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項目融資現狀與融資模式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各國互聯互通,是沿線國家共建“一帶一路”、推進全球化的關鍵舉措,而融資問題始終是關系到基建項目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筆者利用數據及案例,對“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的特點、來源和模式進行研究,并以典型的交通類基礎設施項目為案例,對不同融資來源在項目中的具體表現進行統計分析,包括資金占比和融資模式等,并針對投融資體系和相關金融機構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融資;案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4-0035-04
為響應“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政策,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投融資有了極大改善,如在國際鐵路貨運方面,為實現貿易融資形式多樣化,重慶西部物流園聯合入園企業和金融機構于2017年10月成功開具第一單鐵路信用證,實現了鐵路運單項下進口信用證融資,并積極向沿線國家宣傳,獲得各國認可,提高了國際結算效率。2018年3月23日,中歐班列(重慶)載著12臺平行進口車抵渝,首次實現以鐵路信用證作為國際結算方式批量化進口平行車,此舉為陸上國際貿易結算和融資掃除了障礙。
但由于沿線發展中國家整體經濟水平較低,金融市場不夠發達,資金供給嚴重不足,有關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錯配的問題仍然是根本性問題,只有進一步探究當前經濟背景下在建的基建項目投融資的效果,挖掘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方法,才能促進“一帶一路”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于基礎設施項目資金問題,目前的融資來源主要分為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筆者在細分兩類融資來源、總結“一帶一路”基建項目融資特點的基礎上,以交通類基礎設施項目融資案例為主體,利用具體項目數據對融資來源、各融資渠道在具體基建項目中的占比和表現進行分析,得出“一帶一路”基建項目融資特點和投資偏好,并提出針對性建議。
一、“一帶一路”基建項目融資特點
?。ㄒ唬┵Y金需求量大,涉及多國家多幣種的跨境金融合作
首先,近年來沿線國家經濟有所增長,亞洲開發銀行(ADB)將其2018年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從5.8%上調至6.0%,南亞是亞太地區增長最快的地區,將其2018和2019年的增長率分別定為7.0%和7.2%,在此經濟環境下,必定會加大相關基礎設施的投入。其次,“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多方支持,項目不斷增加,所需資金也迅速增多。根據ADB的預測,未來10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需要8.22萬億美元,即每年需新增投入8 200億美元基建資金。此外,由于“一帶一路”包含的范圍十分廣闊,截至2018年5月,中國“一帶一路”網披露的沿線國家已有72個,在合作中必將面臨跨境支付、多幣種交易結算的情況,傳統的銀行國際結算業務和小額匯款已無法滿足當前的支付需求,這為跨境支付和跨境電商的興起創造了條件。
?。ǘ┗ㄖ芷诤屯顿Y回收期較長,收益較低
基礎設施建設多為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是為全社會的生活提供保障,建設工程非常龐大,建設周期長,因此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投入使用,而且由于基礎設施所具有的公益性特征,建設成本高而經濟收益低,帶來的大部分是社會收益,投資回收的難度也高,比如地鐵等基礎設施,幾乎每年都處于虧損運營狀態。
(三)存在不可忽視的隱性或顯性風險
首先,基建周期長意味著未來的風險較大,可能會難以吸引到多元化金融機構和市場資金的投資;其次,“一帶一路”沿線有不少政治經濟形勢不太穩定的國家,除了需要面對項目本身的風險外,還需要面對國家經濟社會動蕩帶來的風險,此類風險較難管控,也會導致許多投資方在投資時存在諸多顧慮或資金錯配問題,融資形勢愈發嚴峻。
二、基建項目融資來源探析
基礎設施項目融資來源分為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兩類,公共部門融資的提供機構包括國家和地方政府、國內政策性銀行(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專項投資基金(如絲路基金等)、傳統世界多邊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新型多邊開發金融機構(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以下簡稱亞投行),公共部門來源是基建項目最主要的融資來源;私人部門是指私人所擁有的企事業單位,來源于私人部門的融資屬于資本市場的股權及債券融資,其在“一帶一路”基建項目投資中參與程度較小,但實際上私人部門有時會比公共部門適合跨國投資,應當積極鼓勵。
以“印度班加羅爾地鐵軌道工程線路R6”項目為例,來說明各大基建項目融資來源在項目中的具體表現。項目開始日期為2017年9月1日,結束日期為2021年12月31日,具體內容包括:建造7.5公里高架橋和6個車站;建造14.5公里的地下隧道和12個隧道地鐵站;建設倉庫;建造隧道通風系統和環境控制系統。具體項目成本和融資來源如下。
