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現階段的國家建設、企業發展過程中,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成為了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些傳統的手段并不能得到理想的成績,同時造成的損失是非常顯著的。為此,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創新,必須堅持從根源上出發,在不同工作的安排、處理過程中選用正確的標準,這樣才能推動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綜合成績鞏固。針對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管理會計;創新原則;創新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7-0105-02
  引言
  新時代的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工作,不能繼續按照老舊的標準來完成,應堅持在工作的綜合效用上持續性的鞏固,對于不同的工作內容,做出良好的協調,這樣才能得到理想的成績。從主觀的角度來分析,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實踐和創新,要對之前的一些工作經驗積極的吸取,尤其是在同類錯誤的規避、解決過程中,應選用針對性的方法來完成,這對于日后工作的落實,可以提供更多的保障,整體上的工作成績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一、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問題
  1.改革力度不大。我國在現階段的發展、建設過程中,很多工作的部署、實施,都不能繼續按照老舊的標準、模式來進行,應堅持在創新力度上不斷地加大,否則很有可能導致固有的工作損失不斷增加,這對于未來工作的進步,并不能產生良好的推動作用。分析認為,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一些問題是長久積累的結果,尤其是改革力度較低,導致內部的體系不夠健全,制度方面也沒有良好的設立、執行。首先,改革力度較低的情況下,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實踐,并沒有直接按照最新的標準和手段來實施工作,選用了簡單的方法來應對、解決,這種現象的發生,直接導致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內涵,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降低現象,而且無法在客觀工作的可靠性、可行性方面良好地提升[1]。其次,改革工作的部署、安排,沒有充分結合地方工作的特點和需求來完成,這種現象的發生,直接導致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實踐出現了方向的偏差。
  2.會計制度不夠完善。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實施,已經得到了社會上的高度關注,由于會計體系不夠完善,因此在各項工作的實踐過程中,并沒有創造出較高的價值。首先,會計制度的設定、執行過程中,未能夠對國家的最新理念良好地落實。例如,部分企業在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工作層面上,完全是通過“鉆空子”的方法來完成,新老制度的交替過程中,繼續按照老舊標準來實施,沒有及時地適應新的標準,這種現象的發生直接導致會計制度的實施,出現了很大的缺失和疏漏,而且難以在工作效率、工作質量上良好地提升[2]。其次,會計制度的操作和更新速度非常緩慢,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在出現嚴重問題后,表現為強制性改善的現象,因此引起的問題非常顯著。
  二、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創新原則
  新時代來臨以后,我國的很多地方都在發展、進步,因此要對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做出良好的轉變,尤其是在創新工作當中,不能盲目,應堅持按照相關的原則來實施,這樣開展工作的好處在于,能夠最大限度地對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內容不斷豐富,在問題的持續性解決過程中,不再是按照單一、老舊的模式來完成,在既有的挑戰和問題彌補上,可以不斷地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首先,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創新,應堅持在自身的內容上不斷地增加豐富,要堅持結合企業的發展趨勢,以及不同地方的經濟規劃、產業調整來完成,按照單一的手段來部署,不僅無法得到預期效果,還會造成非常嚴重的疏漏,這對于未來工作的進步,很容易造成嚴重的損失,同時在全局工作上是難以彌補的[3]。其次,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進行,對于部分特殊內容的操作,應堅持在可靠性、可行性方面大幅度地提升,堅持在工作效率、工作質量上,通過兼得模式來開展,減少固有工作的缺失和疏漏現象。
  三、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創新對策
  1.加大改革力度。就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本身而言,未來工作的進行,還有很多的內容需要實施,繼續落實老舊的標準、方法,都不能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同時造成的一些損失和漏洞,都是無法彌補的。此種情況下,改革力度的加大已經成為了必要性的手段和方法。首先,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操作,必須堅持在地方的調查、研究力度上不斷的加大[4]。例如,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方法,針對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相關數據、信息開展密切的、持續性的搜集,要堅持在改革的過程中,給出足夠的依據,促使大家能夠對相關工作內容,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無論大中型企業,都要進行積極的配合,不能出現任何的缺失和漏洞,最大限度地減少固有工作的挑戰。其次,供給側改革工作的進行,必須加強方案的部署。我國雖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在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實踐層面上,還有很多的影響因素存在,尤其是動態因素的控制和解決,不能出現嚴重的缺失,應加強自身工作的不斷轉變,從而確保將來的工作順利進行,能夠按照正確的標準來實施。
