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我國有色金屬貿易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及政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有色金屬是支撐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原材料,我國是有色金屬大國,近年來,有色金屬的生產和進出口都呈現上升趨勢。本文主要探討了我國有色金屬對外貿易的現狀及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并對提升有色金屬進出口貿易政策分析,并提出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有色金屬 進出口貿易 國民經濟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9)03(a)-100-02
  有色金屬是指除了鐵、錳、鉻之外的所有金屬的總稱。從國計民生的角度來看,有色金屬是能源、信息技術和材料三大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也關系到社會的發展進步。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種類呈多元化特點,總量儲備較多,已經成為有色金屬生產、消費以及貿易大國,有色金屬貿易活動持續活躍,在全球有色金屬產品貿易活動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影響并帶動了世界有色金屬行業的發展。不過,受到經濟、政治、社會等各類環境的制約,我國有色金屬對外貿易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1 我國有色金屬貿易及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1.1 進出口貿易情況分析
  據統計,2017年我國有色金屬進口額度約為974億美元,同比增長態勢明顯,達到了26%;出口額約為375億美元,出口額略顯疲軟,同比下降了6%,總體出口貿易額度落差形勢嚴峻,發展狀況不容樂觀,有色金屬進口貿易業務增長,出口業務量減少,分析國內產品價格逐漸上漲是影響出口業務量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有色金屬行業內,工業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的數量已達到7200余家,其中l5%以上企業營業狀態堪憂,伴隨著2018年上半年的有色金屬價格持續走高,有色金屬行業總體情況穩中有進,發展較為穩定。
  據產業數據顯示,統計在內的100余家有色金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超過70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凈利潤增長同樣可觀,少數大型規模企業占據了有色金屬市場多數份額。
  1.2 進出口商品類別結構發展情況分析
  從有色金屬進出口品種類別占比情況來看,銅、鋁等金屬的進口總額的占比在70%左右,成為了我國有色金屬進出口最為主要的產品,其中一半的進口市場份額被銅金屬占據,其每年的進口業務量較大,鋁金屬進出口業務量也在逐年提升。
  2017年1-12月份,我國銅產品進口貿易額約為664億美元,同比增長速度較快,增長率達到了25%,銅產品進口貿易額度占比總體有色金屬產品進口貿易額度接近了70%;銅產品出口貿易額約為58億美元,增長幅度也保持在ll%左右,從進口銅產品占比可以看到,我國國內市場對精制銅礦產品的需求量較大,國內這種同樣類別的精制銅礦產品品種尚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2017年1-12月份,我國鋁產品進口總額約為103億美元,同比增長速度有所提升,增長率達到了20%,鋁產品出口額約為133億美元,同比增長約為6%,近年來,不難看出我國鋁制品行業的迅猛發展,鋁金屬占有色金屬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30%,當前中國鋁制產品與其他國家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備較強優勢,技術水平較高,借助各種優勢,中國鋁制品已快速滲透到世界各個細分市場以及高端鋁制品行業,鋁不僅是支撐當今中國制造業的最重要的基礎元素之一,也成為了直接出口量較大的原材料和加工產品,其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國際貿易的積極影響都有深遠意義。
  另外,我國有色金屬中鉬、銻、鎢、鋅、鎂、稀土,這一類產品的精石廣、精煉金屬以及金屬加工材料的進口貿易額在有色金屬進口總額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且進口出現了全面增長的態勢,其中鋅精礦等冶煉原料的進口量增加較快。我國的鉬、銻、鎢、鎂、汞、錫、鈷、鋰等精煉金屬出口業務量逐年下降,雖然加工材料出口貿易額有所增加,但增加量相對較少,稀土產品出口額略有提升,影響原因主要有:第一是國內有色金屬深加工產品研發生產能力較為薄弱;第二就是我國對外貿易政策限制高耗能產品的出口。
  1.3 進出口貿易全球區域結構分布情況分析
  近年來,從我國出口的全球區域分布來看,有色金屬種類集中性較強,主要圍繞著少數國家和地區開展,銅產品的出口地主要是我國香港、韓國和美國;鎳產品的出口地主要是韓國;鋅產品的出口地主要是美國、日本;銀產品的出口地主要是我國香港、我國臺灣、英國、美國;鉛產品的出口地主要是泰國。
  值得圈點的是,我國鋁產品出口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區域分布逐年提升,特別是近年來出口到發展中國家的鋁材數量大增,包括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
  2 我國有色金屬進出口貿易特點及對國民經濟影響分析
  2.1 原料及深加工產品供應不足,影響國民經濟發展
  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屬生產國,然而很多原料需要從國外進口。2017年,我國銅材產量為1862萬噸,同比增長5%,持續每年產量穩步增長態勢,但增幅較2016年的10%有所下降。我國鋁材連續十一年居世界首位。雖然如此,我國銅鋁材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60%和50%,金屬原料大量依賴進口。
  雖然我國已由強勁的高速發展態勢轉變為穩中有進的高質量發展,但對于資源性原材料依舊具有較大的需求,尤其是對于精煉有色金屬以及有色金屬深加工產品需求量更大,原因是我國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卻不能夠及時的按照市場需求快速響應,導致原材料短缺,另外就是精制、深加工有色金屬達不到市場技術工藝需求。
