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職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現狀及影響因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近年來,國家不斷重視中等職業教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其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已成為我國新時期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職學生而言,在校學習階段是“學校人”到“社會人”轉變的重要時期,一定意義上說,中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高低決定著行業的現狀和國家發展的速度。然而,當前部分中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容樂觀。作為中職學校的一線教師,結合中職學校、中職學生實際,對部分中職生缺乏社會責任感的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了一定的分析。
[關 鍵 詞] 中職生;社會責任意識;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2-0270-02
社會責任感是在一個特定的社會里,每個人在心里和感覺上對其他人的倫理關懷和義務,它是中職生的必備素質。對中職學生而言,在校學習階段是“學校人”到“社會人”轉變的重要時期,從一定意義上說,中職生的社會責任感高低決定著行業的現狀和國家發展的速度。然而,當前部分中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容樂觀,存在著社會責任感缺失的現狀。究其原因,主要受自身、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
一、自身因素:中職學校學生的身心特點
(一)自我意識發展不成熟
中職學生處于特殊心理發展階段,是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關鍵轉折點,現階段中職學生缺少自我意識,集中反映在:(1)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不斷顯現,以“大人”姿態為人處世,希望擺脫條條框框的束縛,脫離老師和家長的管制約束。(2)做事情容易隨大流,“追星”“兄弟義氣”,很多時候,對發生在身邊的人、事、物無法做出明確客觀的判斷,決策時容易產生偏差。由此可知,中職學生責任意識和行為失范的根本原因關鍵在于自己:自我角色不清晰,自我意識發展不成熟,對自身責任和社會責任的認同和內化程度不夠,不能正確認識社會賦予自己的歷史使命,缺乏社會使命感。
(二)社會認知能力較差
現在很多中職學校采用寄宿制,學生的生活基本在校園里度過,網絡生活成為很多學生的精神寄托,是“低頭族”的組成人員之一,熱衷于用虛幻的網絡來充實自己的生活。有些網絡世界中的“活躍兒”,現實生活中又容易采取自我封閉的態度,只跟自己交流或者只跟極少數人交流,他們所接觸的世界是十分淡薄的。另外,學校提供的實踐鍛煉機會又是有限的,真正近距離接觸與專業對應的行業職業的機會比較少,對行業的認知更加少。他們的責任意識往往僅停留在淺層的認知階段,內心缺乏認同感,更沒有將承擔責任上升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因此,他們對不良現象即使看到、內心無奈,很多時候卻不愿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者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看法,更不愿付諸行動。另外,在網絡中便捷的交流方式,導致中職學生應對現實人際交往問題的能力變差,不會處理現實社會的復雜關系,也就無法對社會盡責。
(三)自我意志力薄弱
在現實生活中,學習、勞動、集體活動和社會實踐等都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個體意志的培養就蘊含其中。在我國現階段的教育體系中,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他們看來,九年義務教育的最終結果是:中考失利。根深蒂固的“我不行”觀念,使有些中職學生對自我的評價容易產生偏差、失去信心、意志力薄弱、抗挫折能力不強:遇到困難、問題,習慣性逃避,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另外,進入中職學校學習,他們對行業職業有了一定了解,也一定程度上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卻沒有把它升華為自覺的內心信念,加之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干擾,不能做到堅定不移地履行責任,也就無法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
二、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缺失
(一)家長自身素質影響
家庭教育對每個社會成員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正確的家庭教育對孩子良好品行的養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是孩子以后更好地融入社會、回報社會、與人相處、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的關鍵因素。家長是影響家庭教育好壞的直接因素。然而,當今中職學生的家長,自身素質參差不齊。絕大部分家長自身道德素質較高,品行端正,注重言傳身教,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質,也不放松孩子進入中職學校后責任意識繼續提高的關注和引導。也存在一部分家長自身素質有待提高,平時的為人處世中斤斤計較,對他人缺少寬容和尊重,抱怨厭世,甚至還有些不文明行為。工作上缺乏責任意思,積極性不夠,經常性跳槽。家庭生活中,對家庭的責任心不強,家庭氣氛緊張,更有離婚后的單親生活,這些都會對子女的健康成長產生負面影響。耳濡目染中,對中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造成負面影響。
(二)家庭責任教育缺位
很多中職學生的家庭責任意識教育嚴重缺位。進入中職學校后,學生家長改變了傳統的“成績高—考名?!霉ぷ鳌蹦J?,在灰心喪氣的同時也如釋重負,孩子的學習生活全部交給學校。不少家長認為,在中職學校學習就是“管管腳”“養養大”“學什么”“學得怎樣”毫不關心,關于孩子的道德水平、責任意識狀況絲毫不放在心上。
(三)家庭成員過分溺愛
