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閱讀教學,是為了著重培養學生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白x”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引導學生多讀書,指導學生讀好書,是任何時髦的教法都無法取代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朗讀訓練  培育語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105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正因為如此,近年來有不少專家學者和有識之士呼吁閱讀教學要返璞歸真,練好“讀”功。那么,如何過好讀書關呢?下面談談筆者的一些粗淺之見。
   一、明確朗讀教學的意義
   要引導學生多讀書,指導學生讀好書,教師必須明確讀書的重要意義。多讀書最大的好處和最突出的優勢是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葉圣陶先生曾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蹦敲词裁词钦Z感呢?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產生的一種直覺。既然如此,我們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應該從語言文字符號的刺激入手,而“讀”則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刺激”?!白x”到了位,學生語感的培養才可能到位,語文綜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具體地講,多讀有以下五大好處:第一,多讀可以識記生字。“閱讀是識字的基本途徑”,多讀可以促使學生記住字音,區別字形,了解字義。第二,多讀可以釋詞析句。通過反復誦讀,學生便能夠結合上下文準確地領悟詞語和句子的意思,從而達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葉圣陶語)。第三,多讀可以深化理解。只有多讀并讀出情感來,才能與作者和文中主人公產生共鳴,才能明白字里行間的深刻蘊含,才能達到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華。第四,多讀可以背記佳詞妙語。小學階段的學生“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清人陸世儀語)。利用學生記憶的黃金時代使之多讀熟記佳詞妙語,精美詩文,為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表達勤輸“養料”,多作儲備,他們日后的“說”和“寫”才有源頭活水。第五,多讀可以感悟寫作技法。學生讀得多了,就能夠更深入地體悟遣詞用語之妙,學習布局謀篇之法,而學生在讀書實踐活動中所感知領悟的寫作技法,往往是教師在作文課上難以指導出來的。
   二、重視教師范讀的作用
   要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教師的示范朗讀非常重要。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兒童自然也不會例外。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應順應這一規律,通過多種手段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入境”。引導學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憶法、音像法、看圖法、創設情境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實用的是示范法。所謂“示范法”,可以由教師范讀,也可以用朗讀磁帶代替教師范讀,還可以讓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范讀。以真情實感激發學生的情感,使語言文字變為鮮明的形象或場景,使學生雖在教室之中,卻有身臨其境之感,與教師、與作者、與書中人物產生共鳴。只有這樣,孩子們受到的教育才會是深刻的,終生難忘的。教師如果能經常給學生正確的、動之以情的范讀,就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斷提高學生讀書的興趣。
   三、指導學生朗讀到位
   1.準確發音,感受音韻。朗讀是一種有聲語言藝術,是運用清晰的普通話語音,把視覺形象變作聽覺形象,生動地再現文字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過程。也就是說,朗讀的最本質特征是靠聲音表情達意。因此,發音準確、吐字清晰是朗讀教學中的基本要求。首先,進行有效地正音。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大多數語文教師能夠自覺地運用普通話教學,但學生的朗讀仍存在不少問題,音準方面突出的問題是帶有明顯的方言色彩。就筆者所處的吳方言區來說,朗讀課文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不分現象普遍存在,這必然影響表達,影響對語言文字直接的感受能力。在朗讀訓練中,我針對這些現象重點糾正學生發好翹舌音“zh、ch、sh”和后鼻音“ing、eng”等。其次,注意音變現象。如《桂林山水》一文用幾個感嘆句寫出了桂林的山的特點,“桂林的山真奇?。 鹆值纳秸嫘惆。 鹆值纳秸骐U?。 边@幾個句子中“啊”的讀音要分別變為yɑ(呀)、wɑ(哇)、nɑ(哪),讀起來才流暢自然。對于音變現象,我注重過程指導,著重引導學生聽老師范讀,進行朗讀比較,在語境中揣摩、體會,感受普通話規范的語音。
   2.把握語調,感受節奏。流利地讀,是要把句子讀完整,不讀斷句;要讀出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間歇;要讀得連貫流暢,速度適中。各種標點都有它們停頓的時間和語調的差異變化。不同的標點的讀法在情感的表達中截然不同。掌握標點符號的朗讀技巧,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聽者會受到美的熏陶。教師要向學生講明常用的標點符號的作用、停頓時間和可迸發的語感關系,組織學生學習標點詩歌: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鬧鬧,吵個不停的原來是標點符號。首先發言的是感嘆號,它的嗓門就像銅鼓敲:伙伴們,我的感情最強烈,文章里誰也沒有我重要!感嘆號的話招來一陣嘲笑,頂不服氣的是小問號:哼,要是沒有我來發問,怎么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3.理解意蘊,感受情理。作者所記敘的事情或描繪的景物之中閃爍著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體驗。語文教學要通過語言訓練理解課文的內容,體察作者的情意,感受傳達的理念。需要說明的是,“有感情地朗讀”并不等于“有感情+朗讀”。朗讀指導也不是簡單的“摹仿”或“感情提示”。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問學生:“小興安嶺的夏季非常美,大家想不想把它的美麗讀出來?要以怎樣的感情讀?”學生回答后,教師又說:“下面讓我們帶著喜愛和向往的感情齊讀這一段。”這樣進行了一番“感情提示”以后,教師就覺得自己的任務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學生自己去讀了。
   劉勰曾經指出:“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毙W語文教學只有從教師滔滔講說、條分縷析的樊籬中解放出來,返璞歸真,把一部分費時費力、勞而無功的分析時間用于指導和訓練學生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這才是語文閱讀的真諦。
  參考文獻
   [1]董承英.淺談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朗讀訓練方法研究[J].新課程學習(下),2014(33).
   [2]鄧婉明.淺談農村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4(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496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