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商譽及其減值風險:案例分析與實證檢驗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文章以中弘股份并購A&K公司為例,同時利用2007年到2017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合并商譽和商譽減值年度數據,對合并商譽和商譽減值如何影響公司績效進行案例分析與實證檢驗。結果發現,合并商譽和商譽減值對公司的財務績效均具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商譽減值對公司的市場績效具有持續的、顯著的負面影響;但合并商譽對公司的市場績效具有持續的、顯著的正面影響。這些研究發現深化了對于我國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行為的認識:(1)總體上看,并購商譽可以提升公司的股票價格和市場價值,這是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上并購風起云涌的根源所在。(2)合并商譽對于財務績效和市場績效具有相反的影響,表明我國A股市場缺乏效率。(3)不管是對于財務績效還是市場績效,商譽減值都具有顯著的負面影響,這表明,對并購對象的估值是決定并購成敗的重要因素。此外,文章的研究發現對于改進合并商譽和商譽減值的會計核算、加強合并商譽以及商譽減值的審計和監管都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并購商譽;商譽減值;中弘股份;A&K公司;財務績效;市場績效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09-0016-04
一、引言
在2018—2019年新舊交替之際,商譽減值給我國股市帶來了巨大沖擊。2018年11月8日,中弘股份(股票代碼:000979)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摘牌,成為A股市場上第一只因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而退市的公司。而2017年并購ABERCROMBIE & KENT GROUP OF COMPANIES S.A公司(以下簡稱“A&K公司”)產生的高達 21.6億元的商譽,是中弘股份走向滅亡的導火索。2019年1月,上市公司大面積業績暴雷,天神娛樂(002354)、寧波東力(002164)、華映科技(000536)、華業資本(600240)、飛樂音響(600651)等公司的預虧金額超過了總市值,使疲軟的股票市場雪上加霜。而造成大面積業績暴雷的主要原因是商譽減值。
商譽減值不僅給廣大投資者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且成為籠罩在股票市場上的巨大陰影,成為阻礙股票市場健康發展的巨大隱患。因此,對于我國上市公司的并購商譽及其減值風險,應進行深刻的反思。本文從并購商譽及其減值風險視角,以中弘股份并購A&K公司為例,同時利用大樣本數據,對公司并購的后果進行案例分析和實證檢驗。
二、中弘股份和A&K公司的基本情況
(一)中弘股份簡介
中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安徽宿州科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997年8月18日,安徽宿州科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此后,經歷了多次股權轉讓、權益分派,以及非公開發行股票。2010年1月,中弘卓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股份397 826 988股,占總股本的70.75%,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和控股股東。2010年3月,成立中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弘股份),并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碼:000979)。中弘股份的主營業務包括商業地產、住宅地產、文化旅游產品等,先后獲得“房地產500強企業”“北京房地產成長型品牌企業”“北京地產資信20強”等榮譽稱號。
?。ǘ〢&K公司簡介
A&K公司是一家國際領先的高端旅游服務商,是全球高端旅游服務的領跑者之一。A&K 公司通過旗下子公司從事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務,采用差異化、垂直的運營模式,對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進行整合,業務范圍涵蓋從客戶旅游咨詢到具體旅游產品的終端消費全過程。A&K 公司的客戶遍布100多個國家或地區,在全世界高端旅游界享有較高聲譽。2015 年,A&K 被評為世界旅游第二大品牌。
三、中弘股份并購A&K公司的過程
在被中弘股份并購之前,A&K公司的股東有A&K Cayman LP,A&K Equity Holdings Ltd.(LTIP),Mrs.Jorie Butler Kent 和Mr.Geoffrey Kent,持有的股份分別為61.07%、4.25%、15.04%和15.04%。為了拓展高端旅游業務,中弘股份分兩階段收購A&K公司90.5%的股權。
2016年7月22日,中弘集團下屬境外子公司衍昭與A&K Cayman LP等相關方簽訂《A&K購買與出售協議》,購買了A&K公司90.5%的股權,實現了第一階段的目標。2017年5月24日,中弘股份擬以現金為對價向衍昭收購其持有A&K公司90.5%的股份和相關權益份額,交易價格為 41 249.26 萬美元。合并成本大于所享有公司凈資產份額的差額為 2 161 742 627.23 元,形成巨額商譽。