  我國部分有色金屬資源的供應短缺制約著國內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影響國內企業發展,全球范圍內實力較弱,這種現象的發生,影響了我國在有色金屬進出口貿易上的主動權,有色金屬進出口定價方面多為被動方,造成了我國有色金屬進口貿易成本受到國際市場原料價格供給制約的尷尬局面,影響了我國有色金屬行業進步,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2.2 高端產品加工技術性要求高,制約國民經濟發展
  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高端產品開發能力弱,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及高端產品開發能力,我國的有色金屬生產貿易企業大多集中在大宗有色金屬行業,相比大宗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的加工,尤其是深加工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具有較高的產品附加值。這一種類的有色金屬交易市場范圍很窄,該類稀有金屬深加工技術型企業資源較為匱乏,在這一領域,還需要不斷提升增強行業內企業專業能力,以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2.3 有色金屬產品出口貿易缺乏核心競爭力
  我國能源消耗較大,尤其是對電力的需求,而我國的電力主要來源是傳統火力發電,其他新能源產電來源極為有限,在我國金屬制品企業中,其中電解鋁等有色金屬冶煉的生產成本較高,去除污染治理環境保護,單用電成本比例就高達近一半。然而,國外同類型企業的用電成本則不到30%,國內資源利用率低,制造成本大,隨著資源減少,未來制造成本將更大,能源成本將逐漸成為企業難以承受的負擔。
  當前情況下,國內消費結構轉變、通貨膨脹、勞資關系等因素,造成國內用工成本也在大幅度上調,同樣也助推了有色金屬生產的成本上漲,嚴重削弱了我國在有色金屬領域內的產品競爭力,國民經濟發展受到制約。
  3 我國有色金屬政策分析及提升進出口貿易能力的對策建議
  3.1 有色金屬行業政策分析及政策調控建議
  國家也先后出臺了一些利于有色金屬行業發展規劃及紅利政策,如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規劃》指出“在有色金屬、建材、紡織、食品、醫藥等流程制造領域,開展智能工廠的集成創新與應用示范?!睂τ猩饘偈痉豆こ添椖拷o與一定的支持,另外,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工業、信息化部聯合、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完善用電政策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土資源部聯合下發的《關于落實資源稅改革優惠政策若干事項的公告》等,這些在一定程度從宏觀政策角度,加強了有色金屬資源的法制建設,發揮政策的宏觀調控能力,更好的規范了有色金屬的貿易行為。
  根據有色金屬行業的發展特性.適當出臺、調整、完善有色金屬調控政策,一方面幫扶企業提升研發生產能力;另一方面促進有色金屬資源綜合回收與循環利用,促進產業綠色化發展。
  依照國家規劃,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同時限制或禁止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資源性外資項目準入,而對于能夠緩解緊缺資源發展的,比如發展循環經濟、可再生能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應擴大鼓勵范圍、提高鼓勵紅利,通過實施更為嚴格的加工貿易政策,降低出口退稅率,同時控稅、限制出口額、許可證等政策,影響企業出口成本,調節企業產品結構,倡導企業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及高新技術工藝,鼓勵國內企業到境外合資合作。
  其次,還要加大對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的宏觀調控,優化產業結構,扶持稀有金屬加工、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業,減少高耗能產品的出口,鼓勵企業自主創新,鼓勵企業引進專業人才,引導有能力的企業快速發展壯大。
  3.2 創新發展,提升國際間競爭水平
  有色金屬企業應在發展中不斷加強國際競爭力,重視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與世界一流的有色金屬生產企業看齊,學習、借鑒別人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理念,加強產學研合作。當前,國內有色金屬市場競爭激烈,各企業應當不盲目跟風,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并加強科研投入,對技術進行更新換代促進有色金屬企業自身綜合實力的提升。
  此外,國內有色金屬企業可以多進行行業內部的交流,組建產業協會、行業協會、聯盟等組織,積極開拓有色金屬的海外市場。企業應具有國際化視野,積極開展海外合作,整合企業之間的優勢,挖掘還未開發的市場,從而建立海外有色金屬原料儲備庫,提高我國在有色金屬領域的話語權和國際地位。
  3.3 敢于嘗試,探索有色金屬行業與金融結合的新模式
  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宗有色金屬產品的發展迅速。為促進有色金屬行業與金融的進一步融合,有色金屬企業要積極與金融機構合作,加快金融創新,如充分利用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專利、商標等)質押,不斷探索有色金屬產品貿易與金融融合的新模式、新創意。
  4 結語
  有色金屬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原材料,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我國有色金屬行業正在蓬勃發展,有色金屬進出口貿易額也是年年攀升,伴隨著有色金屬的國際競爭愈來愈激烈,國內的市場也是復雜多變。對此,我國的有色金屬企業應當做好準備,調整產業結構,不斷進行技術升級,提升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的發展水平,以更好的應對國際市場競爭,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l]楊宏偉.高耗能產品出口對我國能源環境的利弊分析[J].中國能源,2007(1).
  [2]趙武壯.發展中的我國有色金屬貿易[J].我國金屬通報,2014(5).
  [3]孫格非.有色金屬貿易企業的戰略研究及分析[J].我國集體經濟,2015(33).
  [4]徐偉.中國有色金屬進出口貿易狀況及其對策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5(10).
  [5] 2017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報告[R].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786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