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高尚師德,潛心以愛育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庇纱丝梢燥@現出教育的重要作用,而作為教師,既要教好書,又要育好人,既要有規范的教育行為,也要具備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仡欁约簭慕痰亩陙?,越發體悟到其中的真正滋味。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性格稟賦千差萬別,如何才能教育孩子成人成才呢?這個過程必然是不易的,但這就是教師必然擔負的責任,也是教師這一職業的基本道德要求。
關鍵詞 師德 以愛育人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1以身作則,立德樹人
教師不僅要負責學科知識的“解惑”,也應加強對學生道德素養培養的“育人”工作。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或是在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會從其自身的言行中體現自己的德行,只有教師具備了良好的道德修養,擁有淵博的知識儲備,才能為學生帶來有益的影響,進而在提升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實現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這是對教師職業特征的概括,也是對現代教師人格塑造的要求。作為教師,最重要的就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表率的作用,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些年來,我可以切實感受到,我的行為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我規范自身的行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學生才會效仿我的行為,成為一個言行一致的人;只有我具備良好的德行,學生才會受到良好的熏陶,從而成為一個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只有我具有良好的學識,并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才會讓學生成為一個熱愛學習、積極進取的人。作為教師,我們都應當做到,以身作則,在提升自身的德行的同時,也有利于以德育人這一教育目標的達成。
教育從來都不僅僅是學?;蚴墙處煹娜蝿?,它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父母的日常的行為也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父母要重視這種影響,從而自覺規范自身的行為,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袄衔崂弦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全社會都要擔負起促進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責任。
2融入愛心,以愛育人
著名的教育實踐家、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痹诙嗄甑慕逃ぷ髦?,我深深地體會到愛心成就教育。因此,我用愛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對他們一視同仁,盡可能對每一位學生多一些鼓勵、多一些信任、多一點尊重、多一點賞識。特別是那些學習上比較落后的學生,我總是多點接觸并了解他們落后的原因,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因勢利導,給予適時的表揚與鼓勵。
記得有個學生劉某,父母離異,父親只顧賺錢,沒時間管教他,造成他性格內向,脾氣暴躁,不愿合群。了解了他的情況,我常常在生活上關心他,常與他聊天,發現他表現好的地方在班上大肆表揚。盡力讓他積極參與有益的集體活動。敞開胸懷,接納同學,讓他感覺到老師、同學并沒有歧視他,同時也積極跟家長溝通,讓家長多放些時間、心思在劉某身上。慢慢地,我的愛心發揮了作用。劉某變得開朗了,愿意與老師、同學談笑風生。成績也漸漸取得了進步。
3耐心育人,堅持為本
在某一本書上看了過這樣一句話:無論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靈魂??梢?,耐心的地位跟作用,特別是在教育教學工作當中,耐心更上體現了它特有的作用與效果。我們都知道,學生是一個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思想,而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想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必須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毅力。
在轉化后進生的工作當,我從不厭煩地與學生交流談心,循循善誘,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從中體會到學校生活帶來的無限樂趣。
例如我班劉同學,這男孩子很聰明,就是不愛學習,上課不是睡覺就是在看課外書,任課老師都拿他沒辦法,家長也無計可施。在我剛接班時,他媽媽曾多次打電話并到學校找我聊。于是,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學生拉到學習的正軌上去。
從其他的同學口中,我知道了劉同學很愛看書,知識面也很廣。我就跟他聊他喜歡看的書。有一次他說起他看過的哪些書時,他特別興奮,一連說了好多本。我當時感到驚詫地說:“看了那么多書,知識面那么廣,怪不得你那么聰明,放點時間在學習上,把學習提上去,那該多好??!”他當時沉默了一會,隨后說:“老師,我知道了?!彼f到也做到,上課開始聽課,但是不夠努力,成績也沒提高多少,但我并沒有放棄他,而是繼續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跟他交流、談心。課上也多關注他。并給平臺他在課堂上跟同學交流所看過的書跟感受。慢慢地,他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成績也漸漸地提上去了。期末考試成績出來,成績從倒數到了班的中游,我給了個進步獎他,他接過獎狀笑了,“老師,謝謝你的耐心,是你的耐心讓我重新有了學習的興趣,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4寬嚴相濟,溫情和嚴格相結合
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愛學生要做到心理相容,要善于發現 學生的長處。
但是這種愛不應是對學生的溺愛,更不應該是對學生的一種放縱。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不但要做到“有教無類”,即對所有學生采用一視同仁的態度;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即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與認知水平,進行相關知識的教授。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法過程中要做到“寬嚴相濟”、“張弛有度”,既要尊重學生,將學生放在與自身平等地位置,教會其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也要及時地指出學生的錯誤行為,對其絕不袒護、絕不縱容。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因此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主動去挖掘、去了解學生優點與長處,才能跟學生建立更加融洽的關系。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職業,才會在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的同時,也會自覺歸屬自身的行為,為學生帶來好的影響。因此,作為一個教師,我們都應該讓愛充滿教育的心智,進而讓教育之愛迸發出智慧的光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