2018年4月28日,中弘股份2017年度財務報表被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其中,“形成保留意見的基礎”包括中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不能為并購AK公司形成的2 161 742 627.23元商譽提供估值測算依據,無法獲取有關商譽減值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2018年6月20日,中弘股份發布《關于新增債務逾期》公告指出,從2018 年 5 月 1 日到2018 年 6 月 19 日,累計新增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為 75 388.08 萬元,包括逾期本金 62 185.00 萬元和逾期利息 13 203.08 萬元,占2017 年 12 月 31 日凈資產的 10.29%。中弘股份陷入了債務危機。由于資金緊張,公司在建地產項目基本上都處于停工狀態。
2018年11月8日,深交所發布公告稱,由于9月13日至10月18日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以及上市委員會的審核意見,中弘股份被終止上市。中弘股份成為第一只因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而退市的A股。 從2018年10月16日起,中弘股份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限30個交易日。2018年12月27日,中弘股份董事會發布《關于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并摘牌的公告》稱:“本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上市,將在2018年12月28日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摘牌。”宣告中弘股份正式退出A股市場。
四、并購A&K公司對中弘股份財務狀況和股價的影響
并購A&K公司之后,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弘股份合并商譽余額高達3 028 984 660.41元,占凈資產的35.77%。中弘股份的財務狀況急劇惡化(見表1)。中弘股份利潤總額從2016年的19 589萬元下降到-260 970萬元;凈資產收益率從2016年的2%下降到-27%;每股收益從2016年的0.02元下降到-0.3元。負債總額從2 304 933萬元增加到3 671 258萬元,上升59%;資產負債率從69%上升到81%。同時,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大幅下降。
巨額的合并商譽以及商譽減值,急劇上升的負債率以及急劇下降的盈利能力,導致中弘股份的股票價格急劇下跌(見表2)。
五、并購商譽及其減值風險的實證檢驗
中弘股份并購A&K公司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意義?并購商譽及其減值對公司的財務狀況是否一定會產生負面影響?對于并購商譽及其減值,資本市場會產生怎樣的反應?本文利用2007年以來發生并購公司的數據,對此進行實證檢驗。
(一)理論假說
根據中弘股份并購A&K公司案例,本文提出以下理論假設:
H1:并購商譽對公司財務績效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H2:并購商譽減值準備對公司財務績效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H3:并購商譽對公司市場績效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H4:并購商譽減值準備對公司市場績效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ǘ┳兞考捌溆嬃?
1.被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是公司績效,包括財務績效和市場績效。其中,財務績效用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反映,市場績效用股票價格和托賓Q值反映。
2.解釋變量。解釋變量有合并商譽和商譽減值準備,分別用“期末商譽總額/期末凈資產總額”和“期末商譽減值準備/期末凈資產總額”計量。
3.控制變量。控制變量包括公司規模、成長性、資本結構、行業和年份。其中,公司規模用“期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計量;成長性用“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計量;資本結構用“資產負債率”計量。
具體變量如表3所示。
?。ㄈ┗貧w模型
分別建立財務績效模型(模型1)和市場績效模型(模型2)進行回歸分析。
EPSi,t=α0+α1GTNi,t+α2GANi,t+α3SIZEi,t+α4GROWTHi,t+α5LOARi,t+∑YEAR+∑INDUSTRY+εi,t (模型1)
TBQi,t=β0+β1GTNi,t+β2GANi,t+β3SIZEi,t+β4GROWTHi,t+β5LOARi,t+∑YEAR+∑INDUSTRY+ui,t (模型2)
?。ㄋ模颖具x擇、數據來源與數據處理
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為研究對象,不包括金融業公司和ST公司。樣本時限從2007年到2017年。首先,在國泰安數據庫中下載原始數據;然后,剔除沒有并購商譽和商譽減值準備的數據。在EXCEL中把數據處理好后導入STATA 14.0,利用winsor命令對所有連續變量做5%的縮尾處理。
(五)描述性統計分析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見表4。從表4可以看出,9 315個觀測值平均的“期末商譽總額/期末凈資產總額”(GIN)為0.0574,平均的“期末商譽減值準備/期末凈資產總額”(GAN)為0.0018。此外,樣本公司ROE的平均值為0.0805,EPS的平均值為0.3891,PRICE的平均值為15.8827,TBQ的平均值為2.323。
?。┫嚓P分析
從下頁表5變量的相關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
?。?)并購商譽(GTN)與凈資產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286和-0.0296,不顯著。
?。?)商譽減值(GAN)與凈資產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1104和-0.1293,在1%水平上顯著。