當代中職學生絕大多數都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孩子作為“主心骨”,包攬了家庭成員所有的關心和愛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部分學生養成了“自私自利、漠視他人”的性格,在集體生活中,以自我為中心,無法協調好自己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影響他們人際關系的融入。在遇到困難時,常常表現出意志薄弱、畏懼不前或手足無措、對突如其來的困難感到無所適從。不懂得感恩、不愿付出、不愿承擔、責任意識較為淡薄。 三、學校因素:技能為導向,德育存在偏差
(一)責任教育重視度不足
中職學習,有明確的職業導向“培養一線管理人員”,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責任教育舉足輕重。在當今“大德育”育人背景下,很多中職學校開始探索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模式,但其中的責任教育,形式化和功利化明顯。課程的設置、開展的活動缺乏整合系統性、根據學生心理年齡的逐層遞進性,忽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對“責任”的深究不到位,使部分中職學生無法正確認知社會和個人的關系,必然造成對社會責任意識認識的偏差。
(二)德育教學模式單一
2008年12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明確規定:“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這充分說明,德育課堂仍是育人的主渠道之一。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德育課的內容、授課方式還沒有產生實質性的改變:內容空洞無法激起興趣、案例陳舊嚴重脫離生活實際。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過分追求教學知識目標的達成度,忽視了個體發展差異、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思考探討,忽略課堂內外各種活動的設置,學生的社會融入性缺少,德育課堂的育人功能弱化,導致中職學生無法接受德育內容,更缺少轉化為內在素質的途徑。
(三)社會實踐活動指導不到位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社會實踐活動是中職學生社會情感和責任意識產生的重要途徑。在德育課程的教學過程和學科考核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缺失。另外,當前中職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存在問題:任務布置上,基本是由學生管理部門布置,以班級小集體參與形式開展,學生參與度不夠;活動過程中,在團委實踐活動任務下放后,各班隨意安排,缺乏過程的指導和成果的小結;活動內容上,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更多停留于擦拭公共自行車、去敬老院打掃、去福利院獻愛心等。長此以往,社會實踐逐漸演變成了形式主義,脫離中職學校專業特點,對企業行業的“責任”意識無法近距離領會,對社會責任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
四、社會因素:需要更多的正向引導
(一)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
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西方多元化文化思潮的沖擊、網絡媒體的負面影響:當代社會的客觀現實對中職學生的社會責任提出更高要求,同時又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中職學生的責任意識。市場經濟存在自身的缺陷,市場經濟的利益機制容易誘發利己主義;市場經濟過分強調金錢價值,容易誘發拜金主義;市場經濟的功利性原則,容易誘使人們淡漠精神價值,追求享樂主義。中職學生由于年齡、心理的問題,對接收到的信息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容易受負面因素影響,人云亦云,容易偏離社會主流價值觀,過分注重物質利益的獲取,而忽略了思想精神的追求,產生“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消極思想。
(二)“人本”文化思潮的沖擊
西方文化思潮中的“人本”觀念,發展到后來就成了個人主義。個人主義在西方文化里,既是一種道德原則,也是一種價值觀。在歷史上,它的積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極端的個人主義就是利己主義。部分中職生在這些思潮的影響下,滋生了以自我和享受為中心的思想,過分重視物質追求輕視精神追求,享受權利而忽視履行義務,放棄理念、放棄信念、追求個性,忽略社會整體性要求,缺乏社會責任意識。
(三)碎片信息錯誤地接收
中職階段是學生養成正確價值觀或扭曲價值觀并使價值觀念得到固化的重要階段。當今世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網絡媒體不斷進入每個人的生活。同時,社會進入了網絡碎片化時代,良莠文化參差不齊,由于中職學生社會成熟度低,認知結構和思想方法簡單,部分意志力和道德判斷力差的中職學生易受消極理論的影響,開始對自己以往社會責任感的認識產生懷疑,導致迷茫和消沉。
總之,“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中職學校培養的畢業生逐漸成為我國產業的勞動大軍。中職學生的素質直接影響和制約經濟結構的調整、行業產業的轉型升級,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中職學校中加大實訓技能投入的同時,家庭、學校、社會“三方聯動”,加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育,提升學生整體素質,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任國忠.公民社會責任感的培育與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度辯思[J].倫理與文明,2013(00):106-114.
[2]楊燕軻.中職生社會責任感教育[J].教育,2015(24):8-9.
[3]王世珍.學校在培養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策略分析[J].時代報告,2017(32).
編輯 馬燕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