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構建女大學生宿舍和諧人際關系對策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高等教育學生寄宿制為高校對學生的統一管理提供了便捷,同時為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和人際交往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平臺。 然而,由于受社會、學校及家庭等外部因素和生活習慣差異、生理心理等內部因素的影響,高校女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也日益突出。據此從影響高校女大學生宿舍和諧人際關系的因素出發,探討構建積極向上、團結和諧的女生宿舍人際關系方案。
  關鍵詞:女生宿舍;關系;影響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2.084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 ”女大學生宿舍是高校女生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女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成長成才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調查顯示,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相比男生宿舍更為復雜、敏感和脆弱。關注和研究女大學生宿舍關系問題對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促進女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校學生管理質量,進而促進高校精神文化建設意義重大。
  1 影響高校女大學生宿舍和諧人際關系的因素
  1.1 外部客觀因素
  1.1.1 社會因素
  由于城鄉差異、地域差異、文化差異、互聯網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大環境等社會因素影響,女大學生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等不健康心理狀態,從而導致宿舍人際關系淡化、緊張,不利于宿舍人際關系的和諧。
  1.1.2 學校因素
  由于教育評價的單一化,家長和學校都很重視傳授孩子知識和技能,忽視了對他們的人格培養和情感教育,導致孩子在情感上敏感、脆弱的同時卻又孤獨、冷漠。此外,受傳統高校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影響,高校對大學生的寢室管理多側重于生活紀律和衛生情況的考查,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和人際關系是否融洽不予過多關注,造成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影響積極向上的宿舍文化建設和諧宿舍人際關系的形成。
  1.1.3 家庭因素
  女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占多數,她們多以自我為中心,很少照顧別人的感受。有些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越俎代庖,在物質上過分滿足與呵護,忽視精神方面的培育和品格的塑造,造成孩子承擔壓力與抗挫折的能力較弱,遭遇挫折就容易產生強烈挫敗感導致心情抑郁,甚至走向輕生或者引發惡性的報復事件。此外,不同的家庭,經濟條件、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養成了不同的處事方式。
  1.2 內部主觀因素
  1.2.1 生活習慣差異因素
  生活習慣的差異是導致宿舍人際關系和諧的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女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家庭結構相對單一,在成長過程中習慣了擁有個人空間,到了高校宿舍,生活環境發生改變,生活習慣不同,共處一室,摩擦在所難免。此外,學生的性格、家庭背景和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差異,在密切接觸中很容易因為生活瑣事、不良競爭、小團體、宿舍條件、宿舍人數等因素產生矛盾與沖突。
  1.2.2 生理心理因素
  女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發育成熟,進入大學后,在學習成績、社團活動、兩性交往、人際關系、情緒調控、前途命運等人生課題中充滿困惑和煩惱,出現焦慮、壓抑、緊張、不適等消極心理體驗。如果這種消極心理體驗長期積累,得不到緩解,就容易出現心理障礙,輕則影響正常的學習與生活,引發寢室人際關系緊張,重則導致心理疾病,影響人格完善,甚至引發刑事案件。
  1.2.3 其他個人因素
  女大學生易于把同寢室的同學當成競爭對象,妒忌在某方面比較突出的舍友,在宿舍舍員職務、政治面貌涉及切身利益的獎助學金、評優評先、困難補助等方面對舍友產生妒忌和不滿情緒, 從而導致人際關系緊張。
  2 構建高校女大學生宿舍和諧人際關系的對策
  高校女大學生宿舍和諧人際關系不僅關系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而且對女大學生自身的成長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需要學校、家庭、女大學生自身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
  2.1 完善外部建設
  2.1.1 加大學校管理層面建設力度
  高校應加大校園宿舍管理力度,加強相關制度以及條例方面的建設,通過規章制度規范宿舍的日常生活,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高校要積極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強化學生和諧相處的意識。 建立獎懲機制及評獎評優機制,對表現良好的個人或宿舍進行獎勵。同時鼓勵學生在宿舍內部建立適合本寢室特點的規章制度。 高校應改善后勤管理工作,入學之初分宿舍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生源地、家庭條件、性格愛好等差異因素進行宿舍分配, 盡可能從根源上減少宿舍問題的發生,并對宿舍分配狀況進行后續追蹤。高校應加大宿舍文化建設,開展積極向上的校園宿舍文化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宿舍文化的和諧氛圍。
  2.1.2 有效利用新媒體傳播優勢
  21世紀的人類社會,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與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密切地聯系在一起,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以及交往方式, 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道德行為。 高校要適應時代發展變化,建設網絡平臺,利用微博、微信、 QQ等即時交流手段及時把握學生心理動態,對網絡信息進行客觀、全面正面的疏導。
