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議大學生家庭教育面臨的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對學生人格、品質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它也是學校教育的一種有益協助和補充,二者的良性互動有助于更好地實現教育目的。但是,我國目前的大學生家庭教育卻面臨著一些問題,理清這些問題有助于我們改善高等教育的效果。為此,筆者從家庭、高校、學生個體三個層面分析了大學生家庭教育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家庭教育問題
  
   現代社會中任何一個人的成長總是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互動、協作之下完成的。三者之中,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所在,它對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具有全面的影響和制約,尤其是對學生個人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誠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的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
   通觀我國各階段的學校教育,我們可以發現中、小學階段比較好地解決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協作、配合問題,但是在大學階段的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面臨著一些現實的困境,梳理、認清這些現實的困境有助于我們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地解決大學生家庭教育面臨的問題。
   當前,大學生家庭教育面臨的問題是全面的,筆者嘗試從家庭、高校、學生個體三個層面來分析這一問題。
   一、家庭層面存在的問題
   1、父母的家庭教育觀念存在誤區
   在中小學階段,大多數學生家長愿意與高校進行全面、及時的溝通,就孩子的成長與學校進行有效的合作,但是進入大學后,很多家長與學校溝通的熱情便大打折扣,原因何在?問題就出在他們的教育觀念上。在目前國內濃厚的應試教育氛圍之下,中小學與家長的教育目標是明確而一致的――考入大學,這一目標為二者提供了合作的動力,這一目標的實現對中小學和家長是雙贏的。伴隨著學生進入大學的目標得以實現,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撫養和教育責任也大功告成,可以“松一口氣了”。因此,在孩子的繼續教育上便喪失了與高校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動機、熱情。這一家庭教育理念脫胎于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時代,在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有其生存的土壤,但是在當今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這一家庭教育觀念顯然與時代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激烈的競爭、爆炸式增長的知識共同宣告了終身教育時代的來臨,接受大學教育便可以一勞永逸地享受生活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2、父母對大學生實施家庭教育的精力有限
   大學生的父母都是人到中年,面臨著沉重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和身體壓力。生活上,身為中年人的大學生父母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生活的經濟壓力全部壓在他們肩上,近年來伴隨著物價尤其是城市住房價格的節節攀升,這種生活壓力是與日俱增;工作上,大學生父母基本上進入個人事業的穩定期,在單位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工作壓力大自不待言;身體上,伴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狀況漸不如前,無疑又會帶來另一重壓力。重壓之下的大學生父母疲于應付、身心俱疲,自然也沒有多少精力來關注大學生的家庭教育了。
   3、父母對大學生實施家庭教育面臨著空間障礙
   在中小學階段,學校與家庭的空間距離很近,這種距離的有限性使得父母與學校溝通非常便利,溝通成本非常低廉。學生進入高校學習后,大多數學生都是遠離家鄉到異地求學,家庭與高校的空間距離大大增加, 使得雙方溝通的機會大大減少,但是溝通的成本卻大幅增加。雖然現在通訊已經非常發達,但是這種空間障礙帶來的影響還是客觀存在的。
   二、高校層面存在的問題
   1、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德育,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來塑造學生的人格與品質。唯有真正的重視德育才會看到家庭教育的巨大價值。而在我國高校的運行中,德育工作的地位卻是日漸下降。眾所周知,高校的基本職能有三,一是教學,二是科研,三是服務社會。三者之中,雖然教學在理論上排名第一,但是在現實的高校運轉中,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高校及教職員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科研和服務社會之中,高校教師的市場逐利沖動與行為愈演愈烈。就是在這投入有限的教學活動中,也只是更多的停留在“教書”層面,上課結束即立馬閃人,“育人”層面涉及的非常之少。在高校的這一現實運行背景下,很少有教師愿意來花費時間與精力與大學生的家庭進行溝通與交流了。
   2、投入的人力資源有限
   高校與家庭的良性互動有賴于充分的人力投入與保障。在高校內部,輔導員與班主任是專門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力量,但是這一力量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一是人員配備上缺編現象嚴重,按照教育部有關文件的規定,高校每120名大學生需要配備一名輔導員,這一標準本身就與國外高校的相關標準差距甚大,但就是這樣一個較低的人員配備標準,我國絕大多數高校都未能達標,很多高校是按照300:1甚至更低的標準在配備輔導員。二是有限的輔導員被瑣事纏身,對與學生家庭的互動有心無力。輔導員的本來職責是專職從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因為這一工作彈性空間巨大,在現實的運作中,輔導員成為校內各職能部門在院系的辦事員、跑腿員,院系和各職能部門的工作任務最后都會分解落實到輔導員身上,輔導員需要以有限的精力面對無限的任務,身處校園底層的輔導員疲于應付各種日?,嵤拢匀灰矝]有精力來與學生家庭聯系和互動了。
   3、缺乏相應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與學生家庭的聯系和互動不能依賴于教師、輔導員的良心和自覺行為,必須以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為支撐。但是目前在我國各高校的內部制度設計中,普遍缺乏這一激勵與約束機制。與學生家庭聯系或者不聯系,均不會影響到對教職工個人的工作考核,因此,有必要在這一塊做出相應的規定。
   三、學生層面存在的問題
   學生層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大學生進入高校后對家庭教育的反感與排斥。在中小學階段,因為在高考的巨大壓力之下,學生的活力無法得到有效釋放。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后,暫時逃離了長久約束自己的家庭空間,獲得了較大的自由,使他們的自我意識變得強烈,加上大學崇尚“自我管理”觀念,也讓他們更加愿意獨立解決問題。因此,除了從家庭獲得經濟來源外,很少有人愿意主動向父母匯報自己的在校學習生活狀況,男學生尤其如此。學生對家庭教育的盲目排斥,影響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效果。據調查,68%的大學生遇到困難時首先聯系的人是父母,但又有55%的學生反對父母繼續進行家庭教育,他們認為自己和父母之間是平等的,甚至有一小部分學生認為父母的文化水平比自己低,不愿意繼續接受父母的教育。學生盲目排斥家庭教育的態度,導致部分家庭難以對大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為此,家長應與時俱進,創新教育方式,更加尊重子女的權利,給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空間,同時也要適當拋出自己的觀點來引導孩子,獲取他們的信任。
  參考文獻:
  [1]張劍峰等.大學生家庭教育缺失問題分析與對策[J].教育學術月刊,2008,(6).
  [2]桑冬平.大學生家庭教育作用弱化成因分析與對策[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3).
  [3]楊寶忠.大教育視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86.
  [4]周順文.當代大學生家庭和學校德育內容的比較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
  作者簡介:張科,男,現任長江大學城市建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學生教育與管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6866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