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邊貿易體制與區域貿易安排的關系與前景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采取科學系統措施以優化區域貿易安排、多邊貿易體制并存的經濟發展格局極有必要和意義。本文在概述多邊貿易體制與區域貿易安排之間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了多邊貿易體制應對區域貿易集團影響的對策,同時就前景問題做了分析。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多邊貿易體制;區域貿易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經濟相互依存與聯系,面對區域貿易安排、多邊貿易體制并存的經濟發展格局,采取合理措施推動兩種國際貿易體制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區域貿易安排為多邊貿易體制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對體制帶來的挑戰不能忽視,影響體現在多哈回合、WTO規則違背、非歧視原則等方面。多邊貿易體制應對多種挑戰,還需從兩體制關系調節、體制規定完善、加大區域貿易集團運作監管力度等措施入手,切實推動區域貿易安排,實現多邊貿易體制這一目標的發展步伐。
1 多邊貿易體制與區域貿易安排的關系
區域貿易安排產生與發展于多邊貿易體制,兩者興趣背景近似,體現的原則與目標保持高度一致性,多邊與區域談判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共同推進著全球貿易自由化進展。同時區域貿易法律制度,實現了對多邊體制的補充,但區域貿易協定,也為多邊體制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
1.1 對區域貿易安排的約束
1.1.1 從GATT第24條規范入手分析
關貿總協定對關稅同盟、貿易區的協議進行了明確界定,提出了多種限制條件:一是約束同盟與貿易區設立目的應是為促進達到經濟一體化與提高自由貿易便利度,而不是聯合對外界WTO成員的貿易阻礙;二是關稅不得超出同盟前的關稅,貿易規章不能嚴于同盟前,超出應給予補償;三是對實質關稅、限制貿易規章要求取消;四是參與關稅同盟與設立自由貿易區的成員,或是過渡安排WTO成員,WTO需第一時間明確。對區域貿易安排的約束,能夠減少對全球自由化貿易的負面影響。但這一規則實施形式化特征明顯,且嚴重缺乏對安排的監督審議相關規定,受審議臨時性特征影響,監督執行力的強制性相對弱化。區域貿易協定對烏拉圭回合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雖然提供了審查相關依據,但審查標準、程序、審議機構等并未落實,面對不斷變化的區域貿易安排格局,在實踐中的應付形式更加明顯。WTO 為彌補審查的不足,區域貿易協議委員會應運而生,對百項貿易協定展開了有利審查,協商成果顯著,但成員審查觀念不一,導致協定審查無果。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與GATT規定內容含糊界定、成員觀念矛盾等因素有關。而《關于解釋1994年GATT第24條的諒解》規范的頒布,彌補了以往規范的不足。
1.1.2 從GATS第5條規范入手分析
該規范圍繞經濟一體化理論,對服務貿易區域性矛盾展開了明確界定:一是要求將大量部門范圍這一協定歸置其中;二是對締約方提供國民待遇,取消歧視性措施;三是致力于對協議締約方貿易自由的推動作用,盡可能的減少對第三方的貿易阻礙;四是對協議成員方,提供附條件的不歧視措施、待遇;五是獲取貿易利益的成員方,不得從一體化協議內要求補償。六是針對此類協議的審查,由服務貿易理事會負責。該條規定生效時間短,仍存在審查機制與協議模糊界定等問題,對此實踐爭議較大。
1.1.3 從GATT第四部分入手分析
東京回合形成“授權條款”成果,將發達國家提供給發展中國家的差別化待遇,以條文形式進行界定,規避了最惠國條款、申請豁免義務的限制,WTO對區域貿易集團運作的關注度較高,從《新加坡部長會議宣言》等規定上可以體現。在多邊貿易體制運作中,WTO處于核心主導地位,隨著區域貿易協議的發展,與多邊貿易體制的融合性越發明顯,兩種兼容關系也逐步被確認,為多邊貿易體制、區域貿易集團關系矛盾處理,提供了基礎保障。
1.2 對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作用
