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育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語文這門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特征,語文教師要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責任,不但要為學生講解語文基礎知識,更要注重挖掘其中的深厚情感,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再現情境,要捕捉最佳時機,進行單元整合,還可以將思想教育貫穿于語文活動之中,將語文教學與思想教育充分融合到一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思想教育的策略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想教育;重要性;策略
引言
小學語文教材中,一篇篇課文或是對真、善、美的頌揚,或是對假、惡、丑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潔品格、高尚人格魅力的寫照,或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熱情洋溢的贊美……無一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瀉,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如何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找準德育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滲透思想教育,值得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深入探索,這是也是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年齡小,思想觀念尚未形成,可塑性強,培養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地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是學校教育教學的目標和重要任務。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但寫作藝術精良,更閃耀著思想的光芒,因此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民族語言,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這更符合語文教育自身的特點和規律,也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的現實需要。語文教學必須體現知識、方法和情感價值觀的有機結合,在注重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思想教育更為重要,體現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這也正是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1]。
語文是表達思想的工具,是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的統一,不可分割。小學語文課有很強的思想性,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方面起著奠基性的作用,教師要認真挖掘,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在語文訓練中逐步受到正確的思想熏陶和良好的人格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思想教育不是單獨的、空洞的說教,要靈活多樣,一方面要結合語言文字來理解思想內容,另一方面要憑借思想內容的理解體會文字運用的妙處,感受祖國語言的魅力,這樣既學了語文,又形成了健康、積極向上的思想。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思想教育的策略
1.再現情境,培育學生道德情感
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應注意以情感人,寓教于情。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語言、聲音、圖像,甚至視頻,創設教學場景,激發學生道德情感,強化道德認識,實現寓教于情,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道德情感[2]。例如《火燒圓明園》一文,以其高度概括的語言,描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記敘了圓明園被列強燒毀的經過。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課件,結合文字描述,向學生展現她昔日的輝煌,能讓學生真正領略到這一園林藝術的風姿,感受到祖國歷史文化的燦爛輝煌。教師緊接著激情導入:“假如圓明園保存完好,我們到圓明園去游覽時,你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當視頻中英法列強火燒圓明園的片斷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他們一定會生出無限憤慨與痛恨,并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起好學上進、立志興國的道德情感??梢?,教學中應結合課文思想內容及感情基調,創設一定的情感氛圍,讓學生進入情境,深刻理解其所表達的思想,誘發興趣,體察情態,產生共鳴,從而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凈化心靈、塑造品格。
2.捕捉最佳時機,適時引導學生思想
課堂教學是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合理滲透德育,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深入挖掘語文教材,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如學習小學語文《稱贊》時,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認識到稱贊他人的意義,并運用于日常生活中,進而引導學生能夠做到與他人友好相處、團結合作。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創設教學情境,熏陶和感染學生的情緒,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3]。比如在《狼牙山五壯士》中,課文中講述了五位八路軍革命軍人在狼牙山抵抗日本侵略者,最后陷入絕境,英勇的跳下懸崖,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感受到革命英雄那種臨危不懼、抗戰到底的精神,從而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要珍惜現在得來不易的幸福生活,立志努力學習報效國家。
3.單元整合,深化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在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掌握是非標準,劃清善惡界限,才能使孩子知道應該怎樣做。學生形成道德認識的過程,就是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的過程。發揮語文課單元教學整合優勢,有利于深化兒童道德認識[4]。例如教學《釣魚的啟示》,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領會到,從小受到嚴格教育,放棄“誘人的大鱸魚”,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嚴格要求自己從小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通過學習《落花生》,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感受作者通過落花生來表達做人的道理,懂得要做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才能體現自己的真正價值,才是真正的體面;通過學習《珍珠鳥》,感受作者與珍珠鳥之間親近溫馨的情感,認識到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通過這樣整合單元教學內容,從課內到課外,由理解感悟到表達體驗,能使小學生的道德認識逐步豐富、提高,獲得各種生活方面的啟示,形成初步的道德觀念和道德判斷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4.將思想教育貫穿于語文活動之中
將思想教育活動貫穿于語文活動之中,可以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如舉行演講比賽、專題討論會等,學生在自己準備演講稿和辯論材料時,會形成對問題的獨到見解,在辯論中思想相互碰撞,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成熟,從而明辨是非,思想日臻成熟。例如針對學生浪費糧食和水的現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使他們了解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因缺糧缺水正掙扎在死亡線上,了解農民的辛苦,知道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培養學生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結語
總之,面對教育改革的新形勢,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對于小學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和改進,加強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無疑具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滲透思想教育,引導學生賞析文學作品,理解文章內容,分析人物形象,努力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以文育人”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陳紅旗 .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的幾點做法[J].教育實踐與研究,[J].2015(08):52-53.
[2]張萬武 .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J].小學德育,2016(09):65.
[3]莊國豐 .淺析如何挖掘小學語文的思想教育功能[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120.
[4]張國華 .如何挖掘小學語文的思想教育功能[J].吉林教育,2017(05):8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