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任 平

  摘要: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高等職業教育如何可持續發展是高等職業院校應該關注的問題。面對當前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高職院校應把穩定放在首要位置,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應有貢獻。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教學質量;改革;師資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IX(2009)11-0222-02
  
  2009年對國內各行業來說是艱難的一年,職業教育也不例外。我們應在《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指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主要應從下面幾點做起。
  
  一、認識到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任何行業和部門質量、效率都是最重要的,對教育來說“質量”主要體現在教學質量上。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在校生總人數占高??側藬档陌氡诮?,為企業、事業單位培養了大量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也豐富了高等教育體系結構,形成了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框架。隨著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創新型國家對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既面臨極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要深刻認識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高職院校要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應適當控制高等職業院校招生增長幅度,穩定招生規模,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教學質量上,全面推行教學改革,一切圍繞社會需要的技能開設課程,加強實習、實訓環節。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和服務型人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對學生加強素質教育,培養職業道德
  
  高等職業院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高職院校一定要把素質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作為開學第一課上好,德育教育是學校的首要任務。由于高考人才選拔體制的原因,導致高職院校是最后批次錄取,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有自卑的心理,認為職業學院是最低等的高校,認為是因為考不上本科才來職業院校,有些同學在學習、生活上還有自我放棄的想法。教師在課堂上應告訴同學,高等職業教育是區別于本科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教育,以培養學生的技能為最終目標。他們高考成績不好,只能說明他們不適應高中的學習方式,而高職院校是以培養技能為目標。而不是天天學習理論知識,應當在入學教育時幫助學生提高認識,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和職業道德的培養有積極意義。
  
  三、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就業為導向,加快專業改革與建設
  
  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高等職業院校要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例如。黑龍江大慶職業學院辦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服務大慶油田六大石油石化企業,服務哈大齊工業走廊區域經濟發展,所以,大慶職業學院設置了以石油化工為龍頭,以機電機械、數控技術、物流管理等為支撐的專業體系,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學院選擇了特色鮮明、辦學水平和就業率高的專業進行重點建設,優先支持在工學結合等方面優勢凸顯以及培養高技能緊缺人才的專業;發揮行業企業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加強專業教學標準建設。逐步構建專業認證體系,與勞動、人事及相關行業部門密切合作,許多專業已經建立了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開展了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在推行“雙證書制度”(即畢業證和技能資格證)方面,大慶職業學院走在了前列。
  
  四、進行課程建設與改革,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重要一環,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啟動1 000門工學結合的精品課程建設,帶動地方和學校加強課程建設,在精品課程建設方面高職院校應突出重點專業、重點課程和特色課程,防止一哄而上。應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加強實驗、實踐教學和畢業實習指導。積極參與教材建設,重點建設好3 000種左右國家規劃教材,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的實訓教材,讓學生用上實用的教材。重視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不斷推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優質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擴大受益面。
  
  五、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要積極推行工學結合,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個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應重點突出實驗、實訓、實習環節的教學。要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探索企業對在校學生實踐考核的可行性,積極促進課堂與實習地點的統一;積極推行訂單培養,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日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引導建立企業接收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
  
  六、加強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
  
  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高等職業院校要按照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則,本著建設主體多元化的原則,多渠道、多形式籌措資金;要緊密聯系行業企業,廠校合作,不斷改善實訓、實習基地條件;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加強和推進校外頂崗實習力度,使校內生產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虛擬工廠、虛擬車間、虛擬工藝、虛擬實驗?!笆晃濉逼陂g。國家將在重點專業領域選擇市場需求大、機制靈活、效益突出的實訓基地進行支持與建設,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裝備水平高、優質資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職業教育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要積極抓住這一機遇促進學院發展。
  
  七、加強“雙師”教師隊伍、專兼結合教學團隊建設,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要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的需要,按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內在要求,根據國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總體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專業教師中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同時,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逐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工作學習經歷,引導教師為企業和社區服務。逐步建立“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體系,研究制訂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任職標準和準入制度。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教師的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教學能力,高校教師要加強自學能力,在學校沒有足夠條件把每位教師送出去培養的情況下,要積極自學,提高理論和實踐教學水平。
  
  八、加強教學評估,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高等職業院校要強化質量意識,尤其要加強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重視過程監控,吸收用人單位參與教學質量評價,逐步完善以學校為核心、教育行政部門引導、社會參與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每5年要對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進行評估,在評估過程中要將畢業生就業率與就業質量、“雙證書”獲取率與獲取質量、職業素質養成、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頂崗實習落實情況以及專兼結合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作為重要考核指標,所以,高職院校要積極加強上述各項的建設,力爭取得好的評估成績,這樣才能給學院爭取到好的教學聲譽、社會聲譽,保證生源。
  
  九、加強領導,規范管理,保證高等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近幾年,國家實施了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重點支持建設100所示范性院校,引領全國高等職業院校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強化辦學特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高職院校要抓住機遇,爭取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經費投人,聯系行業企業參與院校辦學,積極服務社會,促進高等職業院校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逐步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質量優良、特色鮮明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加強對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成果的宣傳,增強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了解,提高社會認可度。高等職業院校黨政領導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質量觀,把學校的發展中心放到內涵建設、提高質量上來,確保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要從嚴治教,規范管理,特別是規范辦學行為,嚴格招生管理。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完善運行機制,維護穩定,保障高等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0186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