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層環境統計面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開始重視環境的質量以及環境治理的能力,環境統計工作就是對當地的環境保護能力進行總結工作,從而引導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及時的對當地的環境治理制度進行適當的改革工作。但是在目前的基層環境統計工作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本文就基于這一實際情況,對我國的基層環境統計中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提升我國的環境質量。
  關鍵詞:基層環境統計;面臨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0-0005-02
  1 我國環境統計調查制度概述
  統計調查這一概念具體指的是有關工作人員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對所調查的調查對象所指定的科學嚴謹的統計分類標準以及相應的統計指標體系,從而進行有效的統計調查方法的設計以及開展,從而最大限度的實現將相關總體單位的數據以及特征能夠徹底有效的進行直觀展示的這一整個工作流程[1]。
  從我國開始實行環境統計調查工作后,直到現在為止歷經了40多年的歷史,在這整個過程中我國所實行的環境統計調查制度得到了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工作,并且逐漸形成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環境統計調查工作制度體系。對其進行具體的分析,可以具體將我國的環境統計調查工作體系進行如下的分類——從調查周期的長短對其進行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四種形式,分別是日常普查環節、專項調查環節、定期報表過程(可以具體分為月份報表、季度報表以及半年期報表)以及年度匯報形式。其中對于年報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可以明顯發現年報中存在著不同種類的調查對象,因此可以具體將其進行再次分類的工作,即可以分為綜合年報以及專業年報這兩類。而專業年報制定的標準是為了保障相關領導人能夠及時了解我國環境治理工作的實際情況以及相關的環保系統的自身的建設情況,因而在專業年報中,主要的調查對象為與環境管理有關的管理部門以及相對應的行政機構。
  2 我國環境統計調查制度歷史沿革
  2.1 我國綜合年報調查制度的沿革
  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起源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對于剛接觸這一領域的我國相關工作人員以及領導人員而言,由于缺乏工作經驗,這就導致我國的具體的環保制度以及環境機構存在著不夠嚴謹與完善的問題,尤其是相關環境統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不足、人才配備不夠等問題,這就影響了我國環境保護以及環境統計工作的正常開展[2]。因此,我國的環境保護區域的領導人物開始重視其改革工作,一九八零年,我國國務院的成立國家環境保護了領導小組對具體的環境保護制度、統計報表的內容以及整個的環境污染和治理工作都提出了一定的改革內容。對于具體的報表內容,主要包括以下的幾項內容:一是對各個省市以及自治區的“廢氣、廢水”的排放情況統計;二是我國各個企業以及單位的污染治理的情況統計表;三是我國的主要的工業城市的污染狀況的記錄以及統計;四是我國的大型工業企業的污染治理情況統計表以及環境保護情況統計圖。
  2.2 “十三五”以來我國環境統計工作的具體情況
  “十三五”環境統計就越是指“十三五”期間環境變化數據的統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環境統計是一項為環境管理決策服務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是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污染排放數據來源。環境統計工作對環境質量變化、各項環保規劃、排污許可、環保科研等重要工作提供了大量科學的數據支撐。“十三五”環境統計就是為了貫徹國家《“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政策規定。《“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是“十三五”時期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綱領性文件。編制實施《規劃》,貫徹落實了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承載了全社會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新期待,體現了國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突出了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中央統一部署,“十三五”將重點推進建立完善規范的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全面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培育發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村污水垃圾處理市場主體,開展按流域設置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試點,完善重點區域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探索建立跨地區環保機構,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環境保護督察巡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改革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3 我國環境統計工作的現狀
  3.1 我國的環境統計體系
  對于我國的環境統計工作進行有效分析,可以明顯發現我國的生態環境統計系統是為了更好地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進行一定的檢驗工作,從而提升我國的政策決策水平以及環境保護能力,并且我國的生態環境統計制度隨著我國環境保護的不斷發展也取得了進一步的完善工作。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我國的統計制度就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與興起,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所涉及的領域包括國土、氣象資料以及礦產資源等,甚至直至七十年代都未提出環境統計的概念。到一九七九年我國的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通過對我國的大中型工業企業以及單位進行調查研究后,為了提升我國的環境保護能力,就提出了環境保護統計制度,并且根據這一原則引導相關管理部門成立相對應的、科學有效的環境保護統計制度,這一事件標志著我國環境統計體系的出現。
