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北部灣經濟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思路及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全球性朝陽行業,有助于推動北部灣經濟區產業結構質量變革、技術創新效率變革、經濟引擎動力變革,對推進該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北部灣經濟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現狀,進一步剖析制約當地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瓶頸,借鑒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六大”發展模式,提出了北部灣經濟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整體思路和重點領域,并結合地區實際情況提出了促進其生物醫藥發展的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 北部灣經濟區;生物醫藥產業;壯瑤民族藥;醫養之都
  中圖分類號: F2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2.003
  生物醫藥產業作為一種將生物技術、制藥和生物醫學工程相結合的戰略新興產業,不僅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需求,還迎來了國家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一帶一路”建設和東盟合作深化的契機。然而,隨著醫藥監管力度的加強,傳統醫藥企業技術升級壓力持續凸顯。此外,環保污染治理全面鋪開,也進一步增加了傳統醫藥生產方式的環境成本風險。深入研究北部灣經濟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思路及對策,不僅有利于其新舊動能轉換和傳統醫藥產業轉型升級,也有利于發揮稟賦優勢,破解區域發展阻礙,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1 北部灣經濟區生物醫藥產業的基本態勢與制約瓶頸
   1.1 基本態勢
  經過多年的發展,北部灣經濟區初步形成了以南寧市為核心,玉林市為次核心,欽州市為重要增長極,崇左市、防城港市、北海市為增長節點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北部灣經濟區在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基礎方面,也呈現獨特優勢:一是蘊藏極為豐富的中草藥與海洋生物資源,包括北部灣經濟區在內的廣西自治區藥用植物資源約占全國的1/3,中草藥物種數量排全國第2位;二是擁有深厚的壯藥、瑤藥、苗藥、侗藥等中藥(民族藥)文化積淀,各類驗方單子多達10000余個;三是科研、產業、市場等基礎扎實,產業鏈條初具規模。
   1.2 制約瓶頸
  北部灣經濟區生物醫藥產業主要存在以下三大制約瓶頸:第一,區域產業整體規模偏小,龍頭企業帶動能力有限。截至2017年,北部灣經濟區尚未有生物醫藥企業入圍中國醫藥百強,上市公司數目也非常有限。第二,園區企業分散,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企業數量少、實現產值少、分布不集中,尚未形成規模效應。當前,除南寧市擁有較為完整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外,其他城市缺乏完整的醫藥產業鏈或專門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第三,產業鏈附加值較低,產品結構有待完善。經濟區生物醫藥產業附加值不高,差異化產品少,經濟區原料藥比重占80%以上,缺乏拳頭產品和有效的商業營銷模式。
  制約北部灣經濟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深層次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點:第一,營商環境亟待改善、投資活力不足,投資環境上表現為部分要素缺乏競爭力,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環境上表現為綜合配套水平弱,政務環境上表現為政務服務質量有待改善。第二,內生動力有待加強、新型動能轉換滯緩,一方面,藥材資源開發深度欠佳,已開發利用的中藥品種不到擁有量的10%;另一方面,壯瑤藥(民族藥)二次開發及更層次的深度開發不夠,企業研發動能不足。第三,扶持政策有待優化、規劃執行有待落實等。集中表現為生物醫藥產業規劃在執行中缺乏延續性,除了南寧市和玉林市有比較完整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外,區域內其他城市則略顯不足。
   2 典型經驗借鑒與發展思路
   2.1 國內典型經驗借鑒
  從全國來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典型經驗可以總結為招商引資方面借鑒湖北的招商先行模式,品牌構建方面借鑒貴州的業態創新模式,園區建設方面借鑒四川的三生融合模式,產業鏈條完善方面借鑒云南的云藥引領模式,區域聯動方面借鑒長三角的輻射協同模式,創新研發方面借鑒珠三角的引智并重模式等“六大”發展模式,這些發展模式可為北部灣經濟區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經驗借鑒。
