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國有企業“一股獨大”的股權改革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一股獨大”是世界企業的通病,不能更好地提高社會生產率,不利于資產分配,造成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現狀,在企業改革的探索中,單純的追求股權分散改革并不利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往往會造成更加不利的因素,加大社會貧富差距。通過從“一股獨大”的社會現狀出發,分析國外的失敗經驗,結合我國混改制度,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國企改革方案。
  關鍵詞:一股獨大;民營資本;社保轉化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3-0141-02
  一、“一股獨大”在全球的現狀分析
  從法理上講,一個企業的“一股獨大”是一家具有絕對控股結構或相對控股結構的股份制企業,無論其持股是否高于50%,都稱之為“一股獨大”。另一種觀點是,只有當股東權益超過50%時,它才能被稱為“一股獨大”。
  全球最大的家族企業數量占所有公司的65%-80%。根據美國500強企業1993年至2003年的數據,根據股東的年度利潤、資產回報率、年度收入增長和年度銷售額,發現177家表現良好的公司由家族企業經營,占總數的三分之一。
  中國絕大多數私營公司(包括許多知名上市公司)也是出現這種局面,如:世界貿易股份、雅戈爾集團、娃哈哈、三一重工,新希望等都是家族企業。此外,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者,港澳臺投資公司已經轉變為控股公司和獨資企業。[1]
  在國有資本占主導地位的形勢下,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中來,顯得動力不足。因此,國有企業應盡可能擴大非公有制資本,特別是民營企業的資本和股權比例。[2]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關鍵是改革“國有資本一股獨大”現象。[3]
  二、解決國有企業“一股獨大”的主要措施
 ?。ㄒ唬﹪衅髽I整體上市
  國有企業的整體上市將導致國有企業的一系列根本性變化。母公司將由國有獨資企業或持股公司向混合所有制公司轉變。上市公司法律制度和股權制度的深化,將促進國有企業“行政干預”和“行政偏向”制度問題的解決,為建立自我約束的治理機制和效率創造基礎,合理利用企業內部資源。
  自混改以來,中國國有上市公司數量穩定增長(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減少74家),國有資產占比大于50%的企業保持在25%-35%之間?!笆濉逼陂g主張國企的核心資產上市,到十八屆三中全會由上海市政府首先提出來的國有企業整體上市,國有企業的經驗逐漸成熟。上市的國有企業可以通過股權多元化和整體上市與股權激勵相結合,保護中小股東的投資利益。使得“一股獨大”的現象弱化。
 ?。ǘ┮朊駹I資本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深化民了營資本進入國有企業,調動了民營資本的積極性,允許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民營資本和國企資本在改革中各取所長,形成互贏局面,保證了國企資金的收益和民營資本的高效運轉。
  國有上市企業通過發行可轉債的形式吸收民營資本,僅2005年至2012年的8年時間,發行可轉債吸收民營資金近2萬億,民營資本參與國有資產的產權交易活動金額達到1 803億。
  民營資本和外資進入國有企業的戰略投資和產業投資,使國有企業的所有制結構得到調整,公司治理得到有效制衡。員工可以進入和離開,經理可以上上下下,工資可以增加和減少?;旌纤兄破髽I還通過績效激勵、靈活補償、員工持股和模擬股份制來最大限度地喚醒人力資本,[4]我們應該為資本所有者和工人建立一個責任共同體,共同分擔利益和風險。通過引入民營資本,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大增強,而國有資本規模、技術優勢、創新和管理的資本與外國資本的優勢已被有機地結合起來。顯著地降低了國企“一股獨大”帶來的不利因素。
 ?。ㄈ﹩T工持股
  自1992年開始,內部員工和法人所有權的試點股份制度促進了當時中國3 700多家股份制試點企業的發展。然而,隨著非法交易和上市后 “內部員工股票”的大量拋售等,國有資本一度退出競爭性領域,即使是產權交易過程中的評估黑洞也開始出現,員工持股的試點計劃停滯不前。
  截至2017年,全國已有27個省區市制定了員工持股實施細則,2016年在國資委首先展開10個國企員工持股的試點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據統計,歐冶云商員工持股、上海泛亞員工持股、中國電器院的員工持股、構力科技的員工持股、中鐵設計的員工持股比例分別為5%、8%、22%、25%、20%。通過員工持股,員工可以積極主動的工作,優化公司股權的性質,削弱國有企業的現狀。
  (四)資產重組
  加快國有大型企業內部的重組。要簡化企業組織,清理和整合下屬企業層次過多,采取關閉、破產、撤銷、合并,取消企業法人資格等措施。原則上,管理水平控制在三個層面。有必要完善大企業的母子公司制度,強化母公司在戰略管理、資本運作、結構調整、財務控制、風險防范等方面的職能。通過業務和資產的調整或重組,公司的整體優勢將發揮作用,實現專業化,規?;洜I。
  國企的資產重組型式多樣化,比如東方航空通過發行股份吸收合并上海航空、友聯股份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及股權交換吸收了百聯,上海醫藥的合并以及股份的合并資產方面,金浩股份首次公開發行 A股和股票掉期吸收了太行水泥的合并、南京鋼鐵和上海汽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實現整體上市、重慶百貨收購新世紀百貨、恒源煤電股份加現金方式購買煤炭資源、上海梅林發行股份購買食品資產、西藏城頭和象嶼股份借殼上市等。通過收購、置換、股權轉讓、資產剝離和場外資產合并重組國有資產。隨著混改的深化,截至2016年國資委建管的企業就減少103家之多,有利于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優化。
