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京津冀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新常態背景下,北京和天津的戰略定位已然明確,京津冀一體化建設步入了全新的軌道。同時,中國經濟正在飛速發展,世界經貿開始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不管是資源還是環境方面都出現了一些問題,這都促使我國開啟全新的發展模式??紤]到資源察賦、角色定位等方面的問題,北京、天津、河北在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上都有各自的特點,優劣程度不一而足,在機遇降臨的同時也潛在著諸多的危險,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謀求最佳的發展規劃,實現最大的利益。文章站在多個層面上對京津冀產業結構進行研討,并對京津冀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京津冀;區域產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在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需要解決很多問題,最為突出的就是在產業結構上的調整、升級和優化。必須要牢牢把握問題的實質,嚴格遵守產業分工要求、充分發揮各地區優勢、堅持合作共贏、注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在京津冀城市群建設的基礎上,著重關注區域優化和產業布局,盡可能改良經濟結構和空間分布,加快推動產業升級轉移,這必將是以后京津冀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的走向。
1 研究背景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的戰略目標,是國家和政府在歷史條件下做出的必然選擇,是經濟模式轉入新常態,緩解資源壓力、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盡可能推動經濟發展、改良現有區域發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是關乎國家區域發展的重中之重,不僅能夠顯著改善生產力布局,還能有效提高國家經濟發展的質量。在經濟結構優化和空間結構調整的基礎上,我們需要開辟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全新思路,盡可能總結出國家在處理人口經濟密集區域開發的新方式,進而達成既定的區域協調發展的要求。就當前而言,京津冀三地在產業的分工上還不夠科學,產業鏈也沒有實現閉環,即使在同一個區域發展也是不盡相同的,收入等級差別很大,各種規模的城市在發展上依舊不平衡,中心城市沒有發揮動力作用。要想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就必然要充分挖掘各區域的資源價值,多向發展,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相關要求下,遵守改革導向、創新驅動,建立試點地區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心中建立起合作共贏的意識,在完成創新驅動的同時,實現產業的結構優化,在宏觀角度協調京津冀的產業資源,將責任細化到三地,梳理產業的發展脈絡,在優化產業布局的同時,實現各區域之間的聯動,充分展現協同發展的力量,將各自的產業優勢最大化,實現良性的協調發展。
2 京津冀工業產業結構的相似性
在比較地區產業結構的時候會出現一種同構性問題,在這里我們定義,當他們的相似系數高于百分之五十就具有同構性。京津冀三地之間的產業結構就不會存在這種問題,二零一三年北京與河北之間的產業結構相似度有百分之三十六,并且之后的幾年相似度還在繼續降低。北京與天津之間的產業結構開始有著極大的相似性,但是在二零一三年之后就有著明顯的下降。但是河北和天津之間的產業結構相似性比較高,因為兩者基本都以工業為基礎,在最近幾年基本維持在百分之八十。這就表明,對于多數行業來說,京冀、京津它們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很多競爭性質,反而更多的是合作共贏。
京津冀一體化是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但是這其中就必須得解決河北天津之間的同構性難題,必須要避免它們兩者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惡性競爭的現象。
據了解,津冀兩地的主要產業基本都是黑色金屬加工、汽車制造業、石油加工及煉焦等,這也是同構性難題所在。在京津冀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國家有著諸多的政策紅利,必須要避免河北、天津將紅利撒向以上行業,這必然會使得市場走向失衡。與此同時,還應該根據當地的區域優勢,將這些產業進行整合,體現出比較的優點。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但是城市周邊依舊有很多制造企業,制造業集聚造成環境污染,顯然與北京的地理定位格格不入,這些行業必須要搬離首都,但是依舊可以留下研發單位。
3 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對策
經過對京津冀產業結構現狀的調研可以看出,京津冀三方基本都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河北和天津的第二產業有著同構性問題。為了發展的總體大局,必須要制定針對性的調整方案。
3.1 加快京津冀地區第二產業的轉型升級
產業轉型升級必須要緊跟技術創新步伐,近些年霧霾問題日漸嚴重、空氣指標越來越差,技術創新必須要堅持綠色環保的理念。北京作為中國主要的政治經濟中心,必須要憑借人才的優勢擔起行業研發的大旗,政府方面必須要充分體現政策扶持作用,以此促進產業的創新發展。與此同時,河北和天津將是產業鏈的制造區域,建議政府給予綠色產業企業政策紅利,誘使產業進行轉型升級。對于河北和天津產業同構性問題需要重點關注,防止兩地將政策紅利傾斜到同構性企業,打破市場原有的平衡。需要在宏觀層面上進行戰略調整,充分發揮當地的區域優勢。