  2.完善會計制度。與既往工作有所不同,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創新,針對會計制度必須不斷地完善,這是一項細節工作內容,同時產生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應堅持對不同的工作,開展有效的彌補,最大限度地減少固有的缺失和疏漏情況。會計制度的完善過程中,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第一,會計制度的應用和設計,必須考慮到既有的成果和未來發展的方向。例如,管理會計本身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這就必須在不同工作的懲處層面上,努力選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來有效地改進,從多個角度來提高管理會計的可靠性、可行性,尤其是在指導層面上,應做出正確的規劃和限制,加強靈活的操作。第二,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制度,還要對新時代的一些特殊影響因素持續關注。例如,管理會計的實施過程中,受到新媒體的較大影響,很多科技手段和網絡信息的應用,也會產生較大的作用,這就需要我們在具體工作的實施過程中,通過正確的模式來對待,不能有任何的疏漏,加強管理會計的相關信息、數據分析工作。   3.加強人才培養。從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角度來看,現階段的很多地方工作,都意識到了自身的重要性,并且能夠在創新的過程中,通過正確的路徑來完成。人才團隊建設,是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核心組成部分,缺少人才的支持,很容易導致工作效率不斷降低,而且產生一些潛在性隱患、挑戰等,都是無法快速解決的。首先,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必須加強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內部穩定。例如,針對人才的引進手段,不能總是集中在高校畢業生群體,還要加強內部人才的選拔培養,社會上的競爭、選聘等等,多元化的引進人才,有利于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工作任務布置、執行,按照正確的方式來完成,針對潛在性的問題解決,可以獲得更好的成績。其次,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按照團隊模式來進行。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很多任務實施,都具有短期目標、長期目標的特點,人才團隊的共同努力,可以確保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工作進行,不斷地得到更好的發展成績,而且在自身工作不足的彌補上,不會造成新的阻礙。由此可見,人才培養的強化將是日后重點努力的對象。
  4.加強典型樹立。對于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而言,現如今的創新工作,可以對不同的階段性目標有效實現,可是考慮到未來的挑戰較多,以及某些動態因素的變化,建議在典型的樹立上不斷完善。例如,正面典型的樹立,在于引導企業朝著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正確發展方向來完成,去積極地效仿,對比分析自身的缺失和不足,從而在改革的過程中,進一步地減少阻力現象。反面典型的樹立,則可以促使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一些錯誤操作、錯誤思維等,都得到良好的規避。這樣開展工作的好處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將潛在性的隱患徹底解決,避免出現“漏網之魚”。值得注意的是,在典型的樹立過程中,還要結合各個地方的工作綜合成果來完成,把控好典型的數量,在產生的影響力方面,也要積極地予以控制。
  5.加強國家獎勵。新時代來臨以后,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創新,除了要在上述幾個方面投入較多的努力,還需要在國家的獎勵方面不斷地增加。例如,針對表現優秀的區域、企業,進行相關的政策獎勵,或者是資金上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促使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創新,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國家給予一定的平臺和支持以后,促使地方的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工作進行,不斷地按照多元化模式來進行,減少單一手段造成的缺失和疏漏現象,最大限度地提高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綜合價值。
  結語
  我國在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方面,正保持高度關注,現階段獲得的成果比較豐富。日后,在創新力度上應不斷地加大,從多個角度提高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綜合效用,堅持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從根源上出發,推動國家綜合實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麗新.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路徑初探[J].現代營銷,2018,(10):181.
  [2]  馮巧根.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J].會計之友,2016,(7):128-133.
  [3]  朱玨霖.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優化創新途徑分析[J].中國商論,2017,(11):71-72.
  [4]  宋少華.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J].全國流通經濟,2017,(27):91-9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397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