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創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作用機理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彌補了傳統金融功能的不足,為滿足我國創新金融支付模式、數字化金融和實體經濟融資等金融服務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徑,提高了金融資本生產效率。互聯網金融創新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原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了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ヂ摼W金融從個人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融資、普惠金融、產業結構升級方面對供給側改革發揮重要作用,促進供給側改革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小微企業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8-0005-02
引言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為金融領域和互聯網經濟注入了新的動力。在政府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互聯網金融已成為行業創新中最為關注的對象之一,為促進中國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金融支持。自2015年以來,我國政府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破除舊的不良體制,擺脫已有的舊機制,打破不良結構性約束,改善供給結構,解決社會經濟體系出現的結構性失衡問題,促進供給體系有效滿足社會需求變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作為現代經濟新業態,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互聯網金融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間的作用關系
面對經濟增長呈下行的壓力,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促進我國經濟成功轉型升級,實現勞動力、土地、技術創新和資本等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全面提升社會全要素生產率具有重要意義?;ヂ摼W金融在實質上與傳統金融區別不大,但由于利用了互聯技術,其比傳統金融模式更加便捷與高效,資金供需交易成本更低,靈活性更高。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過程中,互聯網金融彌補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不足,為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提供高效的金融支持?;ヂ摼W金融創新模式升級的同時,為我國“十三五”規劃實施做出貢獻。
?。ㄒ唬┗ヂ摼W金融為供給側改革提供源動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于提升社會全要素生產率,互聯網金融創新的主要特征就是提高了生產要素的效率,其對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實現起到推動作用。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是對傳統金融的補充,使傳統金融在供給結構和金融服務方面發生了改變。一方面給社會大眾提供了新的投資方式,另一方面為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提供資金融通的渠道,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提供新思路,降低了融資的成本?;ヂ摼W金融創新發展提高了資源的配置效率,推動金融服務領域的供求平衡?;ヂ摼W金融創新成為促進經濟增長,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利器。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
供給側改革的目標和重點是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也就是提供有效供給和淘汰落后產能,從生產和供給端入手調節供求結構失衡。金融行業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進行創新,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廢除過去的低效服務,積極促進金融資源有效配置,開拓新的領域和市場,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體系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ヂ摼W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金融供求的失衡的問題,提高了金融服務生產效率,降低了金融服務交易成本。因此,金融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
二、互聯網金融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作用路徑
互聯網金融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供給,促進金融服務供給體系更好地滿足金融服務需求結構的變化;另一方面,利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盤活閑余金融資源,引導資金良性流動。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其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核心任務。具體看,互聯網金融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作用路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閭€人和組織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方式,滿足了多樣化金融服務的需求,為人民提供了各種投融資服務和理財支付服務,讓人民體會到了互聯網金融服務的高效性和便捷性。我國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總額連年增長,2017 年達到 62.6萬億元。我國民間資本豐富,投資需求旺盛。相對傳統金融理財模式,互聯網金融提供了更加豐富和便捷的投資理財模式,更加方便個人和組織投資。互聯網金融對于社會資本具有整合作用,高效的資金匹配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實現起到了促進作用。
?。ǘ橹行∥⑵髽I等實體經濟融資提供金融支持
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我國中小微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95%的份額,GDP貢獻度連年增長,為國家稅收和城鎮就業創造了40%和80%的貢獻。但融資難、融資渠道不暢始終困擾實體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對初創企業和小微企業,作為國家經濟主體卻受到資金困擾,阻礙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導致惡性循環?;ヂ摼W金融整合了社會閑余資本更便捷地服務于實體經濟,通過眾籌和股權眾籌等創新發展模式為小微企業提供了豐富的融資資源?;ヂ摼W金融延長拓寬了金融產業鏈,更有利于初創企業項目,尤其是高風險項目、未成熟技術等能夠及時得到充足的信貸資金?;ヂ摼W金融具有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等特點,服務實體經濟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石,是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的根本。
?。ㄈ閷崿F普惠金融提供金融支持
