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現代滄州民謠的藝術特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現代滄州人民運用獨特的手法傳遞了其渴望自由、反抗壓迫和束縛的思想精神與情感訴求,具有極大的意義和價值。從類型上來看,現代滄州民謠分為政治類、生活類、情感類:從藝術特色上來看,現代滄州民謠圍繞著其獨特的滑稽色彩、連鎖調、多種押韻方式以及獨特的方言特點等進行分析;從價值上來看,現代滄州民謠圍繞著其鮮明的時代精神、證史性以及強烈的反抗意識等進行思考。
  [關鍵詞]現代滄州民謠;藝術特色;地域文化
  一、現代滄州民謠的地域文化特色
  《禮記·王制》曾有言:“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俗”,此話適用于民風、民俗,自然也適用于民謠,不同地域的民謠亦帶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
 ?。ㄒ唬┥形?
  地理環境決定人情。滄州古屬燕齊,地處燕南趙北,又與齊魯毗鄰,交通便利,因而成為“渤碣之間”一大商業都會,民風淳樸、開放、熱情。同時,“滄州在先秦至宋元之際,地處游牧與農耕文化緩沖區,”受地理影響,俗重氣俠,習于戎馬,且由于政治原因,綠林好漢眾多,尚武之士聚合,尚武是滄州地區獨特的地域特色,重義崇禮的地域文化特色在現代滄州民謠中也有所顯現。例如滄州泊頭的《鍘刀片子結成群》:
  家家磨刀霍霍響,鍘刀片子結成群,殺進據點不留情,殺了鬼子報仇恨。
  這首民謠用“家家”“結成群”等詞,寫出了滄州人民不論男女不甘心受到欺辱,在受到屈辱時敢于反抗,“殺進”敵方毫不留情,簡單的語言描寫出生動的情感與動作,彰顯滄州地區的尚武文化。
 ?。ǘ┲囟Y崇義
  重義崇禮也是滄州地區地域文化特色之一,古時已有蘇秦游說六國以抗秦,昭王納賢士以強國,荊軻刺秦王以報恩。滄州地區的尚俠義、重氣節也存在于在現代滄州民謠中,《勸》:
  東方大天亮呀,紅日照滿窗,清晨起來我去把兵當,當兵為了保家鄉啊……我去參軍革命革到底呀,不勝利我就不回還。
  這首謠表現了滄州地域文化中的大義,描寫普通百姓為抗戰做出的犧牲與決心,謠中的“十勸”是人民為了保家衛國和民族大義對家人的“勸解”,在民族大義中又有對“小家”的愛,表達了滄州人民重義崇禮的地域文化特色。
  二、現代滄州民謠的語言特點
  不同地域的民謠有不同的特點,其中最為顯著的便是各地不同的語言特點?,F代滄州民謠的語言特點主要體現在它的方言上。
 ?。ㄒ唬┓窖缘倪\用
  方言的運用是現代滄州民謠很突出的部分,方言在民謠中是很出彩的,非常生動活潑,例如說,“梆梆硬”是非常堅硬的意思、“撲楞”是突然、直接的意思、“瞅兩瞅”是看一看的意思、“仔細”是當心、注意的意思、“吃媽媽”是吃母奶的意思、“啄”是指抽鞭爆出響聲的意思、“螞螂”是蜻蜓的意思、“媽媽頭兒”指的是普通話中的乳頭、“搭啦”是吃、嚼的意思、“米洋”是螞蟻的意思、“癟咧”是指螺殼做的喇叭、“股涌”是輕微活動的意思、“競意”是故意的意思、“呱嗒板子”是螞蚱的意思……方言詞匯有其自身獨特的意義,體現在民謠中顯得格外的生動有趣,使地方民謠瑯瑯上口,意趣十足。
 ?。ǘ┲丿B的運用
  在現代滄州民謠的語言特點中重疊的運用也十分重要。現代滄州民謠中經常有“撅達撅達又回來”、“賣、賣、賣水瓢”“噴香噴香”“跑跑腿”這類的方言句子或詞匯的運用,它們能夠增強畫面感,渲染氣氛使人物形象或者景物描寫更富立體感,例如“撅達撅達又回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生動形象的運動過程中的形體描寫。重疊也能起到摹狀的表現效果,傳達的意象或意境更為準確,同時,重疊能使語言的韻律感增強,達到節奏與情感的共鳴,因而現代滄州民謠語言中的重疊非常重要。
  (三)“兒、呀、啦、呢”等的尾字
  現代滄州民謠中有一部分句子的尾字是以“兒”字結尾的,也就是說部分具有一點兒化音成分,比如說《丟戒指》:
  曲曲彎彎龍須菜,還有一盤子爆炒絲兒,那是姜片子兒。羊腸子來豬肚子兒,牛頭臉子驢肝子兒,那就是葷碟子兒……
  用略帶兒化音的口吻報出菜名,親切感十足;同時,現代滄州民謠中還有一部分以“呀、啦、呢”做尾字的,同樣具有親切感,妙趣橫生。
  三、結語
  現代滄州民謠是一面鏡子,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現代這個特殊的時期滄州人民的精神面貌。現代滄州民謠有滄州人民對當時政治的看法、對生活的感悟,對情感的抒發等等,表現了滄州人民團結一致、熱情豪爽、又極具反抗意識的特點?,F代滄州民謠反映了滄州人民的精神與情感狀況,體現了滄州人民獨特的人性魅力和情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16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