從表1數據可知,該項目中融資的渠道主要有:印度政府、卡納塔克邦政府、亞投行和歐洲銀行,即融資渠道包括國家、地方政府和開發性金融機構,所有的融資來源都屬于公共部門。該項目估計費用為17.85億美元,卡納塔克邦政府出資6.12億美元(34%),是最大的出資方,歐洲銀行提供兩筆主權貸款,共計5.83億美元(33%),亞投行提供3.35億美元的主權貸款(19%),最后由印度政府出資2.55億美元(14%)。
三、基建項目主要融資模式
?。ㄒ唬〣OT模式(建設—運營—移交)
BOT融資模式指東道國政府或地方政府與項目發起人專設的項目公司簽訂特許權協議,授予項目公司負責基建項目投融資、建造、經營和維護的權利,在特許期內,項目公司擁有投資建造設施的部分所有權,可向使用者收取適當費用來收回自身承擔的成本,償還貸款。特許期滿后,項目公司將設施無償移交給東道國政府。BOT模式下,投資者一般要求政府保證其最低收益率,一旦特許期內無法達到該標準,政府應給予特別補償;利用資產(主要是基礎設施)進行融資,具有無追索權項目融資的典型特點,建成項目投入使用所產生的現金流量成為償還貸款和提供投資回報的唯一來源。 BOT模式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不同的優點。對于發達國家可做到:減少政府債務和赤字;提高私營機構的效率。對于發展中國家存在以下優點:幫助政府承擔由經濟發展推動的對基建的強勁需求;加速促進技術轉移和效率的提高。但由于BOT項目投資大、期限長、實施條件嚴苛,因此風險較大。
?。ǘ㏄PP模式(公私合作制)
PPP模式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形成的一種合作關系,合作建設基礎設施項目或其他公共服務設施等,通過簽署合同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利用合作保證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有利的結果,即“1+1>2”。該模式是為彌補BOT模式的不足而發展起來,一般形式為:政府部門與項目中標單位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SPC)簽訂特許合同(SPC一般由中標的建筑公司、服務經營公司或對項目進行投資的第三方所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SPC負責籌資、建設及經營,其從基礎設施所獲得的收益用來償還貸款、債券等融資工具的利息,并向SPC的股東或合伙人分紅。
PPP融資模式有以下幾點特點:是一種新型融資模式,以項目為主體,根據項目預期收益和政府扶持力度安排融資;風險分配合理,在項目初期就可實現風險分配,且政府分擔部分風險,從而降低了融資難度,提高了融資成功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使民營資本得到相應的補償;有利于減輕財政負擔,轉變了政府在基建中扮演的角色。
四、“一帶一路”基建項目融資情況的案例分析
以六個與公共交通相關的典型基礎設施項目為主體,介紹各自的融資來源,探究“一帶一路”基建項目融資的現狀和問題。數據來源于亞投行官網,經手工整理計算取得,融資金額以百萬美元計。
?。ㄒ唬┯《裙埠蛧醒氚钷r村互通項目
項目由印度中央邦政府(GOMP)和中央邦農村道路發展局(MPRRDA)聯合組織實施,起止時間為2018年5月15日— 2022年12月31日,項目由四個部分組成:一是道路升級、建設和維護;二是制度建設;三是道路安全管理能力的發展;四是設計、實施和管理支持。項目預計耗資5.02億美元,融資計劃包括三部分:一是由中央邦政府投入1.52億美元(30%);二是從亞投行獲得1.4億美元主權貸款(28%),貸款最終期限為25年,包括5年寬限期,支付與銀行標準利率有關的國家主權貸款標準利率;三是從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獲得2.1億美元主權貸款(42%),期限為25年,包括五年寬限期。該項目融資的金融機構分別為亞投行和世界銀行,融資模式為發放貸款。
?。ǘ┌⒙K丹國港口商業碼頭和運營區開發項目
項目由阿曼蘇丹國經濟特區管理局和杜古姆特別經濟區管理局聯合組織實施,目標是幫助杜古姆港口捕捉其全部經濟潛力,通過提高運輸效率、加強物流服務,促進礦產出口,降低供應鏈交貨時間和成本。項目為商業碼頭建設所需的基礎設施,包括港口通道、貨物儲存、終端建筑和操作區設施建筑,起止時間為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項目成本為3.53億美元,由亞投行提供 2.65億美元貸款(75%),貸款期限為25年,包括5年寬限期,以該銀行標準利率為基礎,杜古姆經濟特區管理局出資0.88億美元(25%)。該項目涉及的融資金融機構為亞投行,融資模式是發放貸款。
(三)印度—班加羅爾地鐵軌道工程
項目由印度政府和卡納塔克邦首府聯合組織實施,目標是提供高效率和高容量,計劃如下:1.建造7.5公里高架橋和6個高架站;2.建造14.5公里地下隧道和12個地鐵站;3.建設倉庫;4.隧道通風系統和環境控制系統。起始時間為2017年9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項目成本為17.85億美元,由印度政府投資2.55億美元(14%),卡納塔克邦政府投資6.12億美元(34%),亞投行提供3.35億美元(19%)主權擔保貸款,歐洲投資銀行提供兩筆主權擔保貸款,A筆為3.5億美元(20%),B筆為2.33億美元(13%)。該項目涉及的融資金融機構為亞投行和歐洲投資銀行,融資模式為發放貸款。
(四)格魯吉亞巴統雙車道公路項目
項目由格魯吉亞交通部和區域發展和基礎設施部門聯合組織實施,目標是改善格魯吉亞東西向公路沿線的區域互聯互通和道路交通效率。項目將建設一條約14.3公里長的新雙車道公路,位于一條貫穿港口城市巴統的東西高速公路的關鍵路段。起止時間為2017年7月—2022年12月。項目所需總成本為3.152億美元,由格魯吉亞政府投資0.872億美元(28%),亞投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各提供1.14億美元(36%)主權貸款。該項目涉及的融資金融機構為亞投行和亞洲開發銀行,融資模式為發放貸款。
(五)其他項目
