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混凝土工程常見缺陷的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TU651【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1674-3954(2011)03-0264-01
混凝土在現代工程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縫較為普遍,在住宅工程中裂縫幾乎無所不在。盡管我們在施工中采取各種措施,小心謹慎,但裂縫仍然時有出現。究其原因,我們對混凝土溫度應力的變化注意不夠是其中之一。
混凝土是當代最大的人造材料,也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常見的缺陷,影響結構的安全。下面就混凝土工程中一些常見的質量缺陷的防治進行探討。
在大體積混凝土中,溫度應力及溫度控制具有重要意義。這主要是由于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現溫度裂縫,影響到結構的整體性和耐久性。其次,在運轉過程中,溫度變化對結構的應力狀態具有顯著的不容忽視的影響。因此僅對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和處理措施做一粗淺探討。
一、裂縫
1、裂縫的原因
混凝土中產生裂縫有多種原因,主要是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勻性,以及結構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堿骨料反應),模板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間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熱,內部溫度不斷上升,在表面引起拉應力。后期在降溫過程中,由于受到基礎或老混凝上的約束,又會在混凝土內部出現拉應力。氣溫的降低也會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應力。當這些拉應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時,即會出現裂縫。許多混凝土的內部濕度變化很小或變化較慢,但表面濕度可能變化較大或發生劇烈變化。如養護不周、時干時濕,表面干縮形變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也往往導致裂縫?;炷潦且环N脆性材料,抗拉強度是抗壓強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時的極限拉伸變形只有(0.6~1.0)×104, 長期加荷時的極限位伸變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勻,水灰比不穩定,及運輸和澆筑過程中的離析現象,在同一塊混凝土中其抗拉強度又是不均勻的,存在著許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現裂縫的薄弱部位。在鋼筋混凝土中,拉應力主要是由鋼筋承擔,混凝土只是承受壓應力。在素混凝土內或鋼筋混凝上的邊緣部位如果結構內出現了拉應力,則須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擔。一般設計中均要求不出現拉應力或者只出現很小的拉應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溫度冷卻到運轉時期的穩定溫度,往往在混凝土內部引起相當大的拉應力。有時溫度應力可超過其它外荷載所引起的應力,因此掌握溫度應力的變化規律對于進行合理的結構設計和施工極為重要。
二、麻面
其表現為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粗糙面,但無鋼筋外露現象。
1、產生的原因: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干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
?。?)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
?。?)模扳隔離劑涂刷不勻,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
?。?)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排出。
2、防治的措施
?。?)模板去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應堵嚴,模扳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涂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的,應在麻面部位澆水充分濕潤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
三、掉角
其表現為結構或構件邊角處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規則,棱角有缺陷。
1、產生的原因
?。?)模板未充分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造成棱角處混凝土失水或水化不充分,強度降低,拆模時棱角被粘掉;
?。?)拆模過早混凝土尚未建立足夠強度,致使棱角受損。
2、防治措施
缺棱掉角處,可將該處松散顆粒鑿除,沖洗充分濕潤后,視破損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補齊整,或支模用比原來高一級混凝土搗實補好,認真加以養護。
四、蜂窩
其表現為局部表面出現酥松,無水泥漿,粗骨料外露深度大于5毫米,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
1、產生的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不當;
?。?)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
?。?)混凝土澆筑時沒有逐層振搗;
?。?)混凝土在傾擲入模時,因傾落高度太大而分層;
?。?)模板縫隙未堵嚴,水泥漿流失;
?。?)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
2、防治的措施
?。?)認真設計、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做到計量準確,混凝土拌合均勻,坍落度適合;澆灌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防止漏振;模板縫應堵塞嚴密,澆灌中,應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防止漏漿;基礎、柱、墻根部應在下部澆完1~1.5小時沉實后再澆上部混凝土。
?。?)蜂窩的清凈工作: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松散顆粒,刷凈后,支模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灌筑混凝土封閉后,進行水泥壓漿處理。
五、露筋
其表現為拆模后鋼筋裸露在混凝土表面。
1、產生的原因
?。?)灌筑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致使鋼筋緊貼模板外露;
?。?)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
?。?)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保護層處混凝土振搗不實;
?。?)模扳濕潤不夠,吸水過多,拆模時缺棱、掉角,導致漏筋。
2、防治的措施
?。?)澆灌混凝土時,應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不發生偏移,加強檢查。鋼筋密集時,應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保證混凝土配合比準確和良好的和易性;模板應充分濕潤并認真堵好縫隙。
?。?)表面漏筋刷凈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漿,將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較深的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顆粒,刷干凈后,用比原來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
六、空洞
其表現為混凝土結構內部有尺寸較大的空隙,局部或全部沒有混凝土,鋼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1、產生的原因
?。?)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或預留孔洞和埋件處,混凝土下料被擱住,未振搗就繼續澆筑上層混凝土;
?。?)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過厚、過高,振搗器振動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混凝土內掉入木塊、泥塊等雜物,一些部位堵塞不通。
2、防治的措施
?。?)在鋼筋密集處及復雜部位,采用細石混凝土澆灌,認真分層振搗密實,預留孔洞,兩側同時下料,側面加開澆灌門,嚴防漏振。黏土塊、模板工具等雜物掉入混疑土內,應及時清除干凈。
(2)將孔洞周圍的松散混凝土和軟弱漿膜鑿除,用壓力水沖洗,濕潤后用高一等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搗實和養護。
在砼施工過程中常見的這些質量缺陷,絕大多數是可以避免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砼施工質量,減少經濟損失。一旦出現質量缺陷,應及時會同工程監理等部門共同研究,盡快解決,以利工程的順利進行。
以上是本人對混凝土的施工裂縫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理論和實踐上的初步探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657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