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商譽資產現狀及減值風險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上市公司日益頻繁的并購活動形成了巨額的商譽,商譽的減值風險給公司的業績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本文對A股上市公司商譽資產現狀和減值風險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商譽 減值 風險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我國上市公司的并購活動日益頻繁,并購的數量以及規模都有很大的增長,隨之產生的并購商譽資產也在快速增長。由于商譽具有無形性、依附性和價值不確定性的特征,商譽資產的減值風險遠高于其他資產,2018年年底上市公司披露的大規模商譽減值,使“商譽”成為資本市場最熱門的關鍵詞,2018年11月16證監會會計部發布了《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從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商譽減值事項的審計和與商譽減值事項相關的評估三方面,就常見問題和監管關注事項進行說明。
一、商譽的本質及會計處理規定
關于商譽的本質國內外研究中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主要有好感價值論、超額收益論和總計價賬戶論。好感價值論認為商譽來自于商家吸引客戶的優勢。超額收益論認為,商譽體現在企業預期未來收益超過企業的有形資產和可辨認無形資產所獲得的正常收益部分的現值,商譽是無法從企業整體中剝離出來,只能依附于企業整體存在??傆媰r賬戶論認為商譽是企業作為一個整體的價值減去企業各單項資產個別價值總和的差額部分。國內大部分學者傾向于支持超額收益論。
商譽可以自創也可以外購。由于自創商譽難以進行可靠的計量,出于謹慎性原則考慮,國內外會計準則都規定不對其進行確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一企業合并》從會計核算的角度將商譽定義為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企業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為使資本市場獲得更為及時有效的會計信息,2006年我國財政部頒布《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一資產減值》,放棄了商譽按年限攤銷的方法改為資產減值法,要求企業在每年年度終了對合并商譽進行減值測試,一旦確認資產減值,后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二、A股上市公司商譽資產現狀
近年來,隨著上市公司并購案件的不斷增長,公司資產負債表累積了巨額的商譽資產。據萬得數據庫數據統計計算,2010年A股市場有754家上市公司報表列示有商譽資產,商譽合計992.64億元,占同期凈資產合計的0.77%,其中商譽金額最大的為華能國際119.55億元,商譽占凈資產比例最高的為南華生物,占58.55%。從2010年至2018年3季報,市場有商譽企業家數、商譽資產合計、以及商譽占凈資產比例一直處于高速增長中,截止至2018年3季報,A股市場有2080家上市公司報表列示有商譽資產,平均年復增長13.52%,商譽資產合計14485.57億元,平均年復增長39.80%,商譽占同期凈資產合計的3.72%,是2010年的4.83倍。2018年3季報顯示商譽金額最大的中國石油是423.57億元,有18家公司的商譽凈資產比例超過了100%,32家公司商譽凈資產占比超過80%,超過50%的公司有134家。從板塊來看,截止2018年3季報,中小板商譽合計為3775.16億元,創業板為2763.14億元,但相對商譽規模創業板是最大的,2018年3季報創業板商譽占凈資產的比例高達18.51%,中小板為10.54%,均遠高于A股整體的3.72%。
三、商譽減值風險
巨額的商譽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在2018年底19年初的上市公司業績預告中,發生巨額虧損的公司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大多數與商譽減值有關。根據媒體統計,50家商譽減值金額較大的上市公司,累計計提減值金額上限近600億元。王文姣等(2017)以2007-2013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發現相對于未擁有商譽資產的公司,擁有商譽資產的公司的未來股價崩盤風險明顯更大,并且商譽資產規模越大,未來的股價崩盤風險也越高。為了控制商譽減值風險,建議從并購估值、商譽確認以及商譽后續計量三方面加以改進和規范,使商譽問題得到妥善的解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39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