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制度對我國外匯市場及貨幣政策的影響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QFII制度是作為我國開放資本項目和證券市場的一項中間過渡型政策,自實行以來就受到了廣泛關注,有很強的研究價值。文章選取了2002年至2018年度數據,不僅對QFII制度及其原理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也對QFII制度在金融市場上對于外匯和貨幣政策的影響和傳導機制進行了分析,最后從QFII與證券市場監管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以便促進QFII制度的在我國的完善與更加高效地發展。
[關鍵詞]貨幣政策 傳導機制 外匯市場
1引言
QFII制度的出現背景是當前全球化的經濟浪潮,同時資本的全球化頻繁流動也已成為常態。每個國家都被卷入了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經濟一體化程度日益加強。而我們選擇這個課題對QFII制度進行研究的意義在于,它作為我國開放資本項目和證券市場的一項中間過渡型政策,對于我國國內金融會造成多方面的影響。由于我國的貨幣政策一直以來都是相對獨立的,而在資本市場的發展日趨完善的背景下,我國貨幣政策所受到的來自資本市場的影響也日益增加。當QFII制度于2002年正式實施后,大量合格境外投資者涌入國內市場,許多外資通過資本市場上的操作對外匯市場帶來沖擊,對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獨立性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與挑戰。
2QFII制度的內容和實施進程
2.1QFII制度的具體內容
QFII是經過核準的合格境外投資者,根據我國關于QFII制度的規定,國外的機構想要匯入資金、投資我國證券,必須先委托其位于境內的托管銀行向中國證監會申請QFII資格,中國證監會核準后,托管銀行需要向國家外匯管理局申請用匯額度。外匯管理局核準后,QFII機構可以在托管銀行開立人民幣特種賬戶,在額度的范圍內,將外幣結匯成人民幣。之后再委托國內的證券公司幫助其在證券市場上購買證券。
QFII資金的匯出分為兩個部分,本金的匯出和利潤的匯出。按照我國外匯管理的有關規定,本金匯出屬于資本項目,不是完全自由的,需要外匯管理機構批準后才能通過托管銀行匯出。但是利息的匯出屬于經常項目,根據WTO《服務貿易總協定》相關條款,對于QFII投資證券市場所得利息,外國機構交稅后即可匯出,政府不加以阻攔。
2.2QFII制度的實施進程
2000年由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梁定邦提出QFII制度后,在他的提議下,同年11月7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發布,并于12月1日實施。我國QFII制度正式開始運行。2003年5月,瑞士銀行有限公司成為我國首家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標志著我國QFII制度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經過十多年的發展,QFII規模日益擴大,運作更為成熟。截至2018年1月30日,我國累計批準QFII額度971.59億美元。QFII持有A股共計720.93億股,占比2.13%,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3QFII制度對外匯市場的影響
在QFII制度下,外資大量進入,需要兌換成人民幣投資證券市場,由此對我國外匯市場帶來一系列的影響,主要包括人民幣匯率和國際進出口和外匯儲備三個方面。
3.1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短期影響
從短期來看,QFII制度的開放會吸引大量國外資金進入我國,國際市場上對人民幣的需求會顯著提高,如果政府不加干預,間接標價法下匯率會升高,即人民幣升值。但是我國采用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政府加以適當干預,但是面臨很大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人民幣升值會對經濟的各個方面帶來影響。
從資本市場上看,人民幣升值會助推更多外資進入來投資證券市場。因為外商在我國賺取同樣的利潤,可換回更多本國貨幣。在這樣的情況下,外商會更愿意來華投資,我國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可以獲得更多的國外融資,對企業的管理和發展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但是外資的進一步增多同時也加劇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2)長期影響
從長期來看,QFII機構在我國投資賺得利潤后會兌換成外幣逐步匯出,雖然投資本金作為資本項目的匯出有一定的限制,從長遠來看,外匯投資者匯出的利潤會超過其最初投入的資本。因此,我國也可能面臨外幣匯出帶來的人民幣貶值壓力。從而進一步導致進口困難,進口產品在外國價格上升。如央行為了穩定匯率拋出外幣,收進人民幣,則會減少市場上人民幣的供應量,推高利率,提高企業的借貸成品,從而影響經濟的發展。總體來說,QFII制度的運行會加劇我國外匯市場的震蕩,這既是我國市場不斷開放面臨的機遇,也是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挑戰。如何有效的實行貨幣政策,使得QFII帶來的有利影響超過其可能帶來的不利后果,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
