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管理面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生新思想、新情況不斷涌現,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新任務,出現了新問題。本文從分析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出發,通過分析存在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問題;對策
高校是輸出高素質人才的首要陣地,高校學生管理是培養人才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人才輸出的質量。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管理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要切實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管理與服務、法治與民主、處罰與激勵、存量與增量的關系,切實改善和加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一、當前高校學生管理面臨的問題
基于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正確認識,各高校均普遍重視學生管理工作,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結合大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管理工作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管理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ㄒ唬┕芾砝砟畈粔蛳冗M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當前,學生管理方面最需要改進的,就是管理理念的更新和完善。一是適應市場化的需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高校教育體制改革也在不斷向縱深推進。體制的完善、時代的進步、改革的深入,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都在發生深刻的變革,思想活動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日益增強,學生管理的任務和內容急需隨之調整。二是適應信息化的需要。信息化迅猛發展,給傳統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新的問題。一方面,網絡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陣地和領域,對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網絡也給傳統學生管理帶來了極大沖擊,數量巨大的網絡信息“淹沒”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身上發揮作用。
?。ǘ┕芾矸椒ú粔蚩茖W
學生管理是一門科學。管理方法是否科學、有效,直接決定著管理工作的成敗。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固然有其歷史必然性,也曾成功過,適用過,但在新的情況,也存在著很多弊端,急需改進和完善。一是重穩定,輕發展。立足于保穩定、不出事,停留于“管好學生”、“管住學生”,而不是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為目標實施管理工作。對一些日常性的事物統得過多,管的過細、過死,但對關系學生成長、成才的素質提升環節,卻管的過粗、過少、過松,如學生學習方法上的轉變、心理疏導、人生緊要轉折處的指導(就業、深造)等,沒有提到應有的高度加以重視。二是重管理,輕服務。學生管理采用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對學生訓導多,平等交流解決問題的機會少:空洞的說教多,能真正滿足大學生情感、生活等需求的心理溝通等有效的工作少:消極被動解決問題的多,主動積極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發展創造廣闊空間的工作少。
?。ㄈ┕芾黻犖椴粔蛲晟?
在管理人員的配置上,還存在著重教學、輕管理的問題,影響了管理質量的進一步提升。一是隊伍不穩。隨著我國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許多高校的學生管理隊伍建設不夠完善,管理隊伍力量薄弱,許多管理工作人員身兼數職。二是體系不暢。現行的工作體系,工作內容的龐雜,導致學生管理者無法避免地每日陷于事務堆,疲于應付。
二、優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建議
?。ㄒ唬┩咨铺幚砗脛撔屡c繼承的關系
教育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創新管理是教育主體自我變革的過程。教育管理的創新應基于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運用創新的理念、先進的技術手段,激發人的創造力,不斷促進教育創新。一是創新管理與育人相結合的理念。堅持依法治校,科學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規范管理行為,將管理與育人相結合。由“從嚴管理”到“科學管理”,由“將管理與加強教育相結合”到“將管理與育人相結合”,體現遵循教育規律、突出管理“育人”目標的理念,切實體現“尊重和保護”、“教育和引導”、“鼓勵和支持”的精神。二是創新更開放的管理服務理念。我們常說“管理就是服務”,但在嚴格意義上,兩者是有質的區別的。高校與學生存在兩類不同性質的法律關系:第一類是管理關系,即不對等的關系,主要分為學籍管理關系和日常管理關系,具有單方的強制性與約束性特征。第二類是契約關系,即平等的民事關系,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社會化特征。高等教育的育人職責,既體現在課堂教學上,也體現在管理服務等學校工作的各方面和全過程。三是創新保障教育公平的理念。嚴格落實學生學籍管理的職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教育求助,完善學生資助體系,保證學生不因經濟困難而放棄學業,保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受教育權。
?。ǘ┩咨铺幚砗霉芾砼c服務的關系
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寓管理于服務中,做到在管理中服務,在服務中管理。一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在新形勢的要求下,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從學校管理為主轉變為學生的自我管理為主的教育理念,學校要幫助學生理解自我管理的意義,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過教育者的引導,對照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恰當的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是深化政治理論學習教育。思想教育是學生管理工作的基礎。因此,高校應重視學生理論學習,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應改變傳統的以灌溉式的教育模式,加強理論教育與實踐的結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三是占領信息網絡宣傳陣地。發揮網絡優勢,讓校園網站成為學生管理的新平臺。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平臺,高校利用網絡加強宣傳,提高對學生的合理引導。因此,高校要重視網站建設,加強網站內容的弘揚主旋律,加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開展網絡辦公,建立網絡心理健康輔導信箱,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
(三)妥善處理好法治與民主的關系
在優化服務、推進民主的過程中,也要高度重視法治化建設,確保正確的管理方向。一是樹立法治理念。通過規定的實施,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宗旨,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主體意識,把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學生管理的基本導向、價值遵循。二是營造法治環境。高校應從辦學理念、辦學思想上增強法律意識,形成依法治校的思維,不斷完善相關管理的規章制度,規范權力行使的過程,避免權力使用的任意性。家長、社會、企業也應該積極參與、形成合力,推動高校學生管理良好法治環境的形成。三是完善法治機制。高校應通過完善學生管理的規章制度體系、增強高校學生管理者的法律意識、建立健全高校學生管理機構,維護高校學生管理程序正當原則,推進高校學生管理的法治化建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6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