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語文課堂朗讀訓練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不容忽視的閱讀基本功。老師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技能技巧,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熱情,通過朗讀陶冶學生的情操,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培養;語感;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161-0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強朗讀訓練有助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本內容,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受到品德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的自信心不斷增強。小學語文新大綱規定:“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圣陶先生講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笨梢娎首x能使學生領會課文的情感。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該怎樣更好地進行朗讀教學呢?
一、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和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朗讀水平,對學生加強朗讀方法的指導,強化朗讀技巧的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要讓學生在朗讀中能夠注意語句的停頓、聲音的輕重、速度的快慢、語調的高低等訓練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感悟,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具體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指導。
(一)讀正確、讀準字音
要求學生做到不丟字、不加字、不錯字、不重讀、不倒讀、不唱讀,學生由于容易按自己的語言習慣表達,就會影響朗讀效果,教師要及時給予糾正,教會學生正確讀課文。
?。ǘ├首x時注意停頓
停頓就是在朗讀過程中恰當的間歇,要教會學生在詞語與詞語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停頓,讓學生知道遇到逗號要停一下,遇到句號要換氣,學會了停頓,讀起課文來就會更加流暢了。
?。ㄈ├首x時注意表達思想情感
在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讀出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朗讀訓練的難點,是朗讀中最重要的。如《小蝌蚪找媽媽》中的小蝌蚪天真可愛,由于找媽媽心切,讀時語氣要急切,鯉魚語速要適中,烏龜的話要讀得舒緩,小蝌蚪“游哇游”語速要慢,讀出時間的漫長。青蛙看到自己的孩子很高興,讀時要面帶微笑語氣充滿愛意,故事的結尾以敘述的口吻讀,讀得要慢一些,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這樣有聲有色地朗讀才能體現對課文的理解。
?。ㄋ模┛邶X清楚、聲音響亮的讀
聲音洪亮的讀更富有感染力,容易把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準確的表達出來,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贊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更進一步的激發了學生的朗讀
興趣。
二、教師范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
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不僅讓學生初步了解文本的內容,還能通過表情、眼神等將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傳遞給學生,學生在老師的朗讀中充分感受課文的意境,體會文字的美妙。如《金色的草地》中,教師以舒緩、富有感染力的語氣,將學生帶到美麗的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帶來的驚訝。教師范讀時要抑揚頓挫,讀出童真童趣,抒發出對草地、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感受到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快樂。課堂上老師抓住學生愛模仿,容易受到感染的特點,學生很容易就會產生自己想讀一讀的愿望,老師范讀還會給學生樹立一個愛讀書、愛朗讀的好榜樣。
三、多種形式朗讀,以趣促讀
在學習課文時,要避免朗讀的單一性,力求做到形式靈活多樣,反復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為了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可以嘗試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如優秀學生領讀、個別讀、分角色朗讀、輕聲讀、小組競賽讀、配樂朗讀等。當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可用范讀指導;要表達喜悅的感情可要求集體讀;抒發悲傷的情緒,適合個別讀;要讀出氣勢之感最好齊聲讀;對話描寫的段落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通、讀懂,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內容。
在讀的過程中,學生一遍一遍的朗讀會失去朗讀的興趣和熱情。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朗讀感情。教師的語言是一門藝術,充分發揮教師的語言藝術,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如《山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教學中聽和朗讀有13遍,學生的朗讀興趣一直很濃厚,老師引導語起了很大的作用。如“這一課是一首小詩,詩很短但很有情趣,同學們試著自己讀一讀?!薄白x了生字,我相信你們一定會讀的更棒。”“聽了同學們讀老師也想讀。”“你們能像老師這樣讀嗎?”“聽某同學帶來的朗讀還有動畫那?”“某同學讀的聲音很優美,誰還想和他比一比?!薄诶蠋煹恼{動下學生一遍又一遍的朗讀興趣絲毫未減。在學生朗讀完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要針對每一位朗讀的情況,正視他們的差異,但不要吝嗇表揚,評價語應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如“你讀得真好聽!”“讀得真棒!”“讓人聽得都醉了!”“你讀出了小朋友的快
樂?!钡仍u價語言,在肯定優點的同時提出不足,學生在表揚中得到了肯定,樹立了自信,更感受到了教師的愛,以后在朗讀方面一定會更加努力。
四、指導朗讀要體現層次性,每遍朗讀都有不同的要求
每一遍讀的目的和所要達到效果是什么,教師心里都應該是清晰的,這樣指導學生的時候才可能既方向正確又有針對性。一般來說,初讀課文時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朗讀,了解主要內容,朗讀的基本要求是正確流利。分段講讀課文時,朗讀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積累語言和培養語感,學習作者是如何遣詞造句的。這時的朗讀不僅要求正確流利,還應該掌握并傳達出每部分課文表現的情境和感情。在學習完全篇課文后,朗讀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對課文能有一個更高層次的整體與部分相結合的把握,要求學生能通過朗讀體會并表現出作者感情的變化過程。
五、利用多媒體課件,強化課文情感渲染
教師要充分利用課件培養學生傾聽并模仿著朗讀,讓學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去感受課文的內容產生強烈的情感。如《去年的樹》一課的教學,教師可播放多媒體課件,看著動畫、傾聽配著音樂的朗讀,開始時音樂歡快,表達鳥兒和樹相處時的快樂,慢慢的音樂變得越來越沉重,從音樂中感受到鳥兒的“疑惑”“不安”和“憂傷”。多媒體的恰當應用,有助于學生走進鳥兒的內心世界,體會鳥兒與樹的深厚情誼,課件朗讀感染學生使學生入境入情,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多媒體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激發學生去想象,這樣的滲透教育也是有效的。
總之,朗讀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它在小語教學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通過教師精心的指導,學生的刻苦練習,才會讓語文課堂充滿聲情并茂的瑯瑯書聲。
【作者簡介】
張秀新(1969~),女,漢族,西北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畢業,小學一級教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