得到朗讀水平的提升,同時也強化了自身的語言敏感度。
  最后,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情感的體驗。有效的朗讀即是要讓學生帶著情感了朗讀,并從中掌握文章的內涵、體會作者抒發的情感,從而活躍思維的過程。通過朗讀,能夠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獨特感染下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從而為學生表達自身情感創建良好的條件。在文章的朗讀過程中,節奏上的抑揚頓挫與學生的內心感受形成統一,從而使其情感體驗增強。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開展朗讀教學的具體策略
  1.將正確的朗讀技巧傳授給學生。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是否應該將正確的朗讀技巧傳授給學生,一直是教師在研究與討論的問題。筆者認為,過分強調朗讀技巧是不正確的,但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來說,適當的給予一些引導和幫助還是有必要的[2]。淡化并非等同于不要,所以教師在開展具體朗讀教學的時候,應該適當的給予學生指導和點播,這對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對于朗讀技巧而言,其主要包括停頓、語音語調以及輕重音等內容,這些技巧也并非每堂課都要強調的,而是需要教師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適當的展開引導。一方面,應該給予學生充足朗讀的時間,使其能夠充分思考并理解;另一方面,要確保朗讀三要素的完成,即流利、正確、有情感。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明確朗基本要求,并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設置不同訓練內容,確保訓練能夠做到因材施教,從而使每位學生均能夠在不斷參與朗讀訓練的過程中獲得朗讀能力的提升。
  2.選擇適當的朗讀方式。
  閱讀的方式多種多樣,朗讀的形式也可根據其不同分類被劃分成多種,比如大聲讀、輕聲讀、默讀;齊讀、小組讀、個人讀;精讀、略讀、迅速瀏覽;朗讀表演、分角色朗讀;學生領讀以及教師范讀等等。這么多的朗讀方式并非每一種都要在課堂上展現出來,而是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實際教學內容針對性的進行選擇??偠灾首x的方式雖然多種多樣,但教師必須時刻保持良好的洞察力,并對此作出正確的選擇。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朗讀,從而逐漸提升朗讀效率。
  3.拓展朗讀過程,深化學生的感悟和理解。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朗讀并非是讓學生不停的讀,而是需要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使學生將朗讀過程轉變成為挖掘文章內容、感悟文章情感的過程。通過將朗讀訓練與學生語言基礎的培養相結合,能夠使朗讀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朗讀形式變得更加多彩,從而有效帶動學生的朗讀興趣,促使朗讀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
  首先,不僅要書聲瑯瑯,更應該靜思默想??鬃釉浾f提出,學不思則罔[3]??梢姡谛W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將朗讀和思考結合起來,以此有效發揮朗讀的真正作用。其次,不僅要書聲瑯瑯,更應該品味揣摩。在當下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的許多課文都是經典之作,在開展具體朗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認真品味課文中的經典詞匯和語句,并揣摩其中抒發的情感,從而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深化學生的感悟和理解。
  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且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并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將正確的朗讀技巧傳授給學生,選擇適當的朗讀方式,拓展朗讀過程,深化學生的感悟和理解。從而不斷完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使小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促進其語文綜合素質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蒙.善用朗讀,親近語文文體閱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法在文體教學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9(06):42-43.
  [2]鄒克波.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核心素養觀照下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實踐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8(35):60-62.
  [3]于澤林,汪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04):103-1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28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