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皮爾龐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馮云國
皮爾龐特的收藏是一座難以超越的高峰。
這些數據,可以知道這座高峰到底有多高:
文學手稿藏品20000件,包括了濟慈、拜倫、雪萊等人的手稿;贈送給美國大都會博物館7000件,其中包括拉斐爾油畫《科隆納?圣母》,當時世界上最貴的畫;贈送給瓦茲瓦斯博物館13000件,包括古青銅器和歐洲裝飾藝術品。
對于一個只有一百多年短暫歷史的美國而言,如此眾多的藝術藏品是極其罕見的。
皮爾龐特對美國藝術界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當人們知道他得了不治之癥的時候,藝術界的人都誠惶誠恐,擔心藝術品價格因此而大跌――他已是名符其實的藝術品大亨。
各類人物齊聚酒店――不是去看望他,而是希望能最后一次把藝術品賣給這位即將死去的金融大亨。
對于這些人來說,皮爾龐特是他們圈子的中心,是唯一有實力的大買家,這個人走以后,以后有沒有這樣的機會是說不準了。
皮爾龐特絕大部分的藏品都放在倫敦。在他沒去世之前,他決定把數以萬計的藝術品運回紐約。
這些藏品從倫敦裝運到紐約,用了一年――這是多么龐大的工程才需要耗費的長時間啊。
據統計,至少有351只箱子裝著這些藝術品。當時的專家說,無論花多少錢也已經買不回這些藝術品了。
分析認為,他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昂貴的英國遺產稅。而這些藝術品運回美國,卻面臨著美國昂貴的關稅負擔。
如果按照當時的關稅,這么多藏品要交天文數字的進口關稅。但皮爾龐特以自己的影響力促使美國政府通過了一項法令:對超過100年以上藝術品免征關稅。
當美國法律和藝術權威對這些藏品是否超過100年產生疑問的時候,皮爾龐特則表示說,自己收藏的藝術品代表著公眾的利益,具有極其深遠的教育意義。
他們原本想否認這個建議,但最后也都接受了他的說法,對藝術品免收進口關稅,并得到財政部長的認可。
無論是海關,還是財政部都給予了大力支持,使得這些作品順利運送到美國。
美國人對藝術品的態度,現在看來也讓我們感動。
紐約港海關主管給皮爾龐特寫信說,作為公民,他很關注這些藝術品從海外運回美國,他將全力提供支持使這些藝術品能夠安全、順利回到美國,美國因此將受益匪淺。
藝術品撤離使英國損失慘重。醒過來的英國人特別是藝術界大嘩。英國政府被媒體批評為“目光短淺”,并稱這對英國來說是一個災難性的后果。
當這些作品運到美國以后,去處成了問題。
這中間發生了一個事。
最開始皮爾龐特希望把這些藏品全部贈送給大都會博物館,前提是他擔任這個博物館的館長,紐約政府出資來修建一個專門的摩根展廳。
我們現在看這個要求,也許覺得合情合理。但是他的建議卻遭到了拒絕。一些官員覺得摩根根本不缺這個錢,卻偏偏要納稅人的錢為他做揚名的事。納稅人也加入了責難和聲討他的大潮中。
皮爾龐特憤怒了,揚言他們將得不到其中任何一件作品,這次輪到官員們目瞪口呆了。沒有來得及處理這個問題,1913年他去世了,難題留給了兒子杰克。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389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