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及其防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李挺
摘要:行政事業單位中的會計部門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提供經濟信息為領導的決策提供保障,既是單位決策的把關者,也是整個單位的經濟管家,為單位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重要的經濟保障。因此,會計部門的工作質量和效率,直接關系到整個單位的工作開展,并與單位領導層及其他各部門的支持有直接的關系,所以實際在開展工作時,會計部門必須與其他部門加強協調溝通,緊密進行合作。在會計部門中,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是決定會計工作風險的主要內容,所以,一定要對會計風險方面的問題加強重視,提前制定有效的防范會計風險的對策措施,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得到持續性健康發展。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
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與控制意義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主要的計量單位為貨幣,也是會計憑證主要的依據。通過專業的方法,開展單位的各項經濟活動,對整個經濟活動流程進行核算、監督,確保經濟活動的連續性、綜合性以及全面性。隨著會計工作的展開,必然會存在一定的會計風險,所以行政事業單位必須要不斷提高對會計風險的全面認識和防范意識,并制定落實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對會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的重要意義,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的體現。
(一)保障國有資產完整和安全
行政事業單位的全部國有資產都來源于國家和地方的財政資金,單位會計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就是通過合規合法的采購方式獲取資產,并對這些資產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和使用。主要的資產采購方式有以下幾種:單位自行采購、政府采購以及上級部門的劃撥。而這些資產的獲取方式多樣,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資產的管理難度。并且,因為在資產采購過程中,涉及的部門和人員多、環節復雜,易受到外部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致使資產的采購、管理和處置等工作存在較多的不確定因素,易發生資產采購和處置不合規等問題。所以,對會計的資產核算、清查以及管理工作必須制定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資產管理違規的會計風險,使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完整和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二)提高單位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人員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而完善的會計核算制度和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是確保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提高的重要手段。核算制度的完善,能夠有效提升核算數字的真實性和會計內容的完整性,確保會計信息更加全面、準確。此外,國家也相繼頒布了關于會計管理的最新法律法規,賦予了會計的財務監督職能,通過全面嚴格的監督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和預算執行,能夠有效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開展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確保合法合規行使職權
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是財政資金,主要是為國家和地方的各項工作職能得到貫徹落實。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實施行政職能的時候,也是國家公信力的直接體現。所以,嚴格的會計風險防范控制制度,能夠有效規避違反財經紀律的情況發生,從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持續發展。
(四)提升管理效率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各個部門之間,能夠有序的開展工作,最為重要的就是會計風險控制和防范的不斷完善,通過充分發揮經濟活動的有效監督作用,促進會計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的原因分析
(一)領導層對會計風險缺乏足夠重視
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工作的時候,由于自身工作性質比較特殊,單位的領導層對于政績最為關注,而對于會計風險方面仍缺乏足夠的了解和重視。部分單位的領導,甚至認為只要項目有資金的支持,使用的方向沒有問題,就沒有進行全程會計監督管理的必要。由于沒有足夠重視會計工作的各類風險,導致單位的會計規章制度不夠完善,也使會計風險監督無法得到落實,且對會計人員的風險防范培訓工作也無法按照規定開展。
(二)缺乏完善的會計風險內控管理制度體系
雖然我國頒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中,對相關的要求已經進行了明確,需要通過實施規范和完善制度對會計風險進行控制。但是,實際在開展會計工作時,部分單位仍存在內控制度不完善、規范要求的配套措施落實不到位、實際的執行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等問題,更有部分單位單純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并沒有結合自身實際制定落實有針對性的控制制度及配套措施,導致實際效果差強人意、可控性差。
(三)外部監督制度不完善
開展會計監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檢查是否存在違規問題,但是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仍對會計風險問題沒有足夠重視,缺乏相應的會計風險監督機制,導致對會計業務的整個流程無法實施全面嚴格的有效監督。由于監督制度不夠健全,并且受到行政事業單位自身工作性質影響,內部管理信息無法有效獲取,而外部監督大多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實際的監督作用非常小。并且,監督部門之間的合作和交流比較缺乏,各自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各部門之間配合不力,使外部會計監督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受到很大的影響。
三、防范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會計風險防控意識
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層必須要充分認識到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對會計基礎知識應當及時進行了解,分管財務領導應當定期參加會計風險培訓,主要培訓會計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基礎知識,為工作開展提供有力支持。而對專項資金必須要設定專門的臺賬記錄,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操作,杜絕出現截留轉移、虛列支出、滯留未撥、擠占挪用等違規違紀現象。
(二)重視會計內部控制管理體制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求:“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毙姓聵I單位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健全完善的會計風險內部控制制度,并完善崗位責任制,將內部控制制度貫徹落實下去,確保在行政事業單位的每項經濟活動都必須執行嚴格的、科學的過程監督。制定崗位的風險控制工作職責時,應嚴格執行財政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結合具體負責的工作內容,進一步明確部門和人員的會計風險防控職責。 (三)加強專業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有很多會計內部控制工作職責僅由會計人員承擔,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配備齊全,會計行為準則進行細化,更要加強會計專業培訓,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道德素質和業務水平。在開展會計電算化操作的時候,一定要對不同員工的操作權限進行明確,嚴格實行職責分離的制度,在輸入和輸出數據的時候必須要實施這一措施。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仍存在會計人員綜合素質較低、會計風險防范能力弱等問題,所以通過加強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職業素養非常重要。實際在開展工作的時候,可以通過以下幾點措施進行。
1. 會計人員在當下的信息化背景下,一定要對會計的相關知識充分掌握,對于核算、報表的填寫以及計量工作有詳細的了解。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能夠對會計風險進行有效控制,所以在對會計人員培訓的時候,要加強會計繼續教育工作,讓會計人員掌握最新的、最全面的會計業務知識。
2. 對于新入人員,要重視專業知識的培訓和積累,確保所有的新會計人員,都有扎實的會計知識基礎。
3. 加大廉政教育的力度。對會計人員應當加強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充分發揮會計風險控制監督作用,努力從根本上杜絕會計風險。
(四)完善內外部監督
1. 內部監督。在我國頒布的《會計法》中,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要求非常明確,需要配備專門的會計人員,對人員的相關職責進行明確,要分離設置不相容的職務。行政事業單位還應當成立內審部門,最大程度的防范會計風險。
2. 外部監督體系。對外部監督機構與行政事業單位之間的信息溝通方式進行深化改革,使其不斷得到完善,使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決算形成公開、公正。
四、結語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順利開展,與會計風險防控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對會計風險進行防范控制的主要部門為會計部門,其涉及到的工作比較多,也非常繁雜,而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風險防控直接相關。所以,對會計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不斷進行優化完善,可以有效減少存在的會計風險。實施會計風險內部控制措施,確保資產安全以及數據的真實性,最大程度的防范會計風險,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健康有序發展,也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虎明.論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及其防范[J].中國集體經濟,2018(33).
[2]陳春菊.行政事業單位存在的會計風險與防范對策[J].財會學習,2018(30).
[3]謝運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控制研究[J].會計師,2018(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5017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