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論“反向春運”產生的社會因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反向春運”一詞是由春運衍生出來的概念,也是近年來春運發展的一個新趨勢。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反向春運”的出現是由中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引起的;從家庭結構來看,這一現象的出現,與中國家庭結構向核心家庭轉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城鎮化進程來看,大量從農村到城市打工的新生代農民工不再認同老一輩的鄉土觀念,更為喜愛城市的生活方式,這也促進了“反向春運”的產生?!胺聪虼哼\”的產生,從一定層面上來說是社會進步、發展的結果,也是緩解春運壓力的良好途徑。
  【關鍵詞】反向春運 區域發展 家庭規模 家庭觀念
  一、問題的提出
  2001年春運期間全國共計運輸旅客16.6億人次,2005年突破了19.5億人次,2010年這一數字上升至25.57億人次,2018年達到了29.7億人次,剛結束不到一個月的2019年春運全國共輸送旅客29.9億人次。國外媒體將春運稱之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類遷徙”,朱寶樹將春運看作是中國特有的流動人口現象在春節這個特定時段的極化顯現。大規模的返鄉高峰帶來的是一票難求、高價機票等現象,近年來,逐漸出現了“反向春運”這一現象,我認為,這一現象的產生,主要可以從國內區域發展不平衡、中國家庭規模縮小、家庭觀念轉變三個方面來看。
  二、“反向春運”產生的社會因素
 ?。ㄒ唬﹨^域發展不平衡
  改革開放將大部分經濟發展機會都引向了沿海地區,沿海發達地區憑借自身的地理位置優勢和國家政策支持,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起來,最富裕的東南沿海地區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而內陸地區的經濟則發展緩慢,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一個東高西低的狀態。不只是經濟發展水平存在這樣的情況,社會發展水平也是一樣。東部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水平等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優勢,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前往沿海地區工作、定居,以謀求更好的發展,也讓自己與家人擁有一個更為良好的生活環境。從公開數據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上海市2017年的常住人口就已經達到了2418萬人,其中外來常住人口達972萬人;廣州市2017年常住人口為1449萬人,其中外來常住人口為950萬人;浙江省2017年常住人口為5657萬人,其中外來常住人口為2612萬。從這幾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發達城市的外來人口量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最多的廣州市占了一半以上。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年春節期間,大量在沿海一帶工作的勞動人口返回內陸地區,導致在短時間內,過量人口進行密集地流動,不論是鐵路運輸、公路運輸還是航空運輸都面臨著極大的壓力,鐵路運輸呈現一票難求的情況,催生了大量搶票神器等不規范的付費軟件及功能的出現;而機票則票價昂貴,一般會不存在任何折扣,全價機票往往價格達到1800-2000元,這一價格對于在外打工的大部分人來說也造成了一定的經濟負擔。
  而“反向春運”則是讓在小城市生活的老人,去往大城市與在外打拼的子女團聚,在春節期間機票價格呈現出一個東部前往內陸地區機票價格極高,內陸地區前往東部地區價格較低的態勢。反向探親不僅能夠圓中國人傳統的春節團聚的愿,從經濟上上來無疑是“性價比”更高的一種團年選擇。
 ?。ǘ┲袊彝ヒ幠?s小家庭規模是反應家庭屬性的重要特征,直接反映了社會經濟與人口發展的影響,同時又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建國以來,我國的平均家庭規模經歷了先擴大后縮小的趨勢。家庭規模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思想文化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僅跟上了世界平均水平,甚至可以說處于頂尖地位。從人民的思想變化層次來看,1982年我國開始執行計劃生育政策開始,這一重要的生育政策便深深地影響了我國的家庭結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個家庭只能生一個,使得核心家庭成為了我國最主要的家庭類型。雖然近年來因為社會的老齡化程度加深,國家進一步開放了生育政策,鼓勵二孩,但是獨生子女依然是社會的主流。從世界范圍上來看,經濟發達必定帶來生育率低下,著名的高國民幸福感低生育率國家如冰島、丹麥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國民生育,可是收效甚微。我國雖然開放了生育政策,鼓勵生育,但是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全面二胎政策的目標人群中,不足20%的人愿意生二胎,絕大部分家庭還是愿意只生一個以保證獨生子女的生活、教育質量。而且,自計劃生育政策實施至今,已經有30多年的時間,最初的一批獨生子女逐漸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也成為了一個家庭的核心。