3.2對國際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QFII制度帶來的外資匯入或者匯出,首先作用于匯率,進而影響到了進出口市場。外資匯入時,一方面為國內企業進口用匯提供了大量資金,有利于進口型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若匯率上升會導致我國產品在國外價格上升,競爭力降低,不利于我國出口,為主要進行出口的企業增加了壓力。當前我國還是一個以出口為主的大國,出口產業不但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動力,而且解決了很多就業問題,對社會穩定至關重要。若匯率上升導致出口蕭條,必然會影響企業經營,對社會就業也有不利影響。但若在升值壓力下,央行發放人民幣,購進外幣,導致利率下降,則有可能對出口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外資匯出時,影響則相反。因此政府需要結合進出口市場的供求情況和匯率的變化,緊跟市場、調整政策,以達最優的效果。
3.3對我國外匯儲備的影響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外匯儲備國,QFII制度下外資的匯入會進一步增加我國的外匯儲備。其原因主要是央行為了維持匯率穩定,不得不大量購進外匯,維持外匯市場平衡。但是外匯的儲備也是有成本的,央行會采取如發行央行票據、提高準備金率和銀行貸款配額等措施,來部分或全部抵消外匯市場干預對國內貨幣供給的影響,而所發行的票據和法定存款準備金都需要央行支付利息。這部分利息通常由央行管理外匯所得收益來支付。但是我國外匯的投資與管理情況不容樂觀,我國持有的外匯主要用于購買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等長期固定收益證券資產,收益并不高且面臨著風險。一方面,隨著國際金融的復蘇和金融系統的穩定,加上美國實行的量化寬松政策,美國的中長期通脹風險顯著提高,固定證券價格可能下跌。另一方面,近年來人民幣升值趨勢明顯,美元長期貶值,中國持有的以美元計價的增產不斷縮水,外匯儲備遭受著較大的匯率風險。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逐漸開放、外匯儲備的增多,中國更需要優化外匯儲備的構成,提高外匯儲備的收益,降低風險。 4對QFII及其相關制度完善的建議
4.1加強對QFII和證券市場的監管
QFII在為中國帶來豐富資金的同時也為證券市場帶來了風險,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符合要求的QFII都是大型的機構投資者,資金雄厚且經驗豐富。如果不特別加以監管,大型機構很容易集合資金操縱市場或者控股上市公司,影響證券市場的正常運行或者通過關聯交易、轉移資產等看似合法的行為規避法律,逃避課稅義務。第二,當國內股市不景氣或QFII認為人民幣有貶值風險的時候,可能出現大量撤資的風險。更有甚者可能有國際游資大量進出中國市場,為了賺取利潤不擇手段,擾亂中國市場。
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證券監管部門應該與時俱進,轉變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水平,由分業監管逐步過渡到混業監管,從傳統的合規性監管向風險性監管轉變。注重國際合作,同時關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用各種方法保障證券市場的平穩有序。
4.2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
我國還沒有完全實現利率市場化,根據美國經濟學家麥金農和肖提出的金融抑制理論:政府對利率的管制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妨礙了投資、儲蓄的形成,從而抑制了投資和經濟的增長。QFII是我國開放金融市場的重要舉措,我國要利用這一機會,推進我國金融向更發達、更自由的方向發展。推進利率市場化不但有利于外資在國內獲得與其本國相近的投資環境,更有利于促進我國金融創新,構建更成熟的金融體系。當前我國銀行存款利率仍然在央行確定的基準范圍內變動,阻礙利率市場化的因素主要有國內金融體系不發達、金融監管水平不高、銀行定價能力不強、企業和居民對利率變動不敏感,對銀行依賴性大等原因。我國需要通過提高金融監管能力、提升銀行定價能力、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險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為利率自由化創造條件,等時機成熟后,再放開管制,真正實現利率市場化。
4.3改革外匯管理制度
為了推進QFII發展,更好地便利國際資金流通,2016年外匯管理局頒布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放松了對QFII的外匯管制,主要內容包括放寬單家QFII機構投資額度上限、簡化額度審批管理、進一步便利資金匯入、縮短鎖定期時間等。與此同時,外匯管理部門在QFII成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改革外匯管理制度,推動我國資本項目可兌換?!澳壳?,在IMF劃分的7大類43項資本項目交易中,我國實現可兌換是9項(占21%),基本可兌換是13項(占30%),部分可兌換是11項(占26%),不可兌換是10項(占23%)?!保渲胁豢蓛稉Q項目主要集中在于QFII制度相關的資本和貨幣市場工具以及衍生品工具上,隨著QFII運行的逐漸深入,這一類外匯管制應該逐漸放松,將其從“不可兌換項目”轉化為“基本可兌換項目”或“部分可兌換項目”,以促進資本項目開放,實現人民幣的自由兌換。當然,在開放的同時,外匯部門也要提高自己的監管能力,密切關注外匯流入與流出,以避免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1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