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煤炭企業生產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狄傳軍
摘要:我國傳統的煤炭生產是一種粗放型的生產方式,靠的是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生產效率比較低。本文就要論述如何加強煤炭企業生產管理。
關鍵詞:煤炭企業;信息化,生產管理
一、精益生產管理概述
精益生產管理是基于信息化的煤炭企業精細管理模式的核心環節,它是煤炭企業在精準安全的投入和建設基礎上,進行運作和管理的核心內容。煤炭精益生產管理是精益生產方式在煤炭生產系統中的運用,它以顧客需求為導向提供產品,在生產中有效利用資源,減少一切不增加價值的過程和活動。精益生產管理能夠對煤炭安全生產起到促進作用,要綜合利用系統工程、目標管理、預測與預防等管理方法,利用工業工程理論,簡化生產過程或動作,強化標準化管理,實施現場“6s”管理,進一步優化煤炭企業的生產環節,最終實現煤炭產品的低成本、高效益的經營目的。
二、煤炭企業生產管理現狀
因此傳統煤炭生產方式存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面:
1 重視煤炭產量,忽視煤炭質量。達一思想是計劃經濟管理模式的遺留物,它使許多煤炭企業在市場經濟小走向衰敗。這些煤炭企業的煤質差、產品單一、煤炭加工程度低、原煤生產與煤炭加工脫節,產品不符合用戶要求、不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最終產量越大損失也越大,還失去丁客戶和市場。
2 集約化水平低,生產布局不合理。一些礦井投產以后,由于經過多次改造,環節多,系統復雜,生產區域分散,采區走向短,采面單產水平低,接替頻繁,通風能力不足等問題,造成礦井粗放型生產,不能適應集約經濟發展的需要。只有改變不合理的生產布局,提高集約化生產水平才能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
3 技術落后,效率低下。很多煤炭企業不注重礦井的現代化建設,機械化程度低,笨重的設備與物料使單個人難以完成一項任務,技術的落后使效率的提高也受到很大限制,繁重的體力勞動也限制高效率的生產,同時也造成企業領導不得不使用過量員工,導致機械事故多,工序安排不合理,工人工作積極性不高等現象的出現。
4 浪費現象嚴重,生產計劃粗略。煤炭企業的形象一直是“大、笨、精”,傳統的管理模式就是“粗”?!懊禾科髽I是經驗型管理,不需要精密的計算,一切工作差不多就行了?!边@種思想使煤炭企業的一些工序設計前沒有用密的研究調查,工作環節的設計不精細,工序安排不合理,造成生產過程中,不愛護設備,沒有節約意識,出現物料的巨大浪費。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傳統的生產方式追求“安全高效”,但這實質上是一種外延式發展模式,產量受設備能力和自然條件的限制,持續高產是不可能的,自然也就做不到高效。盲目地追求“高產”勢必忽視了生產工藝的精益化、物料成本的節約化、生產布局的合理化等細節問題。精益生產既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又加速了資金周轉,降低了產品成本,對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增強核心競爭力是有效的。
三、煤炭精益生產管理實施
煤炭精益生產管理是精益理論在煤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它的實現以及實施需要一定條件作為保證。煤炭精益生產實施體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以生產現場為中心,強化現場管理意識
現場是直接產生價值的地方,煤炭企業中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生產現場而活動的。管理要以生產現場為中心,以生產工人為主體。以現場為中心,就是各個部門的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都要轉移到生產現場上來,把解決現場存在的問題作為本部門第一位的工作。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要自己到現場去,了解現場存在的川題,采取實時的措施,以穩定現場生產秩序,保證工作順利進行。做到后方服務和職能人員為生產工人提供準時優質服務,保證生產工人分秒不停地創造價值。煤炭生產現場不斷變化,每時每刻都會有非正規情況出現,因此更應該時刻關注現場。離開了現場,煤炭管理就會失去目標,制定的一切方法、措施、規章、制度將會因不符合現場而失去其存在的意義,所以在煤炭生產中不了解現場就沒有發言權。精益生產方式下,以生產工人為主體,各類人員主動g盼到現場,各科室要為區隊生產提供準時優質服務。精益生產方式要求領導親臨現場解決問題。可以說,沒有較強責任心的隊伍,就不可能保證精益生產方式得到順利推廣。