巴基斯坦國家高速公路M-4項目:實施部門為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和巴基斯坦國家公路管理局,目標是為確保巴基斯坦各部分之間互聯互通,起止時間2016年6月—2020年6月。項目預計總成本為2.73億美元,融資來源包括從亞投行和亞洲發展銀行各獲得1億美元(36.6%)主權貸款,國際發展部(英國)撥款0.34億美元(12.5%),巴基斯坦政府投資0.39億美元(14.3%)。該項目涉及的融資金融機構為亞投行、亞洲發展銀行和國際發展部(英國),融資模式為發放貸款。
塔吉克斯坦杜尚別—烏茲別克斯坦邊境道路改善項目:實施部門為塔吉克斯坦共和國及其交通部,目標是加強亞洲公路網絡和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的塔吉克斯坦部分的連接和流動性,將修復和升級位于阿維肯納環路和杜尚別—烏茲別克斯坦邊境公路西門之間5公里的路段,起止時間為2016年12月—2020年12月。項目總成本為1.059億美元,融資來源包括亞投行提供0.275億美元(26%)主權貸款,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提供0.625億美元(59%)主權貸款,政府提供0.159億美元(15%)資金,該項目涉及的融資金融機構為亞投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融資模式為發放貸款。 五、項目融資總結與建議
以上列示的六大公共部門項目融資主要來源于政府、傳統世界多邊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及下屬銀行等)和新型多邊開發金融機構(如亞投行等),融資模式均為發放貸款。以上六大融資項
從融資比例看,對于交通類基建項目,政府投入已不占絕對主導地位,以往政府部門通常會提供高達70%的基礎設施資本投資,然而由于預算赤字和債務擔憂的加劇,許多國家的政府已減少了基建投資,平均政府融資比例僅在27%左右,占主導地位的已變成了亞投行這類新型多邊開發金融機構,其提供的主權貸款融資與世界銀行及下屬銀行提供的貸款形成互補。此外,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和專項投資基金等在“一帶一路”交通類基建項目融資中的作用尚待開發。
(一)構建多層次投融資體系
首先,“一帶一路”基建項目存在多種融資渠道,包括貸款、股權、債券、融資租賃及援助等。目前我國政府正在推動各國共同構建一個多層次的融資體系,為基建項目提供上述融資安排。當前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在項目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要想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機構體系,應引導商業性金融機構更好更快發展,推動此類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等)與政策性金融機構、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協調合作,發揮綜合作用。
其次,目前貸款融資是最常見的融資方式,應鼓勵多邊開發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多提供利率低、期限長的優惠貸款,一般的商業銀行也應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基建項目中來。股權投資是另一種常見的融資方式,目前市場上大多是投資期限較短的私募股權投資,但由于基建項目建設周期長,這些短期投資無法滿足資金需求。政府和銀行機構可將一些中長期專項基金向交通類基建項目傾斜,如絲路基金、中國—東盟投資基金等。
最后,目前基建項目融資來源大多是政府和各類金融機構等公共部門,但由于沿線國家大多是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且人口密度大的發展中國家,基建資金需求量大,資金需求與供給難達到平衡,因此必須引入民間資本,政府和有關部門需支持和鼓勵更多社會私人資本參與,如私營企業部門、養老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和保險公司等。PPP模式是一種鼓勵私人資本與政府部門合作的融資模式,可通過大力推廣和改進PPP融資模式來鼓勵私企與政府合作,使私人資本參與到“一帶一路”基建項目融資中。
(二)推動金融機構金融創新,增強風險管控能力
首先,建立金融創新發展理念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如通過促進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及提供綠色貸款來為“一帶一路”基建項目提供綠色融資保障,鼓勵各類金融機構使用創新型融資模式,積極參與基建項目融資。
其次,成立創新的產品體系,可針對基建項目成立專項的產品體系,開發相關的融資產品,如中國建設銀行就設立了“一帶一路”專項貸款審批通道,支持國內優勢企業在沿線國家進行基建項目建設。同時,亞投行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要融資平臺,其使命是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和其他生產部門,促進經濟發展,創造財富,改善亞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亞投行的金融政策靈活又實用,它提供主權和非主權融資,其中非主權融資包括私企、國企、次主權和市政公債等,還能提供廣泛的金融工具,如債務、股本、擔保、債券、信用增級、基金等,應充分挖掘亞投行的效能。
此外,在積極進行金融創新時還應增強金融機構的風險管控能力,增強風險預防意識,可運用金融工具優化資產組合配置來規避風險。金融機構應根據自身商業敏銳性審慎決策,實現同業互通,既要控制自身風險,也要幫客戶避免非效率投資的情況。在投資決策時,要甄別海外風險特征,防范國別政治及經濟風險,分析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理性開展項目投資。
[責任編輯:金永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2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