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創新,也是推動我國“十三五”計劃在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進行轉變的重大舉措,對于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當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理論基礎,從我國的國情出發,不斷的推動我國經濟改革進程的發展。文章從馬克思主義經濟政治學角度出發,對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簡要分析,提出改革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導思想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概念的提出,不同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一概念進行了深度分析和解讀。想要實現對這一改革概念的正確解讀,深入了解其內涵,就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立場、觀點和看法。立足中國國情,理性分析我國經濟發展的問題,才能夠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明正確的發展方向。基于此,筆者發表一點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點淺見,以供大家參考。
  一、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解讀供給側結構性矛盾
 ?。ㄒ唬┥a力內在要素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對社會生產的內在規律進行解讀的時候,著重研究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運動規律。規律指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是生產方式的兩個組成部分,二者共同作用于同一個生產資料的創造過程當中,合理有效的生產關系能夠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之則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政治學中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貫穿在于所有經濟社會發展的始終,經濟持續增長的過程其實就是財富不斷增長的過程。隨著資本主義工業時代的發展,資本家的管理能力不斷促進財富的積累和增長,也就不斷推動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發展,而當人類進入到信息化社會以后,科技創新又成為生產力新的推動因素,為人們積累財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對生產力的影響減弱和自然資源的迅速枯竭開始影響我國生產力的發展,而我國的科技發展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由于這些因素的影響,導致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出現疲軟的現象,這正是我國提出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要原因。
  (二)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失調引發了供給側結構性風險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著重強調了政府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宏觀調控作用,政府的介入能夠對資源的配置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尤其是在資本主義發展時期,政府對資源的合理配置一次又一次化解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危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計劃經濟模式轉變為市場經濟模式,市場對于資源的調配作用開始變得越來越符合經濟發展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生產力的發展。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政府對市場的過度監管造成了市場資源配置處于弱勢的地位,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忽略了市場平等競爭的原則,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健康平穩發展。按照市場競爭的規律,競爭性強、創新水平高的企業應當享有更多的資源配置,但是有些地方政府為了應付領導檢查,負債建設征集工程,意圖以此來拉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但是這種嚴重忽視市場競爭規律的做法,最終只會導致資本錯位,使政府大量負債。
  二、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ㄒ唬┮詣撔乱I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馬克思在對貨幣和商品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的時候指出,商品是一個外界對象,它的內在屬性可以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因此可以看出,社會需求是產品生產的前提條件,一個產品只有能夠滿足人們的社會需求,才能夠實現它的價值。這就是說,一個新產品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它的價值,就要在創新上面下功夫,不但要研究新工藝、新方法、新技術,還要努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效率,既能滿足社會需要,又能提高利潤。就我國目前的現狀來說,要想實現消費品不斷滿足社會大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就要從以下幾點下功夫:(1)利用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產品創新來引領經濟發展,以科技創新帶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順利實施。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要啟動多重獎勵機制來刺激創新活動的開展,提高創新因素在資源配置中的分配比重。雖然我國目前在科研方面的經費投入在逐年提升,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國家要加大中央財政扶持,不斷的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添置基礎研究設施和設備,提供優越的科研環境,為我國自主研發新產品提供資金上的支持,不斷激發自主創新能力。(2)要充分調動地方經濟創新和自主研發能力,鼓勵和引導企業進行科研活動,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同時,還要與高校和科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合作,創建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模式來提高我國科技研發能力;(3)注重對創新科研成果的保護,完善專利保護技術,并積極推動專利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為供給側機構改革提供創新科技的支持,用科技引領供給側結構改革的發展。
 ?。ǘ┯行f調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出好的生產關系能夠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之則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非常重視政府對資源配置的作用。根據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政府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概念,在這種形勢下,我們首先在協調好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資源配置的關系,政府要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本作用深度和廣度進行管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了經濟發展的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五大任務很容易被誤解為是政府對市場的過度干預,其實不然,市場經濟需要資源自由配置,但是市場配置也有它的弊端,如果只是依賴市場按供需關系進行調節,會導致很多工廠倒閉,工人下崗失業,因此經濟發展需要國家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加大對市場的監管力度,保證市場經濟朝著良性的軌道去發展。除了對市場供需關系進行監管以外,政府還要加大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和三無產品的打擊力度。這樣的舉措是本著為本土企業負責的原則來實行的,因為如果國內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問題食品、過期食品、假冒偽劣產品等充斥各大消費品行業,那么國內企業將會面臨信任危機,會導致一些消費需求被國外市場所占據,造成國內消費市場萎縮,將會使大量民族企業瀕臨破產倒閉,還會造成失業人數劇增。而對于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經濟領域如:國防、科教、教育、衛生等,政府的宏觀調控則表現在對其資本作用的深度和廣度的調控上。一旦發現這些領域出現供求結構失衡,國家必須及時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以彌補市場對資源配置的缺陷,保證這些關乎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等領域能夠健康平穩的發展。用政府宏觀調控來彌補市場資源配置作用的不足也能夠使兩種資源配置方式達到協調統一,共同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其次,國家宏觀調控在發揮其作用時,也要盡量杜絕對正常的經濟活動進行干擾,要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1)國家有意識的減少對國有企業的過度扶持,尤其是對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企業,要減少補貼力度,有必要時還要淘汰一部分國有企業,使資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2)充分利用價格、競爭、供求機制的作用,實現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合理配置,有意識的引導過時產品和落后廠商退出市場,促進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合理優化,平衡市場供需要求;(3)對于一些競爭性強的市場政府要減少干預,對于一些公共領域,如:道路、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領域,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降低這些領域的運營成本。
  三、結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于我國的國情,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思想,在面對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后的實際情況以及國內和國際政治經濟不斷變化的新情況時,不斷的進行創新和開拓性實踐,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視角來探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有利于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還能夠豐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內涵和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 溫靜靜.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導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J].經濟研究導刊,2017(01):1-2.
  [2] 何漢斌,武彥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視閾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24):183-185.
  [3] 佚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視域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176(44):45.
  作者簡介:李惟瀚(1993.06- ),男,黑龍江佳木斯人,西安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2070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