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火龍果病蟲害發生原因、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策略展開系統研究,目的在于提高我國火龍果種植產量及成果質量。
關鍵詞:火龍果;常見病害;常見蟲害;防治策略
中圖分類號:S43文獻標識碼:ADOI:10.19754/j.nyyjs.20190615053
1火龍果病蟲害發生原因
隨著火龍果種植區域及種類的不斷增加,病蟲害發生頻率愈演愈烈,深入探究可知病蟲害頻發的原因如下:火龍果來自熱帶沙漠地區,喜熱不耐濕,我國火龍果主要種植區域大多位于亞熱帶地區,5—9月的雨季高溫氣候為病蟲害的流行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很多地區在進行火龍果大面積種植前并未對栽種苗木進行嚴格篩選,導致攜帶病蟲、長勢不佳的苗木混入其中,加速了病蟲害的傳播速率;有些果園為了獲得高收益,在進行苗木栽種時沒有進行合理規劃設計,導致枝蔓過密,通風透氣效果差,加速了病蟲害進展;水肥管理不科學導致植株長勢不佳、抗逆性差,容易受到病蟲害侵染;火龍果栽培周期短,給病原體鑒定帶來不便,不利于防治策略的制定。
2火龍果常見病害及防治策略
2.1潰瘍病及其防治策略
潰瘍病在火龍果植株中發病率很高,基本每年都會發作,主要盛行在高溫、多雨季節,此時的病原菌正處于適宜繁殖條件,呈現出大面積發作、流行狀態。火龍果植株在患病初期其枝條、果實表面會出現圓形、凹陷狀的綠色病斑,隨著疾病進展逐漸變為橙黃色,最終呈現為直徑在0.5cm的灰白色突起。在火龍果生長期、開花期、結果期,需要噴灑有助于預防莖枯、斑枯、黃葉的真菌/細菌病害殺菌劑,以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對于病情嚴重的植株需要清除病枝,并在創傷面及病斑處涂抹3~4次的春雷霉素;加強有機肥的灌溉保養,提高莖稈蠟質層厚度,增強植株抗逆性。
2.2病毒病及其防治策略
病毒病容易出現在長勢較弱、營養不良的植株中,患有該病的植株常出現黃綠色褪色斑點、環形/嵌紋形病斑,極易遭受其他病菌感染而出現腐爛問題。培育無病幼苗可謂防治病毒病的有效策略,即在新建果園時挑選無病幼苗,從根本上切斷植株患病毒病的風險,栽種前用50mg/L的代森錳鋅溶液浸泡幼苗10min,以便增加植株抗性。日常栽培中加強水肥管理,增施鉀肥、磷肥及微量元素,確保植株具備較強抗病性。
2.3莖腐病及其防治策略
莖腐病多發于水肥管理不佳、植株長勢差的果園中,患病植株其莖部組織會出現褐色軟化問題,嚴重時甚至出現組織潰爛凹陷,最終只剩下中央微管組織。栽種前果農應該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火龍果品種,并通過科學密植、合理施肥,控制土壤濕度的方式降低該病發生頻率。對于患病植株可以噴灑1000倍的38%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農藥或者是800倍的30%的無菌銅素殺菌劑進行治療。
2.4基腐病及其防治策略
基腐病病原主要存在于土壤之中,孢子遇水會侵染植株莖基位置,若莖基存在組織傷口,就會增加患病幾率。患有該病的植株莖基會出現組織褐色、腐爛問題,嚴重時莖基位置將只剩下中央微管組織。果農需要將腐爛的基質刮除干凈,并在處理位置涂抹上無菌銅素殺菌劑;在土壤中每隔7d施加600~800倍的百菌清,連續2~3次。
2.5炭疽病及其防治策略
當果園種植密度過大,通風透光性較差時極易引發炭疽病,在高溫、高濕的種植環境下該病的流行效果更甚?;疾〕跗诨瘕埞仓陼尸F出紅色病斑,隨著疾病進展,病斑會逐漸擴大并連接成片,最終在枝蔓表皮形成黑色凸起。培育種植優良品種可謂防治該病的最有效措施,而減少田間病菌殘留則是常用的物理防治手段,果農需要將田間患病殘體進行集中燒毀或深度填埋,對于患病植株需要盡快截除、銷毀病斑。視植株患病情況采取適宜的化學防治方法,輕微患病植株只需去除患病肉質,并每隔10d涂抹50%代森錳鋅,連續2~3次即可;處于繁殖期苗木需要每隔10~15d噴灑無菌銅素殺菌劑,噴灑2次即可。
2.6黑斑病及其防治策略
黑斑病容易出現在營養不良植株中,患病初期植株枝蔓表面會形成灰綠色褪斑,最終進展為黑色斑點。對于該病的防治策略有:科學修剪,提高果園通風、透光性,并定期施加“嘉美紅利”有機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發病初期噴灑800倍50%代森錳鋅、1000倍無菌銅素殺菌劑、1200倍30%甲基硫菌靈;冬季修剪后噴灑3°~5°的由生石灰與硫磺熬制的殺菌劑,將越冬病源全部清除。
