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電大參與終身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及實踐路徑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遠程教育 基層電大 終身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頒布,電大遠程教育發展迎來了新契機。《綱要》中明確規定了:大力發展遠程教育,辦好開放大學,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國家賦予了電大遠程教育新的歷史使命,首次把電大遠程教育與終身教育體系建設聯系在一起,凸顯了電大遠程教育在構建學習型社會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電大必須“有所為”,那電大在這終身教育的偉大使命中“如何為”,是我們電大人必須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基層電大概況
電大從1978年成立至今,從最初的補償教育,發展成為遠程教育的主力軍、正規軍,已走過了四十年風雨兼程,已建立了中央、省、市、縣四級辦學系統,覆蓋了全國城鄉,電大本著面向地方、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邊遠地區的辦學方針,使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能以任何方式學習任何課程。電大辦學理念開放,開展多層次、多規格、多種形式辦學,不僅僅有學歷教育,還有崗位職務培訓、老年人大學、各種興趣班培訓等多種非學歷教育。具備先進的信息技術,經歷了從廣播、電視技術向計算機網絡現代教育技術的演變,電大還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現已有理、工、農、醫、文、法、經濟、管理、教育、歷史等十大學科,每門課程都有紙質教材和網上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源。
二、終身教育的內涵
終身教育思想自古就有,古代教育學家對終身教育思想已有了萌芽和重視,西漢時期的經學家、文學家劉向的《說苑》中一個典故《師曠論學》,其中提到“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師曠用少、壯、老來說明人生學習的三個階段,鼓勵人們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應該是學無止境,貴在終身堅持,任何時候都應該孜孜不倦的讀書?,F代終身教育理論的形成是在20世紀60年代,現代終身教育之父是法國著名終身教育思想家、成人教育學家保羅·朗格朗,他在196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第三屆成人教育國際委員會上首次提出“終身教育”理念,保羅·朗格朗的終身教育內涵為:個人或諸集團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過每個個人的一生所經歷的一種人性的、社會的、職業的過程。這是在人生的各種階段及生活領域,以帶來啟發及向上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規的(fonnal)、非正規的(non-formal)及不正規的(informal)學習在內的,一種綜合和統一的理念。綜合古今中外終身教育的研究,我們可以把終身教育的特點歸納為以下幾點:(一)終身性。終身教育打破了陳舊觀念的束縛,沒有年齡的限制,從出生到墳墓,從幼兒到老年,通過不斷地學習,掌握適應社會發展的技能和自我完善的本領,才能實現人的全面的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二)自主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習主體更多的是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安排時間,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自覺地學習,終身教育就是學習者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充分展現。(三)開放性。終身教育包括了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人們在通過學校正規教育獲得學歷之外,還可以通過一些技能培訓、職業教育以及興趣班的培訓,獲得相關技能,同時學習不僅限于校園,通過移動網絡,在路上、車上、辦公室里、家里都能隨時隨地的學習,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
三、基層電大參與終身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電大遠程教育與傳統高校相比,其具有獨特的優勢,這些優勢使得電大遠程教育與終身教育實現了無縫對接。要想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為學習者提供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條件,滿足個人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不能僅僅依靠傳統教育,在互聯網+的時代,更應該要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并成為終身教育的重要手段。基層電大作為電大系統覆蓋面最廣的一線單位,是踐行終身教育最有效、最直接的實體機構,依托基層電大遠程教育發展終身教育,是再理想不過的選擇,兩者一脈之承,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一)開放大學建設要以終身教育理念為理論支撐
終身教育作為一種全面可持續的科學教育理念,對辦好開放大學有重要的指導作用。2012年作為教育部直屬機構的國家開放大學在北京正式掛牌,同時北京、上海、廣東、江蘇、云南等五個省作為開放大學改革的試點省份。開放大學的成立并不是簡單地把廣播電視大學更名,從整個國家的大背景下來看,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新臺階,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強烈愿望,構建終身學習、全民學習型社會等,在這種種新機遇新情況之下開放大學應運而生。辦好開放大學,首先要明確怎么建、建成什么樣,結合我國對成人教育、現代遠程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表明,終身教育是開放大學建設最合適不過的理論支撐,始終堅持終生教育理念為引領,轉變辦學理念,完善辦學制度,開拓多形式的辦學渠道,樹立寬進嚴出的教學質量觀,才能促使開放大學又快又好地發展。
?。ǘ╇姶筮h程教育是構建學習型社會、促進教育公平的主要手段
