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防范與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胡貴強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行政事業單位遇到的挑戰越來越多,據此行政事業單位加強財務管理可更好地預防風險的發生,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文章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與管理對策展開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管理
一、行政事業單位開展財務管理的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改革,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強對財務工作的轉變,這是由于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正面臨著財務資源使用風險以及財務資源來源風險,據此行政事業單位對財務管理與財務分析強化有利于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結構的有效完善,使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及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確保財務管理的規范化、體制化發展。通過財務管理不僅可使財務風險防范水平充分增強,還可確保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確保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效益的實現。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研究
綜上筆者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開展的意義進行了分析,筆者將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及原因進行分析,詳情如下。
(一)財務風險研究
財務管理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的重要管理內容之一,難免會出現財務風險,這也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急需面臨的問題,從本質上來看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據此只有通過有效措施方可使財務風險得到降低,但無法從根本上消除風險。據此加強對行政事業財務風險的認識可起到規避財務風險的目的。從特點上來分析,財務風險具有非主觀性、不確定性、可變性以及可預測性,詳情如下。
由于財務管理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財務管理人員無法全面掌控,據此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經筆者研究,財務風險可在不同管理階段發生,且無法對風險發生的程度、波及范圍進行確定,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更加復雜多樣,導致財務管理人員無法全面掌控管理信息,導致財務風險不確定性的產生。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發展屬于動態形式,且財務管理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產生變化,致使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變化越來越劇烈,具有自我轉變能力以及環境適應能力。
盡管行政事業財務風險存在可變性、不確定性等特點,但財務風險依然是有規律的,因此可被預測,據此行政事業單位應根據財務風險發生的深度、范圍及實踐對風險規避措施加以制定。
(二)財務風險原因分析
綜上筆者對財務風險進行了研究,導致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歸根結底表現以下方面:內外部控制力度有待提高、政府的預算約束力逐漸降低、內部財務控制體系有待完善,筆者將從以下方面進行闡述。
1. 內外部控制力度有待提高
自國家機構改革以來,政府管理出現真空帶,自國資委成立后未對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方法進行明確規定,在這種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資金浪費現象嚴峻。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事業單位缺乏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導致財務風險發生。
然而從內部環境來,單位決策者未對財務風險形成正確認識,從而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致使內部環境惡化,基于這種情況下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造成不良影響。就目前來看,我國并未對財務支出法律法規加以明確,導致無據可依局面的形成。從財務管理中,由于事業單位依然在沿襲傳統的管理方法,導致預算控制力度不足,對資金運作帶來了風險。
2. 內部的財務控制體系仍有待完善
隨著社會水平的發展,內部控制環境越來越復雜,且內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完善,對行政事業財務管理十分不利,由于行政事業單位是財政撥款單位,然而現階段出臺的法律制度未對其支出有效明確,致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無法可依。
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分析對策
上述筆者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為更好地預防財務風險,還應加強風險防范對策,如:對內部控制加以強化、科學制定目標來規避風險、使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和風險控制力得到提高、對財務會計制度和激勵制度有效完善、建立科學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詳情如下。
(一)對內部控制加以強化
在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遇到的財務風險越來越多,基于此事業單位應對內部控制制度加以健全,充分明確管理人員的職責權限,從而實現互相制約互相分離,與此同時還應對財產清查范圍有效明確,與此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還應對內部審計制度、內部稽核制度、內部牽制制度進行建立。內部審計制度作為一種特殊的內部控制形式,實現對其他內控的再控制;內部稽核制度則涉及到稽核工作的權限、職責、程序與方法;內部牽制制度包括錢賬分離、機構分離、賬物分離以及職務分離等。
值得注意的是,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制定時應對負責人的權責一一明確,確保內部控制要求的全面貫徹,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發展奠定基礎。事業單位通過經濟責任制確保各盡其職、相互制約目的的實現,在授權批準控制時應對授權批準范圍有效明確。
(二)科學制定目標來規避風險
通過財務風險控制可確保操作性目標、信息性目標及合法性目標的一一實現,所謂操作性目標是指確保財務活動的內部監督、資產管理、資金核算、項目實施、隊伍建設等工作的有序進行;信息性目標是指確保財務信息與真實情況一致,符合財務管理要求;合法性目標是指財務活動應遵循相關法律法規,為財務工作合法性提供保障。
(三)加強紀檢審計外部監督防范財務風險
紀檢監察機構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組成機構,在財務風險防范中可充分發揮出自身作用,據此紀檢審計人員在監督管理中應充分發揮自身作用,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更好地為審計工作服務。通過不斷豐富、更新知識,提高業務水平,進一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完成好紀檢監察工作任務。 (四)促進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與風險控制力的提升
為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行政事業單位還應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與管理,對風險意識加以培養,將其與財務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充分結合在一起,以此來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此外還應對財務風險宣傳力度不斷加強,使財務人員對財務風險引起重視,提高其知識水平,確保風險觀念的樹立。值得注意的是,行政事業單位在風險意識強化的同時應確保其風險控制能力的提升,在具體實施中應對財務人員的風險識別能力予以重視,為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施提供人才支持。
(五)對財務會計制度與激勵制度進行完善
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制度與激勵機制完善中應堅持權責利原則運用其中,對獎懲制度進行建立,這一手段可促進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就目前來看行政事業單位還缺乏有效的獎懲制度,導致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被嚴重挫傷,給財務風險帶來巨大損失。
(六)對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此外,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應確立發展目標,長遠規劃財務內控管理的人才建設,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強化考核制度,要求財務人員與時俱進,熟悉財務相關的法律法規,積極提升自身的財務管理技能并掌握各種先進的財務管理方法,在工作中端正自身工作態度,秉持高度負責任的精神,創新財務管理方式,從根本上提升財務管理水平。使其能夠更好的為行政事業單位服務;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需根據自身具體財務業務、信息化建設需求、崗位設置等狀況,加強員工法律意識,合理分配財務內控管理的財務人員,從而實現各司其職,財務內控管理工作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并能夠極大地提高財務內控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結語
從目前來看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中還存在諸多風險,從實際情況來引發財務管理風險的原因包括內外部控制力度有待提高、內部的財務控制體系仍有待完善,為了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率,還應加強風險管理力度,對內部控制加以強化、制定科學目標、提高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積極完善財務會計制度與激勵制度、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水平,為行政事業單位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董文靜.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防范與管理策略研究[J].赤子(下旬),2016(10).
[2]康泰然.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5009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