?。?)并購商譽(GTN)與股票價格(PRICE)、托賓Q值(TBQ)均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2027和0.2676,均在1%水平上顯著。
?。?)商譽減值(GAN)與股票價格(PRICE)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0792,顯著性水平為1%;商譽減值(GAN)與托賓Q值(TBQ)的相關系數為 -0.0082,不顯著。
(七)回歸分析
下頁表6為模型1(財務績效模型)和模型2(市場績效模型)的回歸分析結果。
從財務績效模型的回歸分析結果可以發現:
(1)并購商譽(GTN)與每股收益(EPS)的回歸系數為-0.040,且在1%水平上顯著,說明并購商譽(GTN)對每股收益(EPS)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即“期末商譽總額/期末凈資產總額”越大,每股收益(EPS)越小,這與假設1一致。
(2)商譽減值(GAN)與每股收益(EPS)的回歸系數為-5.270,且在1%水平上顯著,說明商譽減值(GAN)對每股收益(EPS)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即“期末商譽減值準備/期末凈資產總額”越大,每股收益(EPS)越小,這與假設2一致。
從市場績效模型的回歸分析結果可以發現: ?。?)并購商譽(GTN)與托賓Q值(TBQ)的回歸系數為2.419,且在1%水平上顯著,說明并購商譽(GTN)對托賓Q值(TBQ)有顯著的正面影響,即“期末商譽減值準備/期末凈資產總額”越大,托賓Q值(TBQ)越大,這與假設3相反。
?。?)商譽減值(GAN)與托賓Q值(TBQ)的回歸系數為-17.879,且在1%水平上顯著,說明商譽減值(GAN)對托賓Q值(TBQ)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即“期末商譽減值準備/期末凈資產總額”越大,托賓Q值(TBQ)越小,這與假設4一致。
(八)穩健性檢驗
用凈資產收益率(ROE)替換每股收益(EPS)對財務績效模型的穩健性進行檢驗,用股票價格(PRICE)替換托賓Q值(TBQ)對市場績效模型的穩健性進行檢驗。結果發現,主要解釋變量的符號和顯著性水平與回歸分析結果基本一致,說明回歸分析結果是比較穩健的。
六、并購商譽及其減值風險的持續性實證檢驗
分別以滯后1年、2年和3年的托賓Q值TBQ1、TBQ2和TBQ3作為被解釋變量,采用市場績效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7。從表7可以看出,分別以TBQ1、TBQ2和TBQ3作為被解釋變量的回歸結果,與以TBQ作為被解釋變量的回歸結果完全一致。即并購商譽(GTN)對滯后1年、2年和3年的托賓Q值都有顯著的正面影響,而商譽減值(GAN)對滯后1年、2年和3年的托賓Q值都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分別生成滯后1年、2年和3年的股票價格,即PRICE1、PRICE2和PRICE3,并用PRICE1替換TBQ1、用PRICE2替換TBQ2、用PRICE3替換TBQ3對并購商譽及其減值風險的持續性進行穩健性檢驗。結果發現,并購商譽(GTN)和商譽減值(GAN)的回歸系數符號和顯著性水平不變,即并購商譽及其減值風險持續性的回歸分析結果是穩健的。
七、研究結論
中弘股份并購A&K公司產生的巨額商譽以及商譽減值,使中弘股份的財務狀況急劇惡化,股票價格急劇下跌。本文利用2007年到2017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合并商譽和商譽減值年度數據,對合并商譽和商譽減值如何影響公司績效進行實證檢驗。結果發現,合并商譽和商譽減值對公司的財務績效均具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商譽減值對公司的市場績效具有持續的、顯著的負面影響;但合并商譽對公司的市場績效具有持續的、顯著的正面影響。
本文的研究發現,深化了對于我國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行為的認識,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總體上看,并購商譽可以提升公司的股票價格和市場價值,這是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上并購風起云涌的根源所在。(2)合并商譽對于財務績效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對于市場績效有顯著的正面影響。這種相反的影響表明,我國A股市場缺乏效率。在有效市場,財務績效是市場績效的基礎,股價隨業績的升降而漲跌。(3)不管是對于財務績效還是市場績效,商譽減值都具有顯著的負面影響。這表明,對并購對象的估值是影響并購成敗的重要因素。此外,本文的研究發現,對于改進合并商譽和商譽減值的會計核算、加強合并商譽以及商譽減值的審計和監管都具有借鑒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 1 ] 陳力生.合并商譽減值測試的會計問題研究[J].財會月刊,2010,(4下):54-55.
[ 2 ] 陳敏,黃斌.高管薪酬結構與合并商譽確認——基于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15,(13):25-28.
[ 3 ] 馮科,楊威.并購商譽能提升公司價值嗎? ——基于會計業績和市場業績雙重視角的經驗證據[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3(3):20 -32.
[ 4 ] 謝紀剛,張秋生.股份支付、交易制度與商譽高估——基于中小板公司并購的數據分析[J].會計研究,2013,(12):47-52.
[ 5 ] 楊威,宋敏,馮科.并購商譽、投資者過度反應與股價泡沫及崩盤[J].中國工業經濟,2018,(06):156-173.
【作者簡介】
黃曉波,男,湖北大學商學院教授,管理學(會計學)博士,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公司財務管理。
胡曉馨,女,湖北大學楚才學院學生;研究方向:公司財務管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02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