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大豆進口關稅制度演變及其經濟效應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農產品協定》生效后,大豆貿易步入關稅時代。我國大豆進口關稅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一直維持在關稅稅率3%的水平。我國大豆關稅從價低稅率征收的方式,難以控制激增的進口量;單一比例稅率由于缺失價格調節功能,客觀上促進了低價轉基因大豆的進口;進口低稅率和較高的進口依存度使得國內外大豆價格同步波動;無差別的最惠國待遇也助長了大豆進口領域巴美阿三強鼎立的局面。擴大進口國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完善目標價格補貼制度,延長大豆加工產業鏈是我國大豆產業良性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關稅制度;大豆進口關稅;經濟效應
  中圖分類號:F7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0-0079-05
  一、大豆進口關稅制度演變
  1.配額時代(1995年以前)。農產品貿易一直是貨物貿易的“重中之重”,各國基于國家安全考慮均對農業和農產品貿易給予最大限度的保護與限制?!蛾P稅及貿易總協定》生效的47年(1948—1994)里,農產品也一直作為例外不受貿易自由化進程的約束。各國對于大豆貿易主要是通過差別待遇、數量限制、許可證和配額等非關稅措施進行管理與控制。我國在1995年以前對大豆進口采取配額管理措施,根據當年的國內需求臨時確定當年具體的配額數量。1995年1月1日《農產品協定》生效,作為烏拉圭回合最主要的談判成果,協定首次將農產品貿易納入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自由貿易體系。自此,關稅就成為農產品保護的唯一合法手段,各國有關農產品貿易的非關稅措施必須逐步關稅化,且適用最惠國待遇原則。
  2.過渡期(1995—2000年)。《農產品協定》生效時,我國尚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但大豆進口關稅為了適應世貿組織要求進入關稅化過渡期。調整初期完全關稅化并不適用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因此1996年我國對大豆進口采取關稅配額的管理方式,配額內關稅3%,配額外關稅114%。1999年國內大豆減產而招商引資的引致需求激增,我國取消了關稅配額,大豆進口改為征收單一關稅的管理方式,關稅稅率為3%。
  3.關稅時代(2001年至今)。2001年12月3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農產品貿易承諾中對于大豆進口量無限制,進口關稅稅率不超過3%。2007年,奧運需求所導致的需求增長預期使我國大豆現貨市場上停產囤貨的狀況頻發,短期內造成大豆價格大幅上行。因此,我國于10月1日將大豆進口關稅下調至1%,這一措施一直維持到2009年12月31日。2010年,中央經濟會議中提出對主要糧食作物要做到自給自足和保障糧食質量安全,因此,我國將大豆進口關稅稅率重新上調至3%,并一直維持至今。
  二、大豆進口關稅制度演變的經濟效應分析
  1.從價關稅難以控制進口量激增。大豆類農產品需求彈性較小,進口數量受價格因素影響較小,從價關稅不比從量關稅,它只是抬高了進口價格,難以控制大豆進口數量。因此,在國內大豆需求激增且增產乏力的情況下,只能大量進口國外大豆。從整個大豆產業來看,大豆需求主要靠豆油需求和豆粕需求來拉動。在我國,豆粕消費占大豆總消費量的80%以上,而豆油消費只占不到20%。而豆粕消費量的90%以上是用于各類飼料。對于家禽、家畜、魚等動物蛋白質消費量的增加導致作為高蛋白飼料原料的豆粕消費量迅速上升。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隨著豆粕和豆油的引致需求,我國大豆需求量從2001年的2 910萬噸增至2017年的10 695萬噸。與此同時,國內大豆播種面積和單產都停滯不前,大豆產量從2001年的1 540萬噸降為2017年的1 430萬噸,十幾年來基本沒有什么變化。隨著供需缺口越來越大,大豆進口不得不放開,從而導致大豆進口量從2001年1 394萬噸激增至2017年的9 553萬噸,大豆產業發展進口依賴程度越來越深。
  2.單一比例稅率推動轉基因大豆進口。單一比例稅率沒有價格調節功能,不能起到滑準稅率的抑制低價商品進口同時促進高價商品進口的作用。進口轉基因大豆價格通常比非轉基因大豆低4%~7%,而其出油率則比非轉基因大豆高2%。以壓榨1萬噸大豆為例,轉基因大豆比非轉基因大豆便宜200萬~350萬元,而其出油量則比非轉基因大豆多100噸。因此,轉基因大豆備受國內榨油企業的青睞。例如,九三集團、中儲糧集團均開始把榨油工廠建立在港口城市,以便減少運輸等成本,更便捷地利用進口非轉基因大豆,盡可能多地獲利。2010—2017年八年間,轉基因大豆進口量一直在我國大豆進口總量中占有很大比例,2016年達到最高值96.89%??梢哉f,我國絕大部分大豆需求都是靠轉基因大豆來滿足的,我國大豆的消費品種已經轉向了轉基因大豆。