2.7氣溫差異引起的病害及其防治策略
氣溫差異會導致火龍果出現不同程度的病害,火龍果在25~28℃溫度下正常分化、發育,當處于分化時期的火龍果遭遇20℃以下的溫度時容易產生畸形花、敗育果;當氣溫低于5℃的時候,火龍果枝蔓會出現紅色斑點,并逐漸蔓延為水浸狀潰爛情況。因此當果園遭受氣溫差異時,果農需要通過合理的水肥調控,提高植株抗逆性;將破損嚴重枝條進行修剪去除,避免對周邊植株造成不良影響;對于分化期植株可以利用百菌清進行淋根、灌根處理,為植株提供更多營養。
3火龍果常見蟲害及防治策略
3.1蝸牛及其防治策略
蝸牛會對火龍果的嫩葉、枝蔓、花朵及果實造成缺刻狀損害,嚴重影響火龍果產量及質量。目前常用的防治策略有:在果園周圍圈撒草木灰/生石灰,避免蝸牛進入園區;對于存在蝸牛病害的植株及土壤定期噴灑四聚乙醛;在果園中放置煸炒過的麥麩,以此引誘蝸牛并進行集中絞殺。
3.2紅蜘蛛及其防治策略
紅蜘蛛主要作用于火龍果植株新梢,逐漸蔓延到整個枝條,同時還能在樹梢位置拉絲爬行、隨風傳播,導致植株葉片泛白枯萎,每年6月下旬—7月上旬危害最重。果農可以在田間懸掛黃/藍沾蟲板誘殺紅蜘蛛;清水沖洗植株被侵染部位,防止紅蜘蛛的蔓延擴散;利用辣椒水噴灑受侵染植株,有效降低紅蜘蛛存活率;利用1.8%的1500倍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辛菌胺醋酸鹽、73%的2000倍克螨特乳油噴灑植株。 3.3螞蟻及其防治策略
螞蟻主要作用于火龍果幼嫩枝蔓或植株基部,由于會導致侵害植株出現腐爛問題,因此常被誤診為莖腐病。螞蟻侵害會造成植株出現嫩芽無法抽發、果實發育不良等問題,嚴重影響火龍果的發育成熟。果農可以對植株噴灑45%的1000倍馬拉硫磷,但是這種噴灑方式無法殺害蟻穴內的螞蟻,此時就可以將50%的500倍辛硫磷噴灑在5kg麥麩上,并加入0.5kg蜂蜜攪拌均勻,以毒餌的方式將螞蟻一網打盡。
3.4堆蠟粉蚧及其防治策略
堆蠟粉蚧常常寄居在枝蔓邊緣,以吸食莖肉營養為生,多發于光照不足的新梢區域,在每年的4—5月、10—11月蟲害最為嚴重。果農可以用蘸有肥皂水或尼古丁的小刷子清除害蟲;通過噴灑澆水的方式降低堆蠟粉蚧對于植株的侵害;對于蟲害嚴重的植株噴灑1.8%的1500倍阿維菌素乳油、73%的2000倍克螨特乳油、3500倍甲維鹽。
3.5蛾類及其防治策略
蛾類幼蟲會暴食火龍果嫩莖,嚴重影響植株生長,該蟲害在每年6月中旬開始,8月下旬結束,其中8月上旬危害最大。果農可以在田間懸掛黃/藍沾蟲板誘殺雄性成蟲;通過人工獵捕消滅幼蟲及成蟲;將羽化期寄生蜂放置在蟲害密度較大的果園內,利用天敵獵殺害蟲;將1000倍甲維鹽、1.8%的1500倍阿維菌素乳油、3500倍甲維鹽噴灑受侵染植株。
3.6蚜蟲及其防治策略
蚜蟲具有很強的繁殖力,火龍果一旦遭到蚜蟲侵害,其莖基、枝蔓、幼芽、花朵、果實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啃食,不僅影響火龍果產量還會嚴重影響其成果質量。為了獲得較好防治效果,果農可以在果園內懸掛黃/藍沾蟲板誘殺有翅成蟲;在果園內懸掛銀灰色地膜趨避蚜蟲,有效抑制蚜蟲遷飛及病毒傳染;適量引種、繁殖、釋放蚜蟲天敵,促進生態發展;將裝有400mL蚜蟲信息素的棕色瓶子放置在水盆上方,確保被誘蚜蟲落水死亡;將10kg草木灰在50kg清水中浸泡24h,在去除草木灰的濾液中加入80%有機磷殺蟲劑25g,混勻后每隔7~8d噴灑1次,連續噴灑3次即可獲得較好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廖勝煥. 火龍果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南方農業,2014(27): 13-15.
[2] 李紹先. 淺析火龍果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J]. 農業與技術,2015,11(6): 110-111.
[3] 高洪梅,張麗娟. 火龍果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與解決[J]. 農家科技,2016(1): 112.
作者簡介:吳美杰(1994-),男,大專,研究方向:農業種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