  2.1.3 重視寄宿制生活科學研究
  我國高校要適度引導科研人員關注寄宿制生活及管理的研究,以科學研究作為基礎,推動學生宿舍服務和管理創新。同時,科研主管部門要通過增加相關科研立項等方式大力支持針對學生寄宿生活的科學調查和研究,科研成果將為寄宿制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指導。
  2.2 夯實內部建設
  2.2.1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按照心理健康的標準,通過各種方式對女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傳授的教育,解決女大學生的心理困惑,及其自我評價、社會適應、人際交往、情緒管理、潛能開發等問題。學校要充分利用學校廣播、電視、??⑿?、計算機網絡、櫥窗、板報等宣傳媒體,廣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同時要努力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職結合、各專業互補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隊伍;開設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知識傳授、案例教學、體驗活動、行為訓練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較為系統地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和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和方法;開展心理咨詢,積極創造條件建立心理咨詢室,幫助學生消除不良心理狀況。   2.2.2 情感素質教育
  高校要重視對學生精神的培育和提升,開設人際交往等相關課程,使學生了解女大學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習慣等差異,幫助學生提升人際關系認知、人際交往技巧及壓力應對方式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意識到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必須通過與他人、社會的溝通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情感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增強情感教育的人文關懷、注重學生情感素質的評估將有益于提高大學生的溝通交往能力,為構建和諧寢室關系以及大學生的發展與成才開辟廣闊的空間。
  2.2.3 思想政治教育
  構建宿舍和諧人際關系離不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發展目標主要體現在增進大學生人際和諧和心理和諧、培育大學生的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促進大學生全面協調發展及培養大學生的健康個性等方面。大學生人際和諧與心理和諧教育,既體現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發展目標,也體現了建設和諧社會時代重任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2.2.4 法制紀律教育
  某些不良社會影響對學生思想的侵蝕以及不良宿舍人際關系的存在成為違法犯罪活動滋生的溫床,對此,高校要加強憲法、法律、紀律教育,建立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使學生成為懂紀知法、遵紀守法的公民,把紀律要求和法制要求內化為學生自覺遵紀守法的意識,以規范學生的行為,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2.2.5 自我教育
  女大學生應該加強自身的道德素養,提高集體主義意識,凡事不以自我為中心,在生活中關心他人,學會理解寬容以及換位思考。 女大學生應該加強與他人的溝通和交流的能力,在學習、工作以及生活中以正確的態度和誠懇的心境去積極處理化解矛盾,保持和平和的心境,不為難自己、為難他人。
  2.2.6 家庭與社會層面教育
  在家庭教育層面,家長不能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應注重培養孩子關心他人,以及團結、包容等優秀品質,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社會層面要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強對新聞媒體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價值觀的監管。
  宿舍是學生學習、生活和休閑的主要場所,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好壞對她們的學習、生活以及今后的社會適應能力有重要影響。預防和解決女大學生宿舍人際交往沖突,培養女大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構建健康和諧的宿舍文化,離不開學校、家庭和女大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更離不開社會各方面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張競文.試論當代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現狀及教育對策[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44-46.
  [2]麥瑋琪.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調試研究[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2):65-70.
  [3]許中美.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與對策的探討[J].經濟與社會科學研究,2016,(1):461.
  [4]楊雅芳.女大學生宿舍不良人際關系成因及其對策探析[J].高教高職研究,2011,(9):227-229.
  [5]張鵬.女大學生宿舍不良人際關系的心理成因及其對策研究[J].決策探索,2016,(7):50-51.
  [6]栗紅俠,侯英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發展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142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