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管理會計的影響及發展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國家為了促進經濟增長,保證企業事業單位穩健運營而推出的新舉措。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基于改革前管理會計的發展狀態,分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管理會計的影響,并從價值創新、信息系統和控制系統三方面提出相關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管理會計;供給側改革;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F23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8-0160-0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為促進經濟發展而針對產業結構而進行的優化設計,是一種促進發展的長遠戰略。而在推進經濟改革的過程中,各項工作都必須得到作為微觀經濟的基礎的管理會計的支持。因此,管理會計必須適應國家層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供給側結合構性改革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管理會計中,從而更好保障企業穩健運營,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與內涵
 ?。ㄒ唬┕┙o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主要依靠投資、消費、出口這促進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來大幅度提升經濟發展水平。但是,隨著國際形勢的巨大變化、廉價勞動力即人口紅利的逐漸衰減,以及“中等收入陷阱”風險等不斷疊加的內外因素的作用,我國經濟進入到了發展“新常態”,過去單純依靠高投資驅動與低要素成本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很難支撐和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鑒于此,2015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以此作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思路。
 ?。ǘ┕┙o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對于供給結構的改善,其重點強調的是生產方與供給方的管理,強調在市場中企業和創業者要發揮主體作用、變革和完善相關制度,以及促進經濟中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引導市場目前的低水平供需平衡轉變為高水平供需平衡,切實提升包括勞動力、制度創造、資本、土地、創新等在內的全要素生產力,從而使供給體系能夠更好地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對我國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就企業而言主要是對其產業與投入結構進行調整,實現從傳統產業結構向新的產業結構轉變,即由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轉變為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實現從傳統的粗放發展模式轉變為新的發展模式,即由傳統的對勞動力、土地、資源等一般生產要素投入的高度依賴,轉變為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由此可見,只有全社會共同參與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只有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進行決策優化,實現供給質量提升,才能夠培育出與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動力,最終推動經濟得以持續健康發展。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前我國管理會計的發展狀態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管理會計起步較晚,企業管理層始終沒有高度重視管理會計對于企業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1]。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國最早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盡管改革開放后逐漸過渡為市場經濟體制,但是老舊的計劃經濟體制始終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使得企業管理層始終秉承著落后的會計管理觀念,以至很少關注和重視管理會計的應用;二是我國管制金融市場的措施還不夠完善,沒有形成一套優良的金融體制,從而導致企業管理層往往以陳舊的管理方式管理企業,嚴重限制了思維和決策能力的提高,難以保證可持續性地加強會計管理,所以導致企業運營舉步維艱;三是企業管理層的管理運營經驗不足也嚴重制約著管理會計的持續發展。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管理會計的影響
  (一)對于管理會計價值增值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雖然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是價值鏈仍然處于低端環節。我國對外出口的很多技術密集型產品,其核心部件依然依賴從發達國家進口。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可以有效影響企業的經濟手段,從而進一步豐富管理會計的價值內涵,改變管理會計價值增值的本質,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功能結構和管理會計的功能結構。同時,管理會計通過最大化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能夠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序運行提供有力的支撐;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過剩產能,也可以提升管理會計的價值[2]。另外,在創新驅動戰略和“互聯網+”背景下,單純依靠傳統的消費并不能有效促進經濟增長,最終導致很多消費都變成了外需。而利用互聯網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從而有效地擴大內需。在這一過程中,就形成了很多的商業機會,拓展了很多的盈利空間。在此基礎上,如果對管理會計結構進行及時的優化,摒棄傳統會計所定義的財富觀念,則有利于價值增值目標體系的構建。
 ?。ǘτ诠芾頃嬁刂葡到y的影響
  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主要是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同時著眼于供給端,重新的審視管理會計的結構特征。另外,其控制系統也必須與經濟新常態的環境相適應,才可以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創新驅動是會計控制系統的基本前提,要有效結合國家的稅收政策,通過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完善相關的制度,來徹底轉變管理會計的基本觀念,最終在實踐中以先進的管理理念有效地應用管理會計[3]。事實上,無論是經濟的宏觀層面,抑或是微觀層面,在本質上都需要創新來進行驅動。從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角度來講,我國雖然擁有很高的經濟總量,但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資源,而且資源利用的效率也非常低。因此,有必要對管理會計的內容結構予以改進,從而不斷增加消耗資源的成本比例,推動企業節能降耗。
 ?。ㄈτ诠芾頃嬓畔⒅С窒到y的影響
  傳統的管理會計往往來源于財務會計信息,其靈活性不足,而且嚴重缺乏前饋控制的意識和理念。同時,傳統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主要是事后反應,其相關性不強,其這一弊端往往會導致企業的經濟損失。因此,要以長遠的戰略性目光來進行管理會計預測,并有機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調整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結構。隨著各行各業廣泛應用大數據等技術,管理會計可以依據越來越多的信息來發揮更大的作用。從本質上講,在信息支持系統來管理其供給端,就是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從而促進二者之間深度地進行融合發展。   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管理會計的發展策略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為了能夠保證管理會計健康持續發展,切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必須針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策略。
 ?。ㄒ唬崿F管理會計的價值創新
  在運用管理會計的過程中,企業應該特別重視其內部理念以及外延,把傳統的考核依據,即摒棄僅僅依賴毛利潤和收入等相關指標的做法,而從經營發展的角度正確科學地進行戰略部署。具體說就是,企業必須轉變傳統的單純以創造價值為主要任務的運營模式,高度重視價值的創造與創新[4]。立足于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企業發展定位,一是轉變傳統的單純創造財富價值的經營理念,注重以高新技術推動企業發展從而創造價值;二是在供給側結構性結構改革背景下,不能隨意放棄淘汰、落后的產品,而是要將其轉移到產業鏈低端,從而保證企業具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ǘ┩晟乒芾頃媰炔靠刂葡到y
  管理會計從成本與收益方面看,其本質上是企業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的手段。企業要切實轉變運營方式,也就是說要把傳統的以成本為導向轉變為以增強科研和創新能力為導向,從而逐步提高生產效率[5]。同時,企業還必須嚴格控制能耗高的產品的成本,在產品的技術和服務兩個方面進行重點投放資源。另外,合理運用管理會計系統理論,以有效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
 ?。ㄈ┖侠磉\用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
  為了能夠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企業應完善并合理運用信息系統,從而實現信息的高度共享,滿足管理會計對于數據的需求,最終促進企業運營效率的持續提高,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6]。企業管理會計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能夠完善企業發展規劃,滿足客戶需求,及時解決潛在的問題,回應潛在的需求,從而進一步提高運營效率,切實增強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從微觀角度看,合理運用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也能夠充分體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理念。
  當前時期,供給側改革是我國有效解決經濟問題的必然路徑與重要戰略選擇。就管理會計來說,其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同時也擁有著自身更加豐富的內涵和功能。因此,企業需要切實傳統的經營理念,實現管理會計的價值創新,完善管理會計內部控制系統,合理運用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從而營造出良好的管理會計氛圍,進而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充分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笛.供給側改革視角下管理會計的創新[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45-47.  
  [2]  張宇璨.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J].財會學習,2017,(10):131.
  [3]  趙寧寧.管理會計在供給側改革中的創造性運用[J].時代經貿,2016,(33):33-35.
  [4]  廖書佳,李楚.如何發揮管理會計在企業供給側改革中的作用——以建筑業企業為例[J].經濟師,2017,(1):117-120.
  [5]  郭勝偉.供給側改革下戰略管理會計應用創新方案設計[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10):140-141.
  [6]  馮巧根.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J].會計之友,2016,(7):128-1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339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