  之所以會出現春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過去一個家庭往往有多個孩子在不同城市打拼,為了家庭內部的公平和諧,一般不存在選擇其中一個子女與其團圓的情況,那么就需要他們回到共同的家鄉與父母親和親戚進行團圓,而現在這樣的狀況越來越少,單個獨生子女在外打拼往往也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留守在家鄉的父母,考慮到經濟狀況,更是想早日見到子女和孫輩,便選擇前往子女所在的大城市探親團圓。
 ?。ㄈ┘彝ビ^念轉變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作為一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鄉土觀念對國民的影響甚大。拓展家庭這一家庭結構便是很好的一個體現,對于老一輩特別是農村地區的老年人來說,家庭結構劃分不止于直系親屬。他們從血緣關系上來劃分,俗稱的三姑六婆、三親六戚,都是老一輩心中家庭成員的一份子。逢年過節相互拜訪更是理所應當。甚至于在過年期間,大年中的哪天該拜訪哪位親戚在不同地區也是有約定俗成的規矩的。老一輩對遠親的看重,對大家族這一觀念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陳舊的、過時的。而對于新一代在外務工人員來說,他們在新時代社會背景下成長,接受的是新教育,在新興的城市中生活,更為喜愛和贊同的是城市的生活習慣和觀念,并不與老一輩的想法相同,陳舊的鄉土觀念不再為年青一代所理解和接受。在年輕的務工人員心中,對家庭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直系親屬這一層面上,他們不贊成甚至是不喜歡被非直系親屬干涉自己的生活。這樣的觀念使得他們并不認為回家過年是不可改變的傳統,將父母接到身邊,“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鄉”,也體現了中國人相比于大家庭,更看重核心小家庭的觀念轉變。以80后、90后為主的一代人的觀念轉變也促使其父母選擇去往城市與子女團聚。   “反向春運”從經濟上來說,性價比更高,擺脫了舊觀念的束縛,也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愿意反向探親,去大城市與子女團聚過年。
  三、“反向春運”的現狀
  “反向春運”一詞被提出來的時間并不長,主流媒體自2015年之后才開始逐漸提起,2018年這一說法才被普通傳播。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李文新在2019年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鐵路春運客流連續四年增長9.1%左右,反向客流也是每年增長9%左右?!睆臄祿暇涂梢钥陀^直接地看到,“反向春運”正在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發展趨勢,從攜程發布《2019春節長假旅游趨勢預測報告》中,預計長假將有至少4億人次出游,這其中反向春運的人數比例預計會超過50%。接受反向春運的人越來越多,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反向春運也帶來了一些好處:
 ?。?)緩解春運交通壓力,運輸資源收益優化。眾所周知,春運大方向是由東南方向流網西北方向,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是主要春運出發地,勞動輸出大省,如重慶、成都、山東等地則是主要目的地。從交通運輸的最佳受益來說,南來北往、滿載而歸應該是交通運輸運力均衡配置和利益最大化的理想境界。而在“單向流動”的春運格局下,去時呈現的是人滿為患、擁擠不堪,返程卻是客源寥寥、冷冷清清,這顯然是對我國運輸資源的一種極大的浪費,其負面效應就是作為出行者一方購票困難,乘坐的舒適環境大打折扣,而作為運輸者一方返程客源極少,也是蒙受損失。而交通部門對“反向春運”機票、火車票的打折優惠,無疑就是其對乘客積極填補這種運輸空檔的一種無形的經濟引導。假如“反向春運”在未來持續發展,能夠成為部分國人的過年新選擇,受益的不只是壓力減少的鐵路、航空部門,對于消費者來說,也能夠擁有一個更為舒適的乘坐體驗。
 ?。?)解決空城現象,刺激旅游消費。每當春節期間,北上廣便呈現出“空城”的狀態,公共交通不復擁擠,道路不再擁堵,眾多商家也因顧客減少而選擇停止營業。但是隨著近年來“反向春運”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家團圓+出門旅游’的方式,比傳統待在家里吃吃喝喝更有意義?!敝袊鴩H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馬慶斌認為,這是對傳統過年方式的“新解構”,更值得提倡。在小城市生活的老人前往子女所在的大城市,除了團年之外,也會伴隨著旅游、娛樂、購物。出行途中,公共交通資源被利用起來,而一些商家也為了迎接這一批游客選擇繼續營業,“反向春運”的出現刺激了一二線城市在春節期間的旅游消費。這可以說是“反向春運”帶來的紅利。
  四、對“反向春運”的一些思考
  “反向春運”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之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進化和包容所產生的,這一現象的出現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思想文化發展的結果。不論是從交通運輸還是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反向春運”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實上,春運不過是人們對“春節運輸”的簡稱,我們無需去糾結其“正”、“反”,最終目的都是團聚。特別是交通運輸部門更是應該鼓勵這一現象,為反向探親的老人提供更為放心、貼心的交通運輸環境和服務,使老人的反向探親之旅無后顧之憂。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反向探親、團年的老人很大程度上并不適應城市的過年氛圍與習俗,作為城市管理者的政府部門,可以從人文的角度多些關懷,也是鼓勵反向探親的重要途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3568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