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愈演愈烈,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想要穩固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促進綜合國力的提升,就應該有效查找到當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不斷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從而為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主要研究為助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經濟發展;競爭實力;創新能力;策略
0 前言
科技創新是助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因,因此,為了實現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的發展戰略,應該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將新的經濟增長點轉移到高科技創新研究等領域,縮短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差距。在構建知識產權和專利制度的同時,加大在科技領域方面的投入力度,從而為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 我國科技創新的背景分析
1.1 以堅實的經濟基礎為后盾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強。根據美國發布的《科學與工程指標》分析,我國已經憑借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大國。高技術含量論文以及高科技制造業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數據依據。對比2010年,我國科技研發支出已經翻了一番,科技類論文的國際引用量已經超過英國和德國,位居世界第二,專利發明近400件,國際科技貢獻率同比增長57%,一大批高水平的、專業的科技成果驚艷世界。這些成就都為我國科研創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科技技術的進步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是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加強的表現,同時也是助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1]。
1.2 科技發展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從世界多極化的角度來看,大多數發達國家在構建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的過程中,在科技研發方面投入的資金量巨大;發達國家科研成果占全世界比重為70%以上;而且發達國家科技對外依存度較少,內部供給已經完全能滿足本國科研發展。相對比我國高精尖自主品牌的出口的占有率不足10%,高端技術的對外依存率高達50%以上,雖然我國世界排名位于前列,但是人均科研占有量卻寥寥無幾,各項指標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科研創新方面還不足,核心技術和高端科研水平較低,還未形成以知識經濟為主體的產業化結構,社會矛盾依然突出。
1.3 科技創新的主力軍變成了中小企業
從科技創新的角度來講,企業是科研的主體,同時也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但是從目前科研成果擁有量來講,雖然大企業的生產力依然雄厚,但是隨著我國不斷出臺支持企業創新創業的各項政策,中小企業也不斷改革創新技術,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空前的進步。尤其是近幾年,我國各級政府對中小企業均提供了科研優惠政策,無論是資金扶持力度還是高端設備的引進,都基本上滿足了中小企業科研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今天,社會需求逐漸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知識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都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大的科研創新環境,這些企業也逐漸成為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的動力。
2 影響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問題分析
2.1 未能擺脫對發達國家先進技術的依賴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我國在科研創新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是當前依然未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科研道路,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在進行科研創新的過程中,過于依賴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不僅科研成本較高,而且還缺乏知識產權,在國際科研會議上的話語權不足。同時,由于長期引進國外先進科研技術,對本國自己科學研發的重視程度不足,常常忽視了一些具有獨特性的創意和想法,沒有長期穩定地培養年輕化的科研力量,導致我國科研創新水平的國際競爭力不足。例如,我國的計算機軟件和芯片,原核大多都是從國外進口的,而引進之后的仿造品層出不窮,也使得我國科研創新能力受到了眾多質疑。
2.2 企業在科學研發中投入的經費不足
任何科研成果,在進入正式研究之前,都需要充分的資金予以支持,包括組建高端科研小組、制定研發計劃、引進先進設備、租賃實驗室等。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部分企業認為科研成果固然重要,但是整個研究創造的周期過長,成功率還較低,投入的資金到最后可能直接打水漂,很多企業都不愿意冒險。雖然政府或相關單位能夠根據科研水平的現狀,對企業予以一定的政策傾斜或政策支持,但是都不是長遠之計,想要獨立研發就需要加強融資水平,甚至很多企業只有在保證能研發出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才敢投資建設,這樣一來不僅耽誤了科研創新的時間,寶貴的創意也可能隨時流失,最終成果夭折。
2.3 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
