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減值準備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本文主要以資產減值準備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社會體制發展現狀為依據,首先解析資產減值和盈余管理,其次從資產減值準備對盈余管理產生抑制影響、資產減值準備促使企業盈余管理實現創新與提升、資產減值準備對資產減值的具體時間進行具體要求、資產減值準備對與盈余管理中的公允價值使用進行一定的制約幾個方面深入說明資產減值準備對盈余管理的影響,最后探討合理合規開展盈余管理工作的措施,以期進一步提高企業或公司的綜合效益。
[關鍵詞] 資產減值 盈余管理 影響
中圖分類號:F275;F832.51 文獻標志碼:A
在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進程中,對于我國現有的諸多公司而言,資產的盈余管理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資產盈余管理主要分布在會計學術領域中,且資產減值的使用與盈余管理工作密切相關,因此分析資產減值準備對盈余管理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且合理開展公司盈余管理工作是各公司首要解決的一項問題。
一、資產減值和盈余管理概述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資產減值主要指工作經營期間因資產的回收資金和財務實際賬目的資金數據不相符合導致公司出現資產損失現象。依據我國現階段的相關法律條款,資產減值涉及固定資產、特殊損失的資產及無形資產等。立足于會計學層面,資產減值主要是因計量方式不同造成公司往日的投資資金和目前公司在經營中凈值資產存在差異,進而形成計量不同的結果 [1]。若資產出現減值現象,說明公司現階段能夠使用的凈值資金低于公司往日投入的市場成本。此外,我國現有的資產減值涉及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都需要建立在資產減值的基礎上加以實現,且存在不可逆轉的特征。
對于盈余管理,其主要是指在以遵循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為前提,通過對企業對外報告的會計收益信息進行控制或調整,實現財務有效管理的一個過程,目標是使公司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1]。資產的盈余管理,分為三個特點。其一,盈余管理的工作對象主要是公司與企業實際公布的財務數據信息,且相關管理人員就是公司內部的管理者。其二,企業開展的盈余管理工作,受管理目標與管理動機的影響,管理效果會存在不同[2]。其三,企業在資產的盈余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現實際公布的財務信息不真實的現象,進一步影響企業投資者決策的科學性與規范性,降低管理者對投資者的判斷效率。
二、資產減值準備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第一,資產減值準備對盈余管理產生抑制影響。資產減值準備工作對約束盈余管理工作起到制約作用,在準備資產減值期間,重點目標是減少企業或者公司的非利益資產,進一步幫助企業或公司獲得實際的利潤[3]。同時,資產減值能夠促使企業或公司財務會計信息更加真實,防止部分公司依據漏洞獲取虛假的利潤。資產減值的基本要求中,長時間的資產減值造成的資金損失在確定之后不可以轉回,由此減少了企業公司以資產減值準備方式完成盈余管理的部分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或公司資產減值的使用提供了依據。由此,如果企業運用資產減值準備,科學地對企業內部利潤進行平衡處理,可以提高企業財務會計數據的精準性[2]。
第二,資產減值準備促使企業盈余管理實現創新與提升。企業進行資產減值對公司盈余管理工作及利潤平衡目標會產生一定影響,然而在實際管理工作中,諸多問題的產生會促使企業對資產盈余管理的方式進行不斷創新,同時為資產減值工作創造了獨立的空間。資產減值準備中,針對減值跡象的判斷,即存在可操作性,公司或者企業在辯證資產減值時往往會進行主觀判斷,針對性減值問題的不全面總結,容易造成企業或者公司盈余管理的操作性缺乏客觀,加之支持減值的資料其合理性存在判斷難度,增添了操作難度,需要公司或企業進行一系列合理判斷。綜上,鑒于資產減值準備工作的難度及挑戰,促使企業在進行盈余管理統籌工作時要不斷創新與提升,力求合理、合規地籌劃措施。
第三,資產減值準備對涉及的期間進行具體要求?,F今會計準則中明確指出,各企業需要定期或者以年為單位對資產進行檢查與核實,預計企業現有資產會發生折損的數值,制定資產減值準備計劃。由于定期和預計并沒有指明具體的時間,也沒有相應的概念規定,很容易造成因會計判斷出現的差異與企業實際會計計提比例產生資金差距,不能有效幫助會計專業人員掌握企業資金的實際運轉情況,無法保證會計數據信息的真實性,會影響企業的盈余管理。所以,新準則對現有的準則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即企業需要在會計結算之后多次檢查資產的有效性,明確資產是否會出現減值現象。以此,企業可依據調整后的財務數據進行判斷,進而幫助投資者準確了解企業在某一段時間內的盈余管理情況[3]。
第四,資產減值準備對與盈余管理中的公允價值使用進行一定的制約。公允價值主要是依據人為的力量進行判斷,因我國現階段市場中涉及的會計工作人員自身對職業的判斷能力存在差異,甚至沒有深入了解公允價值的含義,所以企業或公司中工作人員擅自整理經營利潤的做法時常出現,更容易出現擅自掌控盈余管理工作的行為,因此公允價值需要被深入控制與管理。同時,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費用處理及現金流量數值的計算進行更為具體的規定,公允價值和活躍市場之間互為促進關系,因使用公允價值,所以在資產減值準備確定之后,便不會再轉回使用。而資產今后的使用數值,也會被列入在未來企業盈余管理的范疇之內,進而要求相關人員計算出折現率,確定企業運營期間的實際盈余管理資金[4]。
此外,因會計準則中對固定資產和現金流量的具體使用進行一系列規定,折現率也是影響盈余管理的一個主要因素,以致于資產減值準備會出現彈性過大的現象,無法達到企業獲取盈利的標準。大多數企業與公司在金額的可回收工作中,經常以市場的價格或者評估的價格進行銷售計算,同時將計算結果歸納在可回收金額范圍中,在實際工作中計算的結果便會有所不同。宏觀角度上,我國現階段資產數據信息與市場資產價格體系仍未建立,科學技術的更新速度比較頻繁,而會計人員自身的工作水平有限,容易出現操作性的失誤,因此資產減值準備對盈余管理中可回收金額的實際計算方式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 三、合理合規開展盈余管理工作的措施
?。ㄒ唬┴攧照吆拓攧展浪惴绞降淖兏?