多邊貿易體制成員在利益需求與經濟實力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增加了協商難度與談判時間成本,而區域一體化恰恰相反,對此,在區域范圍內推進多邊體制發展效果更加理想。多變體制發展一度脫離了關貿總協定的約束,為獲取多邊體制外的利益,力求提高區域經濟一體化集團的地位。小范圍的投資談判,相比較于全球多邊貿易談判,更容易達成協議,進一步反映了區域一體化發展停滯不前的現狀。多邊體制對區域貿易集團發展有一定約束作用,對此,常出現打破制度常規的現象,體現在《信息技術協議》等方面,在關稅限制、部門自由化進程等方面突破了發展瓶頸,更利于貿易自由化高水平、高程度目標的實現。多邊體制規則在摸索實踐中推行了區域貿易集團,也是區域主義為政策深化、拓展貿易自由的試驗場所,NAFTA的金融服務協議是其政策深化的主要體現。區域貿易集團在不違背多邊體制原則的基礎上,所制定的發展規則,對GATT/WTO多邊體制規定完善有著現實意義。
2 多邊貿易體制應對區域貿易集團影響的對策
2.1 調整關系
從區域經濟一體化入手分析,作為經濟全球化的組成部分,對組織經濟利益有顯著的獨享性特征,增強世界經濟自由度的同時,與經濟全球化保持對立,不利于經濟全球化的現代化發展,但在其他方面兩者保持統一關系。切實發揮其對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作用,還需弱化其組織排他性、利益獨享性等特征,增強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開放性,確保其在多邊體制限制內良性運作。而多邊貿易體制方面,也需加大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監督、引導力度,切實提高WTO協議的執行成效,使其負面影響逐步弱化。切實加強WTO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審查意見限制力度、審查標準與程序完善力度。
2.2 優化多邊體制
兩體制間的發展問題,除貿易集團內部規定不完善外,也與多邊體制運轉緩慢有關。各區域貿易集團在處理程序等方面存在差異,使得審議矛盾增加,需進一步約束集團審議程序、規則的統一性。多邊體制的審查標準未明確界定,需在談判中將“合理期限”框架引入到GATS第5條審查標準內;將“實質上所有貿易”內容界定在GATT 第24條規定內。設立自由貿易區后,需按照成員最低水平設立關稅。弱化集團的貿易歧視性與反傾銷措施,逐步消除非關稅阻礙。優化工作組業務流程,提高審查報告的真實性與權威性。 2.3 完善定期報告制度
多邊體制在實踐中的逐步暴露,注重審查臨時協定,忽視協定執行狀況監督的現象普及。定期報告審議意見、處理未提高區域貿易安排報告的措施等方面未明確界定。需加大集團定期報告體系的完善力度,確保區域貿易安排在可控范圍內,提高集團運作的制度化與透明度,促使集團在多邊體制監控下正軌運作。
2.4 優化爭端解決機制
優化GATT/WTO爭端解決機制,對調整集團與多邊體制關系意義重大;對此,要求集團嚴格按照“區域集團辦法”程序處理內部矛盾。為確保該權力運作的有效性,需加強對處理程序的監督。要求集團爭端解決報告、程序,應與GATT/WTO宗旨相符。對于無法解決的爭端,需提交并按照GATT/WTO相關規定處理。
3 多邊貿易體制與區域貿易安排的前景
GATT/WTO 多邊貿易體制,作為全球貿易規則的主導者,區域貿易自由化是該體制的體現、補充。兩體制是實現貿易自由化的主要渠道,區域貿易安排相比多邊體制更容易實現且靈活,為多邊體制完善有積極促進作用。后者作為區域貿易安排的終極目標,為其實現提供了紀律約束。在各種制度的約束與推動下,區域貿易安排逐步向高程度貿易目標、探索統一規則標準的態勢發展。尤其是RTA的出現,對多邊體制的規范起到了拓展作用,內在模式受規則影響較大。各國 RTA在處理關稅自由化問題的對策也存在差異,通過國家聯盟,形成了RTA獨特模式,地理區域化特征更加突出。如NAFTA在服務、投資領 域推行的負面清單模式,亞洲推行的正面清單模式,歐盟則推行混合模式。同時大部分RTA在原產地規則上,多采用NAFTA或歐盟模式。
綜上所述,多邊貿易體制的推行,對世界經濟繁榮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但貿易摩擦從而退卻,使得多邊體制作用發揮受限。而區域貿易安排發展勢頭正猛,兩體制間的取代等問題越發普及,但無論如何發展,區域貿易安排終究會回歸多邊體制,實現各國貿易利益最大化。這對于我國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實施自貿區戰略有現實指導意義,對此,加強此方面的研究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尹政平,杜國臣,李光輝.多邊貿易體制與區域貿易安排的關系與前景[J].國際貿易,2017,(07).
[2]張悅,崔日明.中國在國際服務貿易規則演進中的角色變遷[J].貴州社會科學,2018,(03).
[3]崔紹忠.當前多邊貿易體制面臨的困境與應對之策[J].國家治理,2018,(29).
[4]屠新泉.我國應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積極推進全球貿易治理[J].國際貿易問題,2018,(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74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