雖然我國當前科研成果擁有量已經居世界前列,但是大部分科研成果都無法得到市場的認可,科研成果的屬性和功能與經濟市場的發展需要明顯不符,甚至一些科研成果并不具備專業的市場化運作資格。雖然創意很好,成果產出率也較高,但是在應用前景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足。除此之外,我國目前依然缺乏專業的市場需求和創新成果供給的溝通平臺,研發企業在開發產品之前并未考察市場現狀,導致成果缺乏現實意義,無法立足于市場,最終只能直接被市場淘汰[2]。
2.4 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不完善
企業研發機構在進行科研成果創新的過程中,大多會申請自主知識產權,以引導整個科研成果的市場方向,從而刺激產業鏈條的自主創新,成為市場的引導者。其中,專利申請的數量以及認定資格,是保障企業生產研發實力的有力證明。但是企業想要申請專利,就需要保持較大的投資和較長的研發周期,這對于企業的經營發展來說又是不小的挑戰,因此部分企業往往會選擇一些風險小、周期短、投入少的科研項目,雖然成功機會大,但是卻明顯不夠達到申請專利的資格。再加上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不夠健全,專利制度還存在完善的空間,針對一些弄虛作假的情況,相關部門的監督行為嚴重滯后,這些都說明我國的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還沒有十分完善。 3 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策略
3.1 營造鼓勵科研創新的社會化環境
從全世界的范圍來講,科技創新都是一項高風險、低成功率的活動,尤其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企業想要提升自身的研發能力,培育高素質、高質量的研發人才隊伍,就應該依托自身的優勢,用優質科技研發方案向社會證明想要創新的決心,從而提升自主創新的能力。同時,政府以及相關單位也要積極引導這些企業走向成功,為其創造良好的研發環境,其中包括法律環境、投資環境以及政策環境等。使企業即使面對失敗也能夠有所保障,在先進企業文化的引導下,提升其自主創新的水平。除此之外,科研需要在良好的環境下才能催生出更優質的成果,因此相關部門也應該大力推崇健康的企業研發文化,在弘揚企業家、創業家和發明家精神的同時,為企業的科研工作提供精神支柱,從而為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3.2 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升級
想要檢驗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是否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需要去考察科技創新項目是否成功,這其中一項重要的指標就是該項目是否具備市場轉化的條件。只有將科研項目真正投入到市場當中,才能產生效益,在彌補科研成本的同時,提升我國綜合競爭實力。具體來講首先,構建完善的科研成果供給與市場轉化交流的平臺,突出創新成果的市場化優勢作為宣傳的重點,以此滿足消費者或企業生產二次科研創新的需要。其次,在大批量生產之前,應該進行試點測驗或試銷,根據市場反饋結果再進行二次營銷,以保證最終的收益。最后,政府在其中也應該完善科研投放市場的補貼力度,以推動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升級,為整個經濟市場帶來新鮮的動力,從而提升科研成果的國際影響力。
3.3 基于科技創新構建多元化的融資服務模式
想要提升我國綜合科技創新能力,就應該鼓勵并扶持中小企業加入科研創新的大潮,有效解決其融資面臨的問題,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首先,政府應該加大科研創新扶持力度,加大政策的傾斜程度,增加創新項目的類型結構,使中小企業可以在自由選擇的環境中強化自主研發能力,從而為經濟市場的發展以及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其次,對企業的科研流程進行保險支持,一旦失誤或失敗,能夠有后續的保障,免除后顧之憂。最后,有效簡化知識產權的抵押環節,對知識產權進行債券化處理,以此保障企業的經濟效益[3]。
3.4 科學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想要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最本質的任務就是要完善科技創新體制的建設,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高精尖科研創新體系,包括產學研科技創新結構升級系統、科技與教育發展并存的創新研究系統等,在大數據互聯網的扶持下,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升級,使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所創造出的產品能夠真正流通于市場,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同時,還應該構建完善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強化人才隊伍的建設,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提供堅實的保障,以此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4 結束語
為了提升我國的綜合競爭實力,科技創新是必然選擇,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不斷提升創新意識,在保存科技創新實力的同時,為市場的發展和經濟的建設提供動力。除此之外,高校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也應該夯實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創新實力,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的同時,為科研創新輸出源源不斷的人才力量,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楠.“新經濟”背景下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研究[J].農家參謀,2019,(05):220-221.
[2]黎昔柒,龔蕾,王廣贊.論新時代科技創新思想及其現實意義[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1):9-15.
[3]夏永.“新經濟”背景下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8,(34):177-17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75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