在終身教育背景之下,教育公平主要是指教育權利平等和教育機會均等兩個方面,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教育差距較大,我國優質教育資源、名校主要集中在東部,以及經濟較發達的一線城市,這些名校所擁有的軟件、硬件環境設施比西部地區學校高級許多,貧富差距也會阻礙教育公平,貧困使許多人讀不起書。遠程教育入學門檻低、學費低廉、分布廣泛,可以使人人都能接受教育,為求學者提供平等公平的學習機會,享受優質學習資源不再是少數人的權利,電大遠程教育克服了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資源短缺的難題,實現了教育資源最大限度的共享,在促進教育公平、縮小地區間教育差距方面發揮了極大作用。電大遠程教育的靈活性是人們職后教育的最佳選擇,既能滿足大眾對知識的渴望,又可以不耽誤工作,幫助學習者很好的解決了工學矛盾。不僅職后繼續教育,而且身體殘疾、流動人口、高考失利者都可以通過遠程教育,獲得教育機會,滿足生存和自身發展需求,這也彰顯了教育公平、社會公正的價值取向。 四、基層電大參與終身教育的途徑
?。ㄒ唬淞⑦h程教育質量觀,提高教學質量
遠程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新時期高等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唯有樹立遠程教育質量觀,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更好地為終身學習型社會服務。遠程教育面向的是年齡段、職業、文化程度、興趣、需求干式百樣的大眾群體,對于他們受教育成果的評價應該是多樣化的,在制定一個統一標準的提前下,還需制定多元化的評價標準,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機構發展需求以及個人發展需求。遠程教育參與到市場運作中,優質服務是在競爭中取勝的殺手锏,其中包括學習資源的開發設計及傳遞,還有學習技術環境的維護與開發,以及各種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完善,這些服務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充分體現,過程質量得到改善,有利于優質結果的產出,而結果質量的評價比較滯后,需要社會和用人單位經過一定時間并結合各方面因素才能做出評價,因此遠程教育質量觀更多的關注過程質量的提高。同時還要建立一套包含自學、導學、督學各環節的學習行為規范,配以相對應的監督檢查制度,定期開展教學檢查?;鶎与姶笪ㄓ泻葑ソ虒W質量,樹立多樣化、服務性、全面的質量觀,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才能成為終身教育建設的好幫手。
?。ǘ嫿▽W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雙主體的辦學模式
過去,基層電大對非學歷教育認識不夠,只重視學歷教育,隨著這幾年招生規模萎縮,基層電大不得不謀求轉型,充分發揮非學歷教育對學歷教育的促進作用。首先提高思想認識,轉變觀念,非學歷教育具有廣大的發展空間,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不再是一張學歷,而更多的是適應崗位需要的職業能力,這就催生了許多培訓需求,整合社會各種資源,主動聯系行政部門、企業、行業協會、資格證書頒發機構,承辦一些類似于普通話等級考試、保育員上崗證、建造師等各種培訓。教學部門協調整合課程資源,實現學歷教育課程與非學歷教育課程的無縫對接。
?。ㄈ┓e極主動參與社區教育
社區教育是終身教育的主陣地,在構建終身教育、學習型社會的大背景下,社區教育越來越受重視,越來越多縣級電大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投身到社區教育中。首先樹立雙贏的理念,電大一套人馬兩個牌子,社區教育具有公益性、社會性,作為“電大人”,應摒棄消極思想,處理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參與社區教育將是縣級電大可持續發展的新領域,縣級電大通過社區教育服務提升品牌影響力,增加知名度美譽度。社區教育主要針對不同人群的教育培訓,如在職人員的崗位培訓、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老年人群社會文化活動、弱勢群體提高生存技能培訓、外來人群適應城區生活培訓、嬰幼兒教育、青少年校外素質教育以及面向全體居民的科學文化、思想道德、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培訓活動。這就要求我們開設多樣化的課程資源,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類型人群的學習需求,把電大豐富的學習資源充分運用到社區教育中去。同時社區教育并不是純粹地把電大原有資源的照搬照抄,電大課程大多為規范化的成人高等教育課程,社區生活貼近度不高,很難引起社區居民的興趣,基層電大還應針對社區教育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開創具有社區特色的課程,才能充分調動社區居民的積極性,真正做到為社區教育服務。
?。ㄋ模╅_展教育精準扶貧,助力學習型社會的構建
扶貧要先扶智,當前文化貧瘠、精神匱乏是致貧的主要原因。物質式扶貧迅速地幫助貧困戶脫貧摘帽,效果立竿見影,但是這種幫助式的被動性脫貧,脫貧根基不牢固,往往最容易返貧。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是想真正消除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必須深入開展教育精準扶貧,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地區人民的自我發展能力,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F在村村通網絡工程已基本實現,借助網絡時代的遠程教育來改變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狀態,是正確的選擇。遠程教育獨特優勢非常有利于貧困地區開展教育精準扶貧,扶貧辦與電大遠程教育系統合作,開展了“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電大遠程教育建設了一批具有農村、農業特色的教學資源,以及以特色產業為導向的實訓基地,學員邊學邊實踐,掌握技術,帶動更多的人脫貧致富,同時貧困地區留不住人才,電大遠程教育通過開辦村干培訓班,幫助一批又一批村干考上公務員,為鄉村培養了高素質人才。電大遠程教育現已成為智力扶貧的主要陣地,農民通過遠程不斷地學習,更新知識技能,與時俱進,相反則容易導致返貧,因此電大遠程教育必須為扶貧營造終身學習的氛圍,打破一次學生終身受益的思想,幫助農民轉變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促進學習型社會的構建。
五、結論
種種實踐證明,基層電大遠程教育在終身教育的發展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學習型社會的構建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兩者的結合,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基層電大遠程教育參與終身教育是可行的。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我們也要看到基層電大遠程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基層電大招生出現萎縮,我們要克服困難,突破困境,才能更好地為終身學習型體系的構建服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13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