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印象派藝術特色變革淺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重要的藝術流派,這一時期的藝術作品開創了許多前所未有的變革,本文主要從繪畫題材、運筆方式、表現形式三個方面展開具體分析。
  〔關鍵詞〕變革;色彩對比;片面式構圖
  十九世紀是美術史上一個變革與繁榮的時代,而最大的成就就是印象派的產生。這一時期,歐洲出現了眾多在繪畫表現上成績斐然的大師,藝術家們將繪畫與宗教、哲學、文學分離出來,借助科技的進步,著重表現自然帶給人的視覺感受,將自己的感受通過獨特方式表現出來,用繪畫作品反映真實的世界。在這一時期,西方繪畫藝術也發生了許多變革,印象派形成了獨有的藝術特色。
  一、繪畫題材的革新
  印象派畫家在繪畫題材的選擇上與官方的學院派形成對立,摒棄了學院派一味模仿古希臘、古羅馬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手法,不再將題材圍繞在神話、宗教傳說,也不再為貴族服務,而是以當代人的思想情感和創作手法去描繪現實生活和自然風光。
  十七世紀以來,在尼德蘭地區開始出現直接描繪自然風光和平民現實生活的作品,但規模較小,并不能完全取代學院派崇尚的宗教、神話題材。隨著資本主義國家工業革命的完成,資本主義工商業得到長遠的發展,新崛起的工商業資產階級必然會在文化領域有一番作為。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法國寫實派畫家庫爾貝的作品對后來的印象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法國畫家摒棄傳統繪畫題材,開始從現實生活中尋找創作題材。
  印象派畫家開始走向自然,走進生活,到鄉村里捕捉大自然的光與色,巴黎郊區明媚的風光更是成為常用的繪畫題材。同時,印象派畫家也熱衷于表現近代工業文明,如1877年莫奈創作的有關圣拉扎爾火車站的作品,成功表現了典型的現代生活景象。
  畫家在當時已有的光學理論基礎下,選取光元素來詮釋自然。摒棄以往的褐色調,選用豐富鮮艷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瞬間的變化,保留最真實的色彩。印象派很多作品表現的都是現實中某個普通的角落或平常的場景,平易自然,使人們有著熟悉的親切感。這鮮明地體現出印象派畫家反對傳統繪畫的文學性題材,著重強調繪畫本身的表現語言特性的藝術觀念。
  二、表現形式的轉變
  西方傳統繪畫采用光影明暗塑造形體,沒有區分明暗與色彩,只是著重描繪物體固有色。隨著19世紀初歐洲科學技術的發展,印象派在光學理論的啟發下,開始意識到光與色的產生關系,借助新科技、新理論,更加關注物體在光與色的影響下產生的不同變化,創造出色彩冷暖、明度和色相變化,運用色彩表現營造空間。這一時期的畫家開始意識到將色彩與明暗作為問題來解決。莫奈的《干草堆》系列作品,描繪的是同一個干草堆不同的色彩變化,可以看出物體的色彩隨光線的變化而變化,他的另一幅作品《日出印象》,畫面中橙紅色的朝陽與大面積的灰藍色湖面形成了強烈的補色對比,使畫面更加地嬌艷明媚,成為影響力很大的經典作品。雷諾阿被稱作是色彩的大師,他著名的“彩虹色系”去除使用黑色畫陰影的習慣,改用補色取代。這對印象派和后來的新印象派的點描畫法,有很大的貢獻。馬奈《草地上的午餐》這幅畫里,畫家的興趣根本就不在畫的內容,而是對強烈的色彩把女人極白的身體對比出來感興趣,是畫家為尋求色彩對比的大膽試驗。
  印象派畫家運用小而細致的筆觸、開放的片段式構圖,強調精準地描繪光線變化,捕捉瞬間的自然變化。為了突出瞬間印象,印象派選取隨意的構圖,使畫面出現了更多的偶然性,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性,完成了對繪畫構圖傳統的“解構”。印象派打破了傳統繪畫嚴謹的構圖方式,畫面表現相對松散、無序。即使其中有一些結構秩序,也與古典主義繪畫不同,而是打散了傳統的結構秩序再重新組合起來。反對傳統的整體統一的構圖原則,創造一種松散的和不完整的片段式構圖。 印象派繪畫從一開始就反對理想化且程式化的古典風格及其構圖模式,體現出與傳統繪畫觀念相對立的傾向,重視畫家直觀的視覺感受,在構圖中強調偶然性。他們的作品構圖都帶有近乎隨意的、非理想化的構成意向,非常干脆地打亂了千百年來形成的傳統構圖原則,使文藝復興以來各種經典的構圖模式不再成為唯一。馬奈革命性的現代色彩構圖風格,在《吹短笛的男孩》中表現得更簡潔有力。受當時風靡畫壇的日本版畫技巧影響,平涂顏色的筆觸突出了色彩純粹的力量 。