  3.2 我國的環境統計機構
  對我國的環境統計機構進行有效的探究與研究,可以明顯發現其中最主要的管理部門為國家統計局,它承擔著制定科學有效的統計規則以及規范相關的統計內容,從而對全國的統計工作進行統一管理、協調復雜的整個任務,并且它也承擔著審批各個部門的統計方法制度的工作。
  3.3 我國的環境統計范圍
  對于環境而言,它所包含的內容包括人們生活的自然條件以及影響這些自然條件的社會條件,以及包括對我國生態系統的平衡造成影響的各種影響因素。
  對我國的環境進行分析,明顯發現各個地區的環境質量以及治理內容都具有較大的差別,因為在具體的環境質量過程中,各個地區的自然條件以及經濟發展程度都具有較大的差別,這就導致相關的環境統計工作所涉及的范圍以及內容存在著較大的差別,與此同時也給具體的環境統計工作造成了較大的困難與挑戰。在我國的環境統計工作中,所涉及的環境統計范圍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土地資源的統計。包括土地的詳細元素構成,土地的面積以及土地開發利用的情況;二是對當地自然資源的統計[3]。包括各種自然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的種類以及數量,包括構成比例。還有當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的開發利用程度以及數量;三是對能源環境的統計。包括當地能源的構成情況、分布情況,以及能源的具體開發利用情況;四是對當地人類居住區環境統計;五是對當地的環境污染問題統計。包括當地治理情況以及治理效果的統計。   4 我國基礎環境統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1 基層環保部門對環境統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我國的一些基層環保部門中,由于領導人員對統計工作的不重視,這就導致具體的統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一些統計內容只流傳與表面形式,失去其統計工作開展的特有的意義以及目的。在具體的統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沒有切實有效的開展相關的統計工作,最為重要的是,在當地的環境保護局機構內,沒有設立單獨的環境統計辦公室以及機構,導致具體的環境統計工作不夠完善。與此同時,這種問題的存在導致具體的環境機構的環境統計工作人員的流動性較大,導致具體的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不能及時的聯系上相關的負責人。
  4.2 環境統計能力薄弱
  在具體的環境統計機構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具體的環境統計工作能力,其中主要由以下幾種因素影響:(1)環境統計人員不穩定,素質不高。由于部分從事基層環境統計人員的專業素養都較低,且都是由領導由其他部門臨時抽調的人員,這就導致從事環境統計的工作人員存在人員不穩定的問題,導致具體的環境統計過程中出現較多的問題與困擾;與此同時,加重了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不熟練問題的出現,導致相關工作人員業務素養不過關;(2)環境統計工作人員工作條件較差。在一些基層的環境統計辦公室,由于領導對相關工作的不重視,這就導致一些辦公室缺乏相對完善的設備布置,加重了日常工作的工作難度;(3)缺乏對數據準確性的有效監督和審核方法;(4)缺乏對轄區污染源的監控手段;(5)統計方法不夠科學、準確。
  4.3 企業環境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承擔基層環保部門監督的企業在大多數情況下都為鄉鎮企業,這就導致具體的工作過程中缺乏相對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加重了環境統計工作中的工作難度:一是企業缺乏專職環保人員。二是企業主認識不到位。這就導致具體的企業內部在開展基礎環境統計工作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缺乏相關的知識儲備以及專業素養能力,導致具體的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對相關的填報方法以及具體的核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失誤,導致具體的工作不能有效地開展。
  5 我國基礎環境統計工作提升的對策以及建議
  對于基層環境統計工作而言,其承擔著提升我國的環境質量、完善我國的環境治理制度以及保障我國的國家穩定發展能力。因此,這就需要對基層環境統計工作中具有的問題進行切實有效的分析工作,從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對策以及措施。
  5.1 健全建立環境統計機構
  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應設立單獨的統計機構,切實負起環境統計的組織管理和業務指導等工作。市、縣(區)要有專職環境統計人員崗位。
  5.2 加強環境統計能力建設
  一是要定期對員工進行組織培訓工作,提升其專業素養以及工作能力。二是加大環境監測能力的建設,確保監測數據的科學準確性。三是加大數據核查能力,提升整個基層數據質量的嚴謹性。四是不斷地對環境統計方法進行研究創新工作。
  5.3 增強企業的環保意識,提高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環境統計的基礎數據(如產品產量、生產時間、工業生產總值等等)來源于企業,統計員對環境統計表的審核也是從企業填報的基礎數據著手的。這就需要企業的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在日常工作中嚴格保障所有環境數據的準確性以及科學性。與此同時我國的環保機構應當積極鼓勵這些企業參與到日常的環保建設中以及環境統計工作中、加大對環境統計工作的監察強度以及檢查力度,重視企業環境治理能力的高低。
  6 結語
  由于環境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的穩定發展水平,并且環境統計工作是環境發展工作中一項最為基礎性意義的研究工作。在環境統計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應當重視相關數字的嚴謹性,從而為我國的環境制度的完善、環境改革工作的決策承擔一定的預測作用,從而不斷提升我國的環境效益以及經濟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琦.基層環境統計面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分析[J].中國環境保護,2017(12):542.
  [2] 陳格玲.基層環境統計面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分析[J].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8(51):259.
  [3] 王凱麗.基層環境統計面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分析[J].工程技術,2018(13)05-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718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