2005年,聯合國提出“普惠金融”概念,旨在以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為重點服務對象,對有金融服務需求的個人和組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普惠金融體現了機會均等、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可持續性原則,提升了社會全要素生產率。普惠金融對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在經濟增速減緩的新常態下,普惠金融發展受到挑戰,面臨一系列問題如服務質量有待提高、服務不均衡、服務體系不健全等,進入發展的瓶頸期。互聯網金融利用先進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能夠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有效降低普惠金融服務成本,對于創新金融服務的方式、提高服務效率、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ㄋ模楫a業結構升級提供催化劑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調整不合理的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一方面互聯網金融自身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互聯網金融行業內產業結構的升級,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能夠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ヂ摼W金融憑借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具有高效的資源和信息整合能力。資本受市場調節機制影響,互聯網金融更傾向于高回報率高速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從傳統的生產效率低、產能過剩、落后產業中轉移出來,迫使與這些傳統產業進行產業升級改造,達到可持續發展。
三、互聯網金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實現的對策
?。ㄒ唬┗ヂ摼W金融進行自身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金融資本支撐的情況下得以實現。發展互聯網金融本身,實質上也是金融市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ヂ摼W金融創新發展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執行者和受益者。(1)降成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提出降低成本,所以互聯網金融創新應以降低交易成本和融資成本為發展方向,積極擴大直接融資的比重,提高第三產業金融供給水平。隨著第三產業日益發展,其高成長性以及其融資需求增大,也就決定了第三產業對直接融資的依賴性,在客觀上對直接融資業務需求增大,成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方向。(2)補短板?;ヂ摼W金融創新發展應以政策性金融為根基。要在產業層面上彌補商業銀行組織在國家新興產業、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以及薄弱環節,如民營經濟、創新創業領域、扶貧領域金融支持的不足,探索資本介入和資本支持的新模式。探索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屬性相并存的領域,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進行互聯網金融創新業務發展模式。(3)去產能和去庫存?;ヂ摼W金融創新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一方面淘汰產能過剩的業務,根據金融服務需求和供給的動態變化,保持金融服務的供需平衡;另一方面積極提升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水平,發揮市場對生產要素優化配置作用,提升效率。(4)去杠桿。據統計數據顯示,自2018年6月以來已經有超過182家共計5 000多億規模的P2P平臺聲明無法償還本息,涉及用戶人數高達1 000余萬。隨著政府對互聯網金融加強監管,互聯網金融發展環境得到日益改善?;ヂ摼W金融領域結構性去杠桿,去的是金融泡沫和金融風險,去除劣質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保留有實力、信譽度好的金融企業。
?。ǘ┩ㄟ^創新提高互聯網金融供給水平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豐富了我國金融服務領域的內容。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傳統金融已不能有效滿金融市場的需求。目前中小微企業和一些新興戰略性產業在融資渠道和融資金額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礙,互聯網金融服務可以以快捷高效和申請程序簡單透明等特點解決部分中小微企業對資金需求?;ヂ摼W金融本質上是融入互聯網思維的金融創新模式,隨著移動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的普及,移動支付成為小額支付和便民支付的主要手段,引導社會公眾對金融服務的消費行為和滿足其潛在需求。提高互聯網金融服務供給水平,一方面要在互聯網技術層面進行創新,一方面要在制度層面進行創新?;ヂ摼W金融技術創新是產生互聯網金融新模式的根本。互聯網金融制度創新是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快速發展的驅動因素?;ヂ摼W金融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大數據挖掘、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的應用,使互聯網金融交易技術和交易結構得到創新,將金融業務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同時對目標客戶進行精準定位,進一步提高互聯網金融服務供給水平和效率。
?。ㄈ┘涌焱七M“平臺+大數據+金融”模式,優化互聯網金融資源配置
優化互聯網金融資源配置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ヂ摼W金融與傳統金融實質相同,健康的互聯網金融可以改善金融市場資源供求關系。因此,合理配置金融資本成為互聯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著眼點。加強互聯網金融平臺建設,強化大數據挖掘技術、互聯網技術與金融領域跨界融合,通過互聯網金融服務國計民生,惠及千家萬戶。精準定位,加強對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企業、“三農”等弱勢實體經濟給予金融支持,發揮互聯網金融的普惠特性,低成本、高效率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一步拓寬互聯網金融服務的領域。嘗試在政府、教育等領域的金融支持,促進社會公共服務發展和優化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促進“互聯網金融”自身的升級發展。
?。ㄋ模┘訌娀ヂ摼W金融風險監控
2011年央行向27家企業頒發《支付業務許可證》是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發展的里程碑,是互聯網與金融行業密切結合的開始?;ヂ摼W金融經歷了高速發展階段,伴隨而來的是出現一系列的互聯網金融危機事件,欺詐跑路時有發生。從2014年到2018年,互聯網金融已經連續五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政府 提出“健全互聯網金融監管”,表明政府對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監控力度。作為政府,要不斷完善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創造互聯網金融良好的發展環境。政府要設定合理的互聯網金融發展上限和底線,對于互聯網金融創新模式,一方面要加強監管,另一方面要積極鼓勵。政府必須制定完善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控體系,以有效識別、防范系統風險。互聯網金融行業應優勝劣汰,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對互聯網金融平臺提供的各種金融業務加以限定,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有效識別和提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風險防范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倩.中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影響、本質與風險研究[J].港澳經濟,2016,(7):58.
[2] 陸岷峰,楊亮.互聯網金融與供給側改革的并軌戰略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7(3):93-99.
[3] 郭為民.關于互聯網金融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國際金融,2016,(7):20-25.
[4] 徐康寧.供給側改革的若干理論問題與政策選擇[J].現代經濟探討,2016,(4):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3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