   2.2 北部灣經濟區整體發展思路
  北部灣經濟區應積極實施“1349”發展戰略,即圍繞打造中西結合、內外兼修、種產共贏、醫養互融的中國西南“醫養之都”這一核心目標,基于以壯瑤藥為特點的發展核心區、南方生物醫藥集聚區、中國-東盟生物醫藥產業合作示范區“三大”區域定位,推進原料、研發、生產、市場“四大”重點領域建設,重點實施龍頭企業、招商引資、產業鏈條、金融支持、創新氛圍、人才升級、電商生態、合作模式、區域協同“九大”層面的重點舉措。
   3 北部灣經濟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四大重點領域
  依據前文提出的發展思路,北部灣經濟區應從原料、研發、生產和市場“四大”重點領域入手,打造生物醫藥供應鏈協同創新體系,推進北部灣經濟區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
   3.1 原料領域
  第一,建立優質種苗繁育基地。建立北部灣經濟區瀕危道地中藥材種質基因庫,加強物種保護。按照原料藥基地建設的要求,推動建設以南寧為代表的核心區域、以北海、欽州、防城港為代表的桂南,以玉林為代表的桂東南,以崇左為代表的桂西南道地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提升整體優質種苗繁育能力,保證中藥材種養殖業的種苗供應。第二,建設道地藥材種養殖基地。構建規范化、規?;兴幉幕兀晟浦兴幉纳a、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和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立覆蓋主要中藥材品種的全過程追溯體系,健全中藥材質量保障體系。第三,建立重大疾病原料藥種養殖基地。以南寧、玉林為核心區,布局建設一批國家基本藥物重大疾病原料藥基地。第四,建立種植技術培訓和人員輸出基地。加強中藥材高層次和國際化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形成中藥材優秀技術人員輸出基地。
   3.2 研發領域
  第一,提高中醫藥研發水平。依托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中醫藥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創新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模式,構建產學研用合作平臺、中醫藥實驗研究共享平臺,構建有效的研發人才激勵機制,提升科研成果轉化水平,突出壯瑤民族藥特色,加強藥企在中藥新藥、中藥二次開發、壯瑤民族藥制劑、壯瑤民族醫藥保健品等方向技術創新,推進中醫藥研發水平的不斷提升。第二,提高生物醫藥研發水平。堅持“因企制宜”的原則,通過創新醫藥研發模式、構建仿創結合研發戰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強研發風險防范與控制、優化研發人才激勵等手段,提升醫藥研發合作效率,構建“官-產-學-研-企”的多元化藥企研發模式,在化學藥、獸用化學藥、生物技術藥、海洋生物藥和生物仿制藥等領域實現突破。    3.3 生產領域
  主要從中藥制造業、化學藥制造業、生物技術制造和醫療器械制造業四種生產領域入手,推進北部灣經濟區生物醫藥企業生產向產業化、精深化、品牌化、集聚化方向轉型。一方面,在中藥制造業方面,促進中成藥產業向現代化、規?;较虬l展,引導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向精深化、集聚化方向發展,積極引進道地藥材提取、分離、純化等關鍵技術,拓展保健酒、藥膳、功能性食品、保健香袋等中藥保健產品。另一方面,在化學藥制造方面,借鑒印度化學仿制藥發展經驗,大力發展化學仿制藥和化學仿創藥。
   3.4 市場領域
  借助“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依托康美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控股廣西有限公司大力發展醫藥邊境貿易,積極借鑒九州通“快進、快批、快配”等醫藥物流商業模式,建立面向全國、輻射東盟的現代醫藥物流體系。通過整合北部灣經濟區豐富的中藥資源、文化旅游資源,鼓勵發展中藥產業、中藥養生文化旅游、醫療保健產業間協調發展;鼓勵研發外包服務迅速崛起,服務外包創新性發展,將醫藥外包行業培育成為北部灣經濟區生物醫藥發展新的增長點。
   4 促進北部灣經濟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借鑒國內外其他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先進經驗,結合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發展情況,本文提出以下五點政策建議。
   4.1 培育龍頭,加強引領示范,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支持與培育龍頭企業,加強引領帶動。通過精準扶持,重點培育龍頭企業庫,選取廣西圣寶堂、廣西方略藥業等具有高成長性的龍頭企業入庫,打造龍頭產業基地。支持與培育隱形冠軍企業,助力彎道超車。提高廣西維邦制藥、廣西昌弘制藥等中小企業專業化發展水平,推動中小企業在差異化、小眾行業的細分市場中成為該領域的強者和隱形冠軍。優化中小企業研發、生產激勵機制,對自主研發企業給予補貼和政策扶持,創新并擴展企業合作模式,鼓勵企業強強聯合。借鑒長三角模式,優化企業合作,通過共建研發中心等方式吸引國內外企業加強合作。
