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宋文化為基礎的開封旅游經濟新模式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開封作為全國旅游名城,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文化資源,是宋文化的杰出代表,但由于受其經濟發展的制約,開封旅游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本文通過將開封與重慶、西安進行對比,分析開封的劣勢和差距;通過實際調研來分析其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開封 旅游業 對比分析 實地調研
一、引言
開封歷史悠久,是國務院首批公布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北宋時期這里就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素有“國際都會”之稱。開封是宋文化的杰出代表,是體現宋文化的一個當之無愧的城市,是河南乃至中國的一個重要的窗口城市。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推進、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條件的改善,旅游業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但競爭也日趨激烈。由于經驗不足,開封利用宋文化發展文化旅游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和問題。因此,本文著重分析以宋文化為基礎的開封旅游經濟新模式,針對問題找出路,為開封打好自己“汴京”的招牌提出建議,實現古老的宋文化與現代的旅游業完美結合,恢復開封昔日的繁榮景象。
二、開封與西安、重慶的比較分析
?。ㄒ唬╅_封旅游國際化程度偏低
西安在國際宣傳上主要是依靠絲綢之路的影響以及高質量的外語導游提供相應的服務,而開封借助一帶一路的勢頭力度還不夠,且外語導游服務和標識告知等細節服務上還沒有做到位,達不到真正面向國際的要求。
(二)開封留客不住
相較重慶、西安,開封留不住客的主要原因有三:一地理位置上幾個城市的分布具有景點導向性,鄭州被作為中轉站是必然的,二是河南地接旅游的安排的合理性促使旅行社設計路線時放棄了選擇開封為住宿地,第三是由于處在河南省的大旅游環境下,點線式旅游制約了旅行的時間和消費,游客到開封不能多做停留,只能參觀重要景點后轉移至下一站。
三、開封實地調研
?。ㄒ唬┯瓮鎲栴}
開封對人文旅游資源的開發仍處于初級階段。其旅游類型大都屬于觀光旅游,且缺少趣味性。對游客的吸引力較低,未能形成重慶式的點面線的旅游區域。其次,開封境內存在水污染。部分景區河湖有垃圾漂浮,嚴重影響開封市容,游客評價不高。
(二)購物問題
購物市場開發階段過低。作為旅游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封旅游商品銷售收入在旅游總收入中僅占有15%左右。其旅游物品的包裝粗糙,嚴重影響開封特色食品及藝術品的出售。已經完成開發的商品單一,缺乏統一的管理機構,未形成自己獨特的品牌效應和拳頭產品。旅游商品魚龍混扎,商品價格較為混亂,部分導游為了回扣強制游客購買商品,存在宰客現象,影響城市形象和本地旅游的發展。
四、結論
(一)當前開封旅游發展內生動力仍不足
通過與重慶、西安等旅游名城的對比,發現開封相對于二者還有很大的差距,其差距不在于歷史底蘊,而是由于經濟基礎造成的,重慶和西安都是在有夯實的經濟基礎上,通過其強大的基礎設施和城市虹吸效應,來吸引全世界的游客,使得旅游產業發展迅猛,也解決經濟增長動力減緩的問題。而開封的經濟基礎薄弱,讓旅游產業作為其主導產業,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二)當前開封旅游現狀穩中向好發展
通過實地發放問卷,發現游客對開封景區評價逐漸增高,住宿環境、整體評價穩中向好發展,但有些地方還做的不到位,例如交通、旅游價格等,旅游價格不在于降價,真正要做到的是價質相符。開封通過夯實的歷史積淀,在旅游產業布局上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開封緊緊把握“鄭汴一體化”戰略,突出其文化、旅游、休閑、娛樂的功能。開封自貿區與文化資源相結合,主打文化方向,促進本地與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
五、建議
(一)推動文化產業現代化
開封不僅要挖掘豐富的傳統文化積淀,還要有發達的現代文化產業。實現古樹發新芽,可以引進3D、4D技術來表現宋文化和宋故事,讓人們感受到開封特色,真正實現古代文化的現代表現和現代文化的古代載體的統一。
?。ǘ┚包c旅游向全域旅游轉型,支持全域旅游的供給側改革
一方面,開封旅游市場存在明顯的結構性過剩,如在淡季住宿業冷清,空房率高,帶來大量虧損;另一方面,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產品還存在嚴重缺陷,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全域旅游的供給側改革是為了增加有效的供給,優化開封固有的不平衡旅游產業結構。協調生態與經濟共同發展,在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前提下,推行“點、線、面”相結合的全域旅游發展觀,構建一個“親景一汴物一美食一人文”的旅游產業生態鏈。
?。ㄈ﹨f調發展城區規劃和景區規劃間
從規劃級別的高低上劃分,景區規劃或區域旅游規劃應該以區域行政規劃為主,這樣就要求地方政府和地方旅游主管部門要保持有效溝通,地方政府在規劃城區規劃時要征求地方旅游主管部門的意見和建議,而不能一味地將城市在拆建的過程中謀求政治資本,只有協調發展地方與區域間存在的矛盾,開封市旅游文化資源才能以更快的步伐向前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27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