  3.低稅率、高進口依存度促進國內與國際價格基本同步。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大豆進口關稅稅率一直穩定在3%,個別年份甚至低至1%,關稅對大豆價格的影響微乎其微。2012年以來,我國大豆進口依存度均超過80%,2016年接近87%,國內大豆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兩者價格整體波動基本一致,且國內大豆現貨價格長期高于進口大豆到岸價。我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中有64家由跨國公司參股或控股,占總股本的66%,外資滲透比例較高。外資企業控制了我國大豆加工市場75%的份額,僅ADM、Bunge、Cargill和Louis Dreyfu4家公司就控制著我國大豆進口80%貨源。一方面,外資滲透使得大豆國內價格制定缺少自主權;另一方面,我國政府頒布的大豆種植補貼政策也同時拉高了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就目前來看,越來越高的進口依存度決定了大豆國內價格和國際市場價格的聯系會越來越緊密。
  4.最惠國待遇助長巴美阿三強鼎立。最惠國待遇原則的實質就是大豆進口關稅的無國別差異,其實更有利于大豆生產強國發揮貿易比較優勢。美國、巴西、阿根廷一直是全球前三大大豆生產國,每年出口的大豆數量占全球大豆出口總量的比例高達80%以上。1996年至今,美國、巴西、阿根廷也一直占據著我國大豆進口來源國三巨頭的位置。我國進口大豆95%以上來源于這3個國家,而且越來越向這3個國家集中,三強鼎立的局面難以撼動。   三、基于關稅制度演變的大豆行業發展建議
  《農產品協定》所確定的自由貿易進程,對于我國進口依存度高且進口從價征收低比例關稅的大豆產業發展存在著現實危害。在世界貿易組織農產品加入承諾原則上不能更改的前提下,我國大豆產業只能從供需源頭入手,通過提高自給自足率來解決過度依賴進口的問題。
  1.擴大進口國別,規避貿易風險。我國大豆產業很難在短時間內提高產量,保證國內大豆供應仍需依賴進口。然而中美貿易戰也告誡我們大豆進口不能過于依賴某幾個國家來,過度依賴帶來的風險是巨大的。巴、美、阿三國雖然壟斷了世界大豆出口市場,但近年來也出現了不少新興國家,例如烏拉圭和加拿大。因此,可以考慮增加這兩國的大豆進口份額,“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避免大豆進口對巴、美、阿的過度依賴。
  2.引進先進技術,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大豆進口量激增國內供給不足是直接原因,提高產量才是解決供不應求問題的最終辦法。要加快大豆種植技術、種植工具等方面的創新和研發,引用國外輪作耕種、免耕種植法等先進技術,通過現代化耕種技術來提高大豆單位面積產量??萍际钦衽d大豆產業的最根本的方法,積極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同時進行本土科技轉化,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大豆種植單位面積產量增產乏力的困境。
  3.完善目標價格補貼,提高大豆種植收益。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直接提高了大豆的收購價格,但施行效果還不盡完善。市場價格收集系統不以農民為基礎,而以加工業收購價特別是壓榨公司的收購價為主要依據,導致目標價格定價還是過低。建議在收集可靠大豆市場價格的基礎上適當提高目標價格,適當提高大豆種植受益,激發農戶的種植積極性。
  4.挖掘國產大豆潛力,延長大豆產業鏈。與國外大豆種植品種基本全被轉基因大豆覆蓋的情況相比,國產大豆品種全是綠色非轉基因大豆。市場對轉基因大豆質量安全問題的質疑為國產大豆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推廣機會。我國要積極建立自己的國產大豆品牌,提高國產大豆的知名度。同時,挖掘國產大豆在新型豆制品、保健食品等領域的潛力,開發高附加值的大豆精深加工產品,如大豆蛋白和大豆低聚糖精等,延長國產大豆產業鏈。
  參考文獻:
  [1]  崔道欣.入世后我國農產品關稅政策效應分析[D].上海:上海海關學院,2017.
  [2]  王琦.中國農產品關稅水平及結構分析[J].世界農業,2014,(1):100-106.
  [3]  朱軍凱.大豆進口關稅調整對中國大豆及相關產業的影響[D].重慶:重慶大學,2010.
  [4]  丁建軍.中國與美巴阿大豆比較優勢研究[J]中國商界,2010,(4):195-198.
  [5]  肖丹娜.中國大豆貿易地位及國際競爭力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10.
  [6]  吳峰.轉基因大豆進口貿易對我國大豆產業發展影響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4
  [7]  柳蘇蕓.我國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及其效果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17.
  [8]  程遙.中國大豆種植業發展的思考[J].大豆科學,2013,(5):711-713.
  [9]  張迪.我國大豆貿易格局變化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江南大學,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268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