 ?。ㄎ澹﹪Y轉化社保計劃
  國務院最近發布了《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饘嵤┓桨浮?,決定從2018年開始,國家將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的大中型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國有股,以豐富社會保障基金,除公益類企業、文化企業、政策和開發性金融機構以及國務院另有規定外,轉讓比例統一為企業的國有股權。國有資本的配置,豐富社會保障基金,一方面,可以使國家社會保障基金的總儲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主要作用是大幅削弱公司集團的壟斷地位。   為了建立龐大的社?;饍洌瑖覍⒋_定轉移比例作為公司的國有股權。此轉移比例與以前的政策不同,這一次需要 “轉讓”所有國有股。事實上,從中國工農企業和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油、四大國有銀行的角度來看,轉移規模較小。通過國有資本轉讓,可以有效地改善國有企業一股獨大的局面,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改善現有的國有企業股權結構。
  三、混合所有制形式下的國企股權改革成效
  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應該在以下四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突破所有制鴻溝,解決“與誰混合的問題”;二是突破甩包袱心態,在改革發展潛力大的領域深入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三是突破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國有資本“一股獨大” 的障礙,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四是突破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思維誤區,形成共贏格局。
  通過各種所有制資本的大量混合,充分發揮了非公有制資本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改革中得到充分發揮。導致了制度與機制的“化學反應”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促進,從而實現了把資本的“形式混合”與制度的“精神融合”統一起來。
  作為首批改革試點企業,東航物流在2017年取得了良好業績,收入增長超過3%、利潤總額增長超過70%。東航物流成功引入了ProLogis、Debon Express等外資和民營資本,外資、中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業務骨干的持股比例達到25%。企業迅速完成授權管理、行政審議、分類考核等內部機制改革,實現了與民營資本和外國股東的戰略資本資源的有效聯系,開辟了整個航空物流產業鏈。
  第二批混合所有制試點中國聯通共推出了14個戰略投資者,包括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京東等民營資本,中國聯通集團持股比例由62.7%降至36.7%,集團公司的管理職能減少51.3%,省級分支機構減少205個,14個二級機構正副職退職,省級分支機構中層干部平均退出率為15%,實現了組織扁平、高效、減少內部資源消耗。與此同時,中國聯通已授予7 800多名核心員工限制性股票,總股份比例為2.7%,調動了最核心要素的積極性。[5]
  四、結語
  “一股獨大”是世界企業的通病,不能更好地提高社會生產率,不利于資產分配,造成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現狀。在世界企業改革的探索中,單純的追求股權分散改革并不利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往往會造成更加不利的因素,加大社會貧富差距。從我國的國情出發進行國企混改制度的研究,國有企業進行交叉持股,增大員工持股比例以及推出國資社保轉化方案,探索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國企股權改革方案,經過實踐證明,在混改制度下我國的國企改革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 昆.國有企業改革的分類與分流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7(7).
  [2] 左雪蓮,謝在陽.分類治理視角下國有企業股權結構優化——基于801家國有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12).
  [3] 楊衛東.關于商業類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考[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3).
  [4] 駱家駹,李昌振.國有企業改革:分類、設計及實施[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5).
  [5] 趙力斕,于敬如.我國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障礙及政策建議[J].對外經貿,2016(4).
  [責任編輯:龐 林]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293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