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朗讀是學生感受文本內涵,提升語感和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尤為要注重朗讀訓練。本文主要探討了五種策略:立足教材,重視朗讀指導;朗讀有方,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
讀;巧設情境,讓朗讀充滿趣味;剖析心理,多樣化方式指導朗讀;及時點評,延續學生的朗讀情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訓練;策略和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208-02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含義就是告訴讀者大量有效的朗讀,能夠促進語言和思維的并行發展,也更容易剖析文本中的內涵。小學低年級階段是鍛煉學生語言表達、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所以,加強朗讀訓練就變得尤為重要。在日常教學中,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朗讀訓練。
一、立足教材,重視朗讀指導
在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通常采用機械、生硬、反復的方式進行朗讀訓練,這類教師在習慣在講解的過程中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或“將XXX的情感讀出來”。這種指導方式看似專業、科學,實質卻無異于隔靴搔癢。要知道,小學生年齡小,情感意識不強,在沒有吃透教材的情況下就帶著XXX感情去朗讀,顯然有點強人所難。所以,想要帶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抓住文章的情感脈絡,指導學生吃透文本中的情感;隨后,在情感的激發下,指導學生的語氣、速度、輕重音,從而讓學生讀出意境,讀出真實情感[1]。
二、朗讀有方,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崩首x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聲音洪亮、發音準確、不丟字、不斷句、不錯讀是對朗讀者基本的要求。小學低段的學生在朗讀的時候,經常出現讀破詞句的現象,這與學生的知識水平、心理狀態以及情感意識有緊密的
聯系。
如在教學《找春天》一文時,本課要認識的生字有9個,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帶領學生認識生字,并且引導學生跟隨課件進行識讀;其次,教師將課文中出現的與生字有關的詞組摘出來,如田野、解凍、躲躲藏藏、探出頭等,帶領學生反復識讀和理解;最后,帶領學生通篇朗讀課文,達到讀對完整句子的程度。
三、巧設情境,讓朗讀充滿趣味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只有對朗讀產生了興趣,才能充分能調動起積極性。小學生天性活潑,思維聰穎,喜歡玩鬧。據教育心理學表明:游戲是兒童的天性,他們總是會帶著玩的心態去進行學習活動。所以,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將朗讀訓練中加入一些游戲元素,如開展情景劇表演。對課文意境二次創造,讓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在解放學生天性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
提升。
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為了充分調動學生朗讀積極性,教師可以邀請幾個同學上臺進行情景劇表演。首先,在班級中選擇幾個同學分別充當小蝌蚪、鯉魚媽媽、小烏龜、青蛙以及旁白等角色;接著,給學生一段時間,分別背誦屬于自己的那部分對話,并且提醒學生可以揣摩自身角色應有的神態、動作。在實際表演過程中,學生紛紛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自己的角色加上了動作、神態,整個朗讀過程趣味無限,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讓學生更好的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一舉兩得[2]。
四、剖析心理,多樣化方式指導朗讀
模仿是兒童的一大本能,在學習過程中,他們總是習慣性去模仿一些有趣味的聲音、動作。模仿是兒童的一種能力,也是教師應當加以重視和利用的重要技能。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帶領范讀,引導學生模仿和跟讀。有的時候,面對一些較長的句子和語段,教師還可以采用領讀的方式輔助學生流利正確地朗讀。為了鍛煉學生的發音技巧,可以先讓學生齊讀,結合學生朗讀能力的實際情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指導朗讀。小學低段課文篇幅較小,充滿童真童趣,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也可以采用小組分段朗讀的方式。如在教學《葡萄溝》一文時,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給每個小組分配朗讀任務,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朗讀的字音最準、聲音最洪亮、節奏最正確。此外,還可以將男生、女生分成兩組進行朗讀比賽,教師做裁判。閱讀同一篇文章,看看是男生的朗讀水平高還是女生的朗讀水平高[3]。
訓練朗讀的方式多種多樣,多樣化朗讀方式也具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特點。所以,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開展朗讀,就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如當學生的朗讀缺乏情感時,就需要教師進行范讀指導;當遇到一些對話較多、趣味橫生的課文時,就應采用分角色朗讀;當課文中出現了較多生字時,就需要分層次、分段落進行導讀……不同的朗讀內容對應不同的朗讀方式,而并非機械式帶領學生進行模仿,保證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都能有所得、有所收獲,從而實現朗讀訓練收效最大化。
五、及時點評,延續學生的朗讀情感
朗讀訓練離不開情感,而合理的點評更是延續學生的情感的重要途徑。小學生內心靈敏,喜怒多變,因此,想要延續學生的朗讀情感,就必須用到鼓勵性評價。所以,在日常朗讀訓練中,遇到一些朗讀能力出色的學生,教師不應吝惜自己的贊美之詞,如“你的朗讀真有天賦”“你朗讀的情感深深感染到了我”
“你以后肯定會成為一個演說家”等;對一些朗讀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則應當從其朗讀的努力程度、朗讀中的肢體動作、朗讀的口音等方面入手,進行適當的鼓勵,如“你在朗讀中加入了卡通動作,真有趣,如果你的情感在細膩一些,會更好!”“你的朗讀聲音是最洪亮的,只要多注意音準,你的朗讀水平肯定的會再上一層樓的”……小學生的朗讀需要鼓勵,需要贊賞,教師只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演說家,耐心輔導,愛心關懷,他們的朗讀水平定然會有所
提高。
總之,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要重視和關注朗讀教學,并且將朗讀訓練貫穿于語文教學始終。在小學低段教學中,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朗讀機會,結合實際朗讀內容、朗讀情況,有針對性、計劃性地進行朗讀訓練,從而讓學生讀出情感、讀出自信、讀出成長。
【參考文獻】
[1]萬清蘭.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探究[J].老區建設,2016(04).
[2]孫民.淺談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2015(36).
[3]劉曼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學周刊,2016(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