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高迎考三大難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本刊編輯部
如何有效監管社?;鹜顿Y?實現保值增值的投資模式是什么?舊法規怎樣修改?
雖然自6月9日始社保基金已經進入二級市場,但是三大難題需要項懷誠與高西慶去一道道地破解。在這些問題得到解決之前,對于項高來說只有四個字――如履薄冰。
一、有效監管
社保基金理事會委托專業機構投資運作社?;?,如何監管是個首要問題。
國務院經濟專題調研辦公室副主任、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陳耀先提出,“應納入到基金業的監管體系中來,由資本市場監管部門對其進行統一監管?!边@樣既可以保證社保基金管理、運作的高度專業化,又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并有利于防范風險。另外,要歡迎外資參與共同基金的運作,以借鑒和利用外國專家豐富的運作經驗。
陳的這一提法受到了市場人士的歡迎。有些激進的人士甚至建議,成立一些民間的或私營的機構來對基金進行多樣化投資和管理,加速市場化進程,這在其他國家已有成功的經驗。但官方予以否定,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還沒有發展完善,基金管理方面也沒有多少成熟的人員和公司,實行民營化和多樣化投資就意味著很大的風險。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認為,特別要防范利用社會保障基金來進行關聯交易,關聯交易下會產生“寧可虧社會保障基金的錢,也不能虧公司的錢”的想法。
吳曉求指出,需要防止和監控損害社會保障基金賬戶的形形色色的交易行為,但這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措施,涉及到保護公司的商業秘密,不能不適當地監控。
在風險防范的最低標準中,最核心的內容當屬投資和交易風險控制。宏源證券的分析師楊浩波認為,最大的約束在于基金公司的聲譽等無形資產。
“如果基金公司業績不好,管理費就減少,更大的影響是以后發行基金,再去承攬客戶的業務就沒有競爭力了?!?
二、保值增值
對于保值目標一般采取保守性的投資,但升值則必須要采取激進性的投資,這二者如何平衡兼顧?頗難把握。
專家的意見普遍傾向于社?;鹑胧惺情L期投資行為,管理社?;鸬娜A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獨立董事、知名學者王連洲認為,社?;鹜顿Y方向應以基礎產業和公共產業為主,不應當成為操縱市場的力量,關系到“養命錢”的社?;鸩荒芤圆┤《叹€差價為主要盈利模式。
王連洲提出保守的分紅模式。他認為目前國內成長企業歷史尚短,還沒有出現國外那樣的真正績優藍籌,社?;饝搹姆€健發展的上市公司獲得低風險有保障的分紅回報為主要收益。這也有利于培育市場重視上市公司分紅回報的理念。
但王的這種說法立即遭到反對,股評人士阮華認為“不切實際”。據他推算,中國股市有1300多家上市公司,好的只有200多家,而且家家都有大機構進駐。社保基金作為后來者,成本價高,難免在建倉成本線上處于被動。
回顧13年中國股市的歷史,能夠滿足年終派現率高于同期債券或銀行存款收益的實在如鳳毛麟角。按不完全的估計:截至2001年底投資者對滬深股市的總投入(包括新股發行、增發、配股、印花稅、手續費等)不少于12000億元,而同期上市公司的派現累積最多不超過2000億元。這樣的回報如何能保障長期穩定收益?
同樣的矛盾出現在對于小盤股的取舍上。據協議規定,凡流通市值少于3億元、流通盤子少于3000萬的股票社?;鸩慌?。業內人士認為社保基金如果機械地遵守這個框框,無異于因噎廢食。因為中外股市均存在的“小盤股效應”――牛市中小市值股增值最快。
另外,社保基金由六家基金公司分散投資是為了分散風險,但目前國內基金公司對市場的看法趨同性比較強,如果都看空的話,你想要出手根本就沒人接盤。
三、法規滯后
目前對社保基金具有約束的主要法規,仍然是2001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從現在的實際操作來看,該法規已經有諸多不適應之處。
比如對于社?;鸬?0%可以進入股市的規定,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終身教授陳志武覺得太高。而且社?;鸫罅咳胧袑拐畵碛刑嗟墓?,集監管者與當事人的利益于一身,難免會有太多利益的糾纏。
還有法學專家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中的第五十六條也頗有微詞。該條款對于處罰顯示了從寬的傾向,提到由財政部會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或由中國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各自職權作出處罰決定,對違反本辦法的同一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的處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378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