  印象派繪畫的構圖突破傳統構圖觀念主要在于重視構圖的隨意性和特意的反常規性等方面,更貼近生活,不進行任何藝術上的處理。事實上這正是印象派畫家所追求的一種新的美學觀念。 印象派繪畫的構圖看上去只是隨意選取一角,在畫面上組織并不嚴謹。但不能說印象派繪畫不講究構圖,只是他們不按傳統構圖方式組織構圖。其構圖也是很講究平衡與完整的,如馬奈的《圣拉扎爾車站》一畫,把“母與子”這種傳統性的題材放在一種很偶然的情境中,母親與女兒一左一右,形成一種對比變化中的均衡;小女孩背對觀眾,沒有老套的那種“親情”表達,背景也是簡單的平行垂直線構成的欄桿,產生一種平面化的效果;莫奈的《草垛》畫面也是在對比變化中形成均衡;畫面中沒有優美而意味深長的景物,只有非常平常的兩個草垛。而正是由于對文學性主題的強烈排斥,使傳統大師們那種圍繞主題對構圖所做的精心安排不在了,畫中沒有了復雜而精妙的關系,展示的只是對現實的某種隨機場景的截取,和對自然的變化有意識的保留。馬奈在繪畫形式上有著獨特的追求,他尋求一種平面構成的造型語言,從形式上看是達·芬奇、弗朗西斯卡、維米爾等構成性風格的發展,只是畫面中沒有這幾位大師那樣深邃的主題表現,而是追求一種鮮活生動的直觀效果,具有其獨特的輕松與灑脫的氣質。印象派畫家雷諾阿、惠斯勒也有類似的傾向。
  總之,印象派的這種隨機的、不完整的片段式構圖,產生了自然、生動、靈活的視覺效果。
  同時,印象派作品中的形體趨于平面化,三維空間相對減弱,形體輪廓線相對變得模糊,分析修拉的作品不難看出,隨著空間縱深感的減弱,平面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到了后期,印象派畫家更是突破了西方傳統繪畫空間表現方式,光影與空間逐漸被消解。
  三、運筆方式的變革
  印象派之前的傳統繪畫采用的是層層罩染的運筆方式,畫面效果追求逼真。而到了印象派,為了表現光與色,畫家多采用色彩并置的方式,顏料無論厚涂薄涂、筆觸無論大小,都十分的零落、自由、不拘小節,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增加了畫面的肌理效果和凝重感,使畫面出現了抽象語言。雷諾阿在表現女性肌膚時,筆觸極其細致,將女性柔美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西斯萊雖然碎但卻有序的筆觸,畢沙羅粗獷速寫式的筆觸,以及慣用濃厚色塊的塞尚都對傳統繪畫的運筆方式做出了重大變革。以及受日本版畫影響的高更,他的作品《有什么新鮮事》通過大面積的平涂色塊來表現兩位土著婦女的輪廓,婦女棕色的皮膚在強烈的紅、黃、黑等色彩的映襯下顯得原始意味十足,顯現出令人向往的野性之美,青色的水果更進一步加深土著民族的風情。
  作為現代繪畫的起點,它不僅將繪畫題材從古典主義的宗教、神話傳說中脫離出來,竭力地表現事物的瞬間印象,更是完成了色彩造型的變革,畫面從明暗表現轉向色彩表現,使色彩成為形體空間的另一重要表現形式。同時在構圖方式上也打破傳統,做到隨意而有秩序。所以印象派繪畫在西方繪畫流派的變革中能夠產生劃時代的影響。
 ?。ㄘ熑尉庉嫞簵罱ǎ?
  參考文獻:
  [1](英)貢布里希 藝術的故事[M]. 廣西美術出版社.
  [2](美)魯道夫·阿思海姆 藝術與視知覺[M].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
  [3](美)約翰·雷德華 印象派繪畫史[M]. 廣西師范出版社
  [4] 常磊 印象派效應[M]. 河北美術出版社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231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