   4.2 擴大招商引資,強化項目帶動,提升園區集聚發展支撐力
  采取以園招商、項目招商等形式,以玉林中醫藥健康產業園、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中泰崇左產業園等重點產業園區為主要招商主體,廣泛開展招商引資,積極引項目、擴投資。創建“小微企業服務券”、“創新創業券”等服務券種,為重點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環境、創新環境。精心策劃關聯性高、帶動能力強的專業化項目。加強北部灣經濟區獨特優勢的宣傳力度,借鑒四川模式,制定“一企一策”,積極引項目、擴投資。通過提供優惠政策、實施稅收減免等方法鼓勵東部沿海地區生物醫藥企業遷入北部灣經濟區,增強園區集聚帶動力。
   4.3 拓展產業鏈條,優化生物醫藥產業供給側結構體系
  借鑒生物醫藥“湖北模式”、“貴州模式”,延伸中藥材種植養殖、醫藥制造業和醫藥流通鏈,延伸醫療技術服務產業鏈,加快培育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鏈,打造生物醫藥全產業鏈。依托北部灣經濟區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基礎,有條件的引入基礎生物陶瓷、高分子材料等生產企業,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鏈上游拓展;借鑒“云南模式”,積極推進醫藥物流行業的發展,延伸并創新發展大健康產業,實施中醫健康旅游、中醫文化弘揚等項目,培育產業新增長點,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鏈下游拓展。完善基礎配套,構建生物醫藥配套體系。加強南寧經開區、高新區等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生產相關配套設備、園區廠房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整體硬件配套體系;加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優惠政策配套,構建生物醫藥產業孵化平臺、產業創新服務平臺,強化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建立藥品追溯市場化長效機制,加強生物醫藥產業園區軟件配套體系。
   4.4 拓展合作模式,面向東盟,實施市場開拓戰略
  依托北部灣經濟區豐富的中醫文化資源以及壯瑤民族藥特色,利用中國-東盟文化交流與合作機會,加強醫藥文化推廣。一方面,實施品牌塑造戰略。鞏固醫藥傳媒,提升市場銷量;通過資源重組,擴展品牌影響力;加強產品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另一方面,拓展銷售渠道。創新醫藥分銷模式,科學規劃出口渠道,避免醫藥經銷商之間的惡性競爭,實現合理布局,提升醫藥產品的市場覆蓋水平;建立企業出口渠道聯盟,降低渠道建設成本,分享銷售渠道、倉儲、運輸等資源,實現資金與信息等生產要素的相互滲透,化解醫藥企業出口渠道資金約束問題,增強醫藥企業國際競爭力。
   4.5 深化區域協同合作,提升核心集聚區的輻射與帶動能力
  堅持“經濟互補、園區互動、資源共享、借力發展”,通過生物醫藥產業跨區域資源整合與開放共享,提升生物醫藥產業化規模與集約效應。一方面,優化區域協同合作機制。積極借鑒和總結武漢生物產業園區、成都生物產業基地、貴陽生物產業基地等地區生物產業發展經驗,探索北部灣經濟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模式,建立產業對接機制;推進北部灣經濟區與武漢、成都等生物醫藥產業較為發達地區合作發展飛地經濟,在玉林、崇左等地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明確利益共享機制。另一方面,完善區域協同合作支撐。加快建設北部灣經濟區到東盟國家的鐵路網和公路網,進一步完善信息共享、網絡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區域基礎設施支撐,改善產業發展環境;通過現金獎勵或人才落戶優惠政策等吸引國內外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新人才,有效開發人力資源,完善人才流動機制,實現人才資源的跨區域共享,推進區域產業合作資源有效共享,健全人才支撐體系。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課題組.中國醫藥產業發展及產業政策現狀、問題與政策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4,(32):39-112.
  [2]蘇月,劉楠.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態勢與對策[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09,29(11):123-128.
  [3]劉志高,張薇.中國大都市區高新技術產業分叉過程及動力機制——以武漢生物產業為例[J].地理研究,2018,(7):1349-1363.
  [4]寧華,程祖強,劉敬東,等.四川省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驅動關鍵因素分析及發展建議[J].科技促進發展,2017,13(7):602-6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230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