3.2 發揮京津冀各自資源稟賦優勢并提升產業分工層次
就當前而言,京津冀區域產業合作基本都是垂直分工模式,搭建的是以多個制成品為中心的有較強依存性的產業合作,這是不同發展水平區域之間的最佳合作模式。今后,要在垂直分工的基礎上,再延伸出水平分工,并逐漸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后者之上。
北京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它的高精尖發展性質,必須要將現代服務業發展放在第一位,著力推動高新技術創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現代制造業。推動都市型農業的發展成型。在當前的服務行業開始更加關注知識型服務業,在增大服務功能的同時,加大產業的輻射力度,穩步推動金融、文化、科技服務等行業的發展,大力促進有充足戰略空間的旅游業等新興行業的發展。進而提高行業競爭力,加大自主創新能力,著重發展以軟件研發、信息服務為核心的高科技產業,以生物科技為主的高新產業,盡早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志性產品。
國家希望天津市創建擁有知識產權的現代化制造業基地,著重發展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用于出口的中高檔轎車以及環保節能車等。需要重點搭建配合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行業,建立更多功能性的物流公司,推動搭建物流集散網絡體系,盡快建立會展經濟。在當前基礎上升級優化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培養形成更多的區域性金融市場,讓區域合作過程中金融行業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河北地域必須要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在現有產業的基石上,盡力升級特色產業創建功能性城市。推動技術改造的步伐,加快工業信息化的進度,在循環的角度上加大資源利用率,實現現代工業化,同時發展已有的優勢,升級優化鋼鐵、化工等原有行業,實現材料的技術升級,并將原料的加工程度進一步提升;提升現有的加工制造水平,進一步強化生物制藥、設備、紡織等行業的市場競爭力;將新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優化升級;在原有能源工業的底子上,大力推動互聯網信息、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將整個行業的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著眼于前景光明的物流、文衛、旅游等方面,充分挖掘它們的潛在價值,創造出獨特的經濟增長點;對傳統農業進行優化,在確保農業關鍵地位的前提下,培育其綜合競爭力。
3.3 增加北京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對津冀的外溢效應以提升區域整體經濟實力
京津冀區域屬于國家重要的經濟大區,在生產服務研發和銷售方面大有可為,這一點對于京津冀地區的發展尤為關鍵,必須要充分展現出來,在產業鏈上必須要從研發創新的源頭開始抓起,再落實到加工制造,以及之后的配套服務。北京與天津發展較快,需要將技術、資金等向河北輻射,進而帶動河北地區的發展,全面提升河北的制造業,盡快地將京津地區的科技成果轉化出來。在京津區域有著諸多科研創新活動,我們可以借此帶動京津冀的制造、電子信息等行業的全面升級,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不僅如此,北京和天津還需要關注研發的配套服務,將京津冀地區產出的高端制造產品銷往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大力提升京津冀產業園在全球的經濟地位。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區域戰略定位,將北京打造成全國政治、文化、科技、國際交流中心,驅動全國發展;將天津打造成國家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國家航運中心、金融創新模范區域、改革的積極響應者;將河北打造成國家現代商貿物流中心、新型城鄉關系示范區、產業轉型試點區域。
4 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規定,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區域定位已經完成,京津冀一體化已經開啟了一個嶄新的篇章。此時,中國經濟已經經歷了飛速的發展,世界貿易平衡逐漸被打破,資源與環境問題頻繁出現,這使得中國必須要進行產業轉型。對于京津冀一體化而言,必須要解決轉型過程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優化的問題??紤]到京津冀三者在資源察賦、發展階段、角色與定位上各不相同,所以其在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中面臨的問題也是不同的,由此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自然也就不同,這也必將出現不同的利益訴求。至于如何在實現京津冀一體化時,既尊重客觀經濟發展規律,又能展現各自的價值,優勢互補的同時能夠實現雙贏,是我們必須要仔細探討的重要理論、實踐與政策課題。
參考文獻:
[1]吳士鋒,王文紅,吳小曼,等.新常態下京津冀會展產業空間結構優化及經濟增長研究[J].河北企業,2016(4):47-48.
[2]任偉峰,馬英杰.促進京津冀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財政政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5,36(22):17-18.
[3]陳鳳新,賈啟慶,邱鳳霞.京津冀區域產業結構協調發展探討[J].網絡財富, 2010(4):84-8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74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