2 精細要求自己,增強持續改進的觀念
“差不多”的粗糙管理思想造成了煤炭企業的極大浪費,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使企業失去進取心,安于現狀,錯失機遇,最終被淘汰。精益生產把一切活動都看成是持續改進的對象,認為任何活動都有改進的可能,因此才促進了生產效率和生產效益不斷提高,持續改進才能達到盡善盡美。精益生產方式與大量生產方式在思維方法上的根本差別在于對企業經營目標無止境的盡善盡美的追求。成批大量生產的企業可以允許有一定的廢品率、最大眼度的庫存,系列范圍很窄的標準產品等。
3 精通職業技術,提高技能素質
傳統的煤炭生產中,一個職工被分派到一個固定崗位,可能終生不變;職工沒有進取心,掌握技術越多可能分配的工作也越多,不但不獎勵,反而由于出錯的機會多,受批評的可能性也越多,因此多技能人員少。這是不符合精益生產要求的。在推行精益生產方式的過程中,領導者的作用更為突出。對車間主任(班組長),不僅要求其具有組織、協調能力,而目,在技術上必須是多面手,能夠在現場任何一個崗位缺入時有人補上空缺。對工程技術人員,要求其不僅要熟悉工藝、設計,也要懂管理。對管理人員,要求其懂技術。對生產工人,不僅要求其能操作多道工序,而且還要懂產品檢驗,甚至還要會進行設備維修。不僅是會一個崗位的操作,而且要成為多面手。這樣才可能實現生產組織的柔性。
4 精心組織,穩定產量
產量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沒有產量效益就無從談起。要保持礦井穩產高產,就必須堅定不移地抓好以下工作;
(1)全力以赴抓好采掘接替工作,接替工作是保證生產的關鍵,更是實現創水平目標的基礎,既要加快掘進速度,又要保證施工質量,要突出現場管理,抓優質,樹精品,杜絕質次工程,努力為生產提供充足的保障,以優良的工程質量為奮斗目標的實現莫定堅實基礎。
(2)依靠科技進步,積極采用新工藝、新技術,結合生產實際,學習和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有效技術,如超前支護穿柱鞋、支護改革等有效生產工藝,進一步改善生產環境,為安全生產提供有利條件。
(3)抓好采煤工作面生產設備的配套和配置工作,各生產管理部門,要深入一線,深入實際,全力保證生產單位的設備和技術需求,為保持煤礦的生產規模做好服務工作,確保創水平目標的實現。
(4)嚴格崗位現場交接班制度,問題要現場處理,工作交接不清楚人不走,問題處理不徹底人不走,保證各項工作的正常進行。
(5)認真開展好勞動競賽活動,實行工作任務與效益掛鉤管理辦法,努力提高廣大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和工作主動性,為創水平提供有力的動力支持。
(6)加大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實踐證明,科學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對有效解決礦井安全生產、資源回收、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要大力表彰在科技發展方面作出積極貢獻的優秀科技成果、優秀知識分子和技術工人,進一步激發廣大技術人員的創造性,鼓勵廣大科技人員、優秀知識分子和技術工人為企業科技事業多作貢獻。積極推廣先進科技成果,特別是要加大文護改革的力度,有效改善礦井生產條件,設計出經濟、合理、可靠的工作面,研究出適合煤礦生產實際的科學理論和應用技術,不斷提高資源回收率和勞動效率,增加安全生產系數,減少生產投入,提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楊桂麗:規范煤炭生產和經營秩序提高煤炭工業整體素質,鄂爾多斯日報,2005-08-19.
[2]翟應瓊:為實現安全生產和煤炭生產目標而努力奮斗,畢節日報,2008-04-21.
[3]高志鑫:清理整頓煤炭生產銷售收費基金中國礦業報,2008-12-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94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