針對我國現有的財務會計規定,會計準則的使用方式具備自由選擇性,所以部分企業或者公司內部的管理層往往會優先選擇符合自身利益的管理方式。因為公司或者企業內部與外部的財務信息不會完全匹配,且公司或者企業外部的數據使用者不會準確掌握管理層的會計使用理念,另外公司或者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也往往會結合自身的利益對公司財務制度和估計方式進行優化,進而保證企業順利經營。比如,針對企業存留的貨物在發出期間能夠采用不同的計量手段,經常使用的手段便是先進先出理念及個別計價理念,企業內部的管理工作人員能夠結合實際需求選擇計量手段。但與固定資產相關的折舊計算手段也可以通過直線法或者加速法進行實現,進而出現財務會計機制造成盈余管理計算的差異,這便要求企業或者公司在思考資產減值有效性的基礎上進行資產減值準備,要考慮無形資產減值準備處理工作及長期股權投資資產減值準備工作,結合會計機制,把無形資產準備任務與計提固定資產減值任務進行結合,把無形資產的減值與攤銷項目的會計處理進行區分,并在企業長期投資價值能夠得到恢復的情況下,優先記錄投資收益,再將計提之后的剩余部分列入到資本公積準備項目中[5]。
除此之外,企業或者公司需要對互不相容的職務進行分離。在資產實際使用期間,相關人員要把資產的使用情況匯報給財務管理單位,財務管理單位以此作為資產減值準備的依據,制定資產減值準備工作計劃。同時,將資產減值準備工作交給企業或者公司的財務單位管理,估算出的減值資金需要通過企業內部審核之后才可以進行財務工作總結,由此有效地開展企業盈余管理工作。
?。ǘ┱蟽r格與信息市場
依據新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先進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平臺,公布企業的資產減值準備工作信息,促使企業或者公司實施的資產減值計劃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進一步保證資產減值之后的市場資產價格與公允價值相符合。由此不僅可以降低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及不同工作人員在開展資產減值工作期間出現錯誤的幾率,還可以防止企業或者公司內資產減值準備工作出現財務風險問題,確保企業或者公司盈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ㄈ┟鞔_資產組與資產組組合
在新會計準則中缺少現金產出單元這一概念,而是增添了資產組和資產組組合的定義,即使確定資產與資產組組合的理論被標注,同時體現出資產組與資產組組合的一致性,且不可以隨意更改。然而因企業實際生產運行的管理方式存在不固定性,所以在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期間,相應的劃分標準比較片面,無形中增加了會計準則的執行難度,這就要求企業管理者以資產組與資產組組合為依據,針對資產減值準備的具體要求,時常對企業盈余管理進行統計與檢查,同時合理整合控制盈余管理工作,提高企業實際經營效率。
(四)對無形資產進行估測并確認折現率
對于資產減值準備,要想有效提高企業綜合效益,需要對無形資產進行估測,且確認折現率,由此整理出盈余管理工作方案,有助于企業實現綜合經濟最大化。對于無形資產的估測,因科學技術的更換與資本市場價格降低,導致資產出現貶值現象,這時對資產評估與實際計算又會給會計工作人員增加一定的難度,導致估值與實際價值出現差異,因此相關人員要將資產記錄在總帳薄中。此外,依據新會計準則的相關要求,計量最初被列入無形資產的范圍內,即便是將賬目進行單獨細致地計算,然而在企業合并的情況下仍然需要進行資產減值工作,進而增加商譽的估值,提高盈余管理效率。
針對確認折現率,企業需要選擇能夠及時反饋現階段市場貨幣準確時間的價值與相關資產風險稅前利率當作折現率,其作為企業盈余管理工作投資資產所必須的報酬率。因風險是無法預計的,因此風險需要專業會計人員進行針對性判斷,往往結果也具有不可確定性。企業在估測無形資產并確認折現率之后,即可進一步開展盈余管理工作,為企業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開展資產減值準備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企業與公司相關負責人需要了解資產減值和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與特征,分析資產減值準備對盈余管理的影響,如資產減值準備對盈余管理產生抑制影響、資產減值準備促進企業盈余管理的創新與提升、資產減值準備對資產減值的具體時間進行具體要求、資產減值準備對與盈余管理中的公允價值使用進行一定的制約,從而推動企業的持續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申燁.淺談基于資產減值政策的盈余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7(14):68.
[2]王慶慶,邢瑞欣.公司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對盈余管理的作用——以W房地產公司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為例[J].河北企業,2017(9):17- 18.
[3]段遠剛,陳波.資產減值損失、審計收費與審計意見[J].審計研究,2017(2):20- 21.
[4]樊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調整與盈余管理[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6):71- 75.
[5]墨沈微, 池玉蓮, 張富豪.家族企業傳承中的盈余管理行為研究——以HX為例[J]. 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1):32- 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13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