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本文通過對金融支持甘肅省永登縣高原夏菜生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提出促進金融支持永登縣高原夏菜生產的建議,促進永登縣高原夏菜產業發展,為永登縣農民脫貧致富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高原夏菜;金融扶持;永登縣
[中圖分類號] F327;F83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0-14-2
永登縣地處甘肅省中部、蘭州市西北郊區,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是國家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區,管轄13個鎮5個鄉。永登縣地形以“兩河夾三山”形成的黃土丘陵和盆地為主,土地肥沃;地勢西北向東南遞減,平均海拔1 600~3 000 m,年平均氣溫5.9 ℃,年降水290 mm,年日照時間2 659 h;蘭新鐵路、312國道、連霍高速、海崗公路等貫穿其中,交通便利,是發展高品質、無公害高原夏菜生產的理想之地。通過近十幾年的發展,高原夏菜生產已成為永登縣農民脫貧致富的金飯碗。
1 金融支持永登縣高原夏菜生產取得的成效
1.1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經過十幾年的不斷發展,永登縣在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上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截至2018年末,永登縣蔬菜種植面積1.133萬hm2,總產量達45萬t,產值達5.2億元。目前,永登縣高原夏菜已銷售至上海、廣東、浙江、福建等沿海各大城市蔬菜市場,年外銷蔬菜約40萬t,其中15%通過轉口出口至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的蔬菜市場。永登縣高原夏菜特色產業的發展,有力地拉動了相關產業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
1.2 高原夏菜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新引擎
永登縣高原夏菜種植面積從2011年的0.667萬hm2發展至2018年的1.133萬hm2,平均每年以8.4%的速度增長,平均產值在3 000元/667 m2左右,是小麥的5~8倍,農民人均收入達8 287元。高原夏菜種植還帶動了本地蔬菜包裝、冷鏈運輸、餐飲食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間接解決就業3.1萬人。永登縣農村貧困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探索出了永登特色產業精準扶貧新路子,高原夏菜已成為永登縣農民脫貧致富的新引擎。
1.3 金融精準扶持持續發力,高原夏菜走上快車道
中國人民銀行永登縣支行通過支農再貸款、扶貧再貸款等政策,引導地方法人銀行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薄弱環節、特色產業和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發揮開發性、政策性金融作用,為“三農”和特色產業提供長期低成本資金。截至2018年末,中國人民銀行永登縣支行在永登縣范圍內建立了3個支農再貸款示范區,其中在永登高原夏菜種植區建立了1個支農再貸款示范區,投放支農再貸款和扶貧再貸款總計8.8億元,永登縣建立信用村1個,農戶小額授信農戶73 155戶,授信金額12.66億元,累計發放農戶小額貸款5.22億元、農戶大聯保貸款27.08億元。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精準扶貧貸款5.31億元,10 692戶貧困戶從中受益,為永登縣高原夏菜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持續的金融支持。
2 金融支持永登縣高原夏菜生產存在的不足
2.1 “兩權抵押”未落實,青年創業貸款項目未落實
“兩權抵押”未落實,青年農民創業貸款難、貸款貴、擔保條件高,農民無法融資擴大土地面積。加上種植高原夏菜的農民以年長者為主,年齡段主要分布在40~65歲,文化程度不高。同時,相關部門對永登高原夏菜栽培技術研究和品種培育改良等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農技推廣體系覆蓋面不廣,農技推廣人員數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原夏菜的科學化、標準化種植。
2.2 無有效農業保險產品,產量和效益無法保障
永登縣地處西北高原,自然災害頻發,春夏交替之際以霜凍、寒潮為主,夏秋交替之際以冰雹為主。春夏交替之際正是播種、育苗的高峰時期,一旦出現霜凍、寒潮天氣,幼苗被凍傷甚至凍死。而高原夏菜收獲的季節極易出現冰雹天氣,冰雹災害的強度直接影響蔬菜的品質,導致蔬菜減產甚至絕收。蔬菜市場的供求關系將被打破,蔬菜價格將大幅上揚,影響高原夏菜市場健康發展。而菜農無有效的農業保險產品來保障自己的收益,菜農種植的積極性將受到影響。
2.3 金融因素激勵少,尾菜利用效率低
隨著高原夏菜市場化、商品化水平的提高,在收獲、加工、銷售環節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產生了大量尾菜。例如,娃娃菜和大白菜最終利用的只有40%~50%,其余尾菜全部丟棄在田間地頭、蔬菜集散地,缺乏效果好、經濟效益高的廢棄蔬菜葉、莖、根加工利用技術和相關改造資金。丟棄在田間地頭的尾菜,遇到高溫天氣極易腐爛,尾菜產生的毒素污染了土地環境,打破了土地肥力平衡。
3 金融支持永登縣高原夏菜生產的建議
3.1 引進金融支持技術人才,培育現代職業農民
為返鄉青年農民工、大學生等群體就業創業提供財政資金支持和信貸支持,用土地、勞動力、技術作為“股份”入股,組建股份制合作社,留住人才在家鄉就業。加大對農民進行蔬菜種植技術培訓的資金投入,培育現代職業農民。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對合作社法人、管理人員等高級管理人員進行市場營銷、信息化建設、市場融資、品牌打造培訓,建設高素質的職業農民管理隊伍[1]。
3.2 以農村金融創新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緊緊圍繞市場需求,開發農村金融產品,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產品產出率,走高效、綠色、生態、可持續的發展道路。積極用好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和扶貧再貸款專項資金,創新信貸服務與產品,為區域特色產業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等金融服務。
3.3 加快農業保險創新,激活農業內生發展動力
建立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準備金機制,完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加大對高原夏菜種植保險保費補貼力度。財政部門適當給相關保險公司以稅率優惠和財政資金支持,讓其開發滿足新型農業主體需求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探索蔬菜價格保險以及收入保險、天氣保險等產品,激活農業內生發展動力[2]。
3.4 延伸高原夏菜產業鏈,拓寬增值致富路
以金融政策和財政政策鼓勵企業研發經濟效益高的尾菜葉、莖、根加工利用技術,高效利用尾菜,變廢為寶,延伸高原夏菜產業鏈,形成新的高原夏菜特色產品,并積極推向市場。鼓勵農民和商販將尾菜送往政府設立的集中處理尾菜中心或尾菜深加工企業進行處理,農民和商販可獲得相應報酬。
參考文獻
[1]劉強,劉雷潮,馮麗.榆中高原夏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5(4):57-58.
[2]殷淑娥,田偉.榆中高原夏菜的電商發展模式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5(3):55-5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