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非國有博物館 “隱”于民間的文化中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非國有博物館將創辦者的個人樂趣展示在了眾人視野中,并獲得了同愛好者的共鳴與追隨?!蔼殬窐凡蝗绫姌窐贰?,這或許也是創辦者的初衷之一。
  5月18日,是1977年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并創立的國際博物館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館都將舉辦各種宣傳、紀念活動,慶祝自己的節日,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
  2019年5月18日,是第43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隨著歲月的變遷,博物館的定義與作用不斷發生著變化。不同于過去靜止不變的機構,當今的博物館正在變得更具交互性。它們成為文化中樞,是創意與知識相結合的平臺,觀眾可以共同創造、分享和互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日益繁榮。截至目前,全國博物館總數已超過5000家,已經形成以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為龍頭,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和重點行業博物館為骨干,國有博物館為主體,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的博物館體系,構建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博物館資源共享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博物館體系中,非國有博物館(亦稱民辦博物館)占比近三成,非國有博物館數量眾多,已成為國有博物館的有益補充、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從獨樂樂到眾樂樂
  我國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變遷已有百年歷史。實際上,中國人創建的第一座博物館就是私人博物館,那就是由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于1905 年成立的、鼎鼎大名的南通博物苑。這類私人興辦的博物館此后在中國經歷了40余年的曲折發展,接著在進入20世紀50年代后,逐步消失了蹤跡。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中國大陸的博物館幾乎都歸屬國家所有。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很多非國有博物館也相繼出現。尤其是近幾年,在國家各項政策的扶持與引導下,博物館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隨著國家“將博物館事業納入國家戰略”的總體布局和《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頒布實施,我國的博物館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在各級政府備案的博物館就達到了5136家。每年新增的博物館都在180家左右,40年來,我國博物館數量增長14倍。
  在這樣的機遇面前,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勢頭也比較迅猛。特別是2010年世界博協大會在中國召開之后,我國非國有博物館的數量呈現較快增長,每年都有100家左右的非國有博物館誕生。
  從2013年開始,非國有博物館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國有博物館,在我國博物館體系中的比例呈不斷擴大的趨勢?,F在全國的5000多家博物館中,有1400多家是非國有博物館,已經占到了博物館總數的27%左右。非國有博物館已成為我國博物館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表示:“過去,博物館給大家的感覺都是歷史類的,就是展示一些歷史文物;現在好多非國有博物館收藏的東西,你以前可能認為它不是文物,不是藏品,但現在它們很多都被收藏起來,包括近當代的很多東西都被收藏起來。比如說有的收集古琴,有的專門收集鑰匙扣、火柴盒等。任何一種具有時代記憶的東西,都可以保留。所以現在非國有博物館的類型比較多樣。另外由于它是非國有的,所以體制上相對更加多元。”
  事實上,與過去博物館給人以厚重、冷靜、曲高和寡的形象不同,非國有博物館大多則是更加輕松、多樣的表現形式,甚至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
  比如,上??曜硬┪镳^,展出的是80多歲高齡作家藍翔的筷子藏品。他像個年輕人一樣,為搜集各式各樣的筷子,跑遍了亞洲很多地方。如果你和他聊起,他會給你講收集這2000多雙筷子過程中發生的有趣小故事。藏品中還包括一副唐代傳下來的鍍金銀筷子。
  位于京通快速路高碑店地區,有一片明清建筑群,門面恢弘大氣,這就是中國紫檀博物館,一家鑒賞中國傳統古典家具的專題類民辦博物館,陳列展示了館長珍藏的明清家具。
  諸如此類的非國有博物館不勝枚舉,他們將收藏者的個人樂趣展示在了眾人視野中,并獲得了同愛好者的共鳴與追隨?!蔼殬窐凡蝗绫姌窐贰保@或許也是創辦者的初衷之一。
  2017年1月,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被評為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成為第一家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的非國有博物館,至此,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序列里共有博物館130家。這是繼2013年5月成為全國首家獲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的非國有博物館之后,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代表非國有博物館取得的又一次歷史性的突破。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非國有博物館在發揮藏品管理、科學研究、公共服務、社會教育等方面作用的肯定。
  未來可期
  非國有博物館被譽為“來自民間的文化盛宴”,是國有博物館的良好補充。但同時,非國有博物館管理不規范、功能不完善、基礎工作薄弱、運行狀況不佳、經費保障不足、社會影響力不夠、可持續發展能力弱等突出問題仍然普遍存在。這些問題制約和影響了非國有博物館進一步健康有序的發展。
  不同于公辦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通常是個人或企業自主出資運行。因此很多非國有博物館往往因為運營成本壓力過大,徘徊在關門的邊緣。人們也更愿意將旅行目的地設為那些名聲更響的大型博物館。
  “資金”是每一個經營非國有博物館的人都必須正視的。藏寶貝,需要錢;博物館建造,需要錢;博物館請員工,需要錢;博物館運轉,同樣也需要錢。雖然目前國家開始逐步支持對免費開放的非國有博物館進行財政補貼,但是力度仍舊遠遠不夠。
  以廣東大觀博物館為例。這家由企業家丁方忠收藏籌辦、按照國家級博物館標準建設的非國有博物館,僅2018年一年,其運營成本就超過700萬元,還不包括投入近2000萬元用于文物征集,除政府補貼外大部分資金都靠自家的企業營利反哺。
  事實上,除了運營經費等硬件條件欠缺之外,規范管理等軟件條件也是短板。針對這一系列問題,2017年,國家文物局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2017年也成為非國有博物館支持政策取得突破的一年,《關于進一步推動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意見》出臺,非國有博物館藏品備案工作部署,政策給非國有博物館的生存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針對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2019年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提出了建議。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建議,對于非國有博物館的扶持和管理應該納入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磁州窯燒制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安際衡呼吁,不管是公辦還是民辦博物館,都應給予同樣的扶持,即執行同樣政策、實行同等待遇、給予平等發展機會;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院長王勇超建議,國家盡快制定與博物館條例有關的配套性文件,非國有博物館多屬公益性特質,應與國有博物館在政策方面享有同等待遇,享受國家文化、稅務、土地、金融等政策帶來的優惠。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表示:“(國家)要對非國有博物館采取更多的幫扶政策,特別是國有博物館要和非國有博物館結對子,在研究、展示手段上,給非國有博物館提供更多的支持。我們也在綜合協調相關部門,并指導各地,推動政策在全國各地的落實。我們希望各地能夠從多角度重視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有些地方可能會在建館土地的出讓方面有所規定;有的可能會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非國有博物館進行一些支持;還有的可能在水電制度方面給予支持,例如不按照工業用電來收取電費?!?
  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重視和扶持,我國博物館門類日益豐富,辦館主體呈多元化,社會力量興辦的博物館日漸增多,初步形成門類豐富、特色鮮明、分布廣泛的博物館發展新格局?!笆濉逼陂g,我國將推動博物館數量的提高和發展質量的提升,在優化博物館體系、深化博物館免費開放、加強博物館藏品保護和科學研究以及創新博物館管理機制等方面加強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這同時也為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指明了道路。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0449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