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高等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龔美霞

  [摘要]本文從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出發,針對高職教育的發展實際,闡述了新時期新階段高職教育應當如何科學發展,提出了新形勢下高職教育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高職教育;以人為本;協調發展
  [中囤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9)06-0004-02
  
  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全面準確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以科學發展觀指導高職教育工作,并貫穿于改革發展的各個方面,是當前我們每位高職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
  
  一、高職教育科學發展,應進一步突出以人為本
  
  高職教育培養的目標是生產、建設、服務一線的高技能人才,這就決定了高職教育必須進一步突出以人為本。
  第一,突出以就業教育為己任。就業是民生之本,高職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就業教育。圍繞這一目標,高職教育應當主動適應經濟社會建設的需要,貼近生產和服務的第一線,增強受教育者的就業技能和就業適應力,為解決我國日益增長和數量龐大的人口生存問題、教育問題和發展問題,進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這是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應當一切服務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成才,更好地從生活、教學、成長和就業等諸多方面為學生服務,努力為他們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溫馨環境,讓學生更好地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第三,突出提升師資整體素質。高職教育的成敗取決于教師隊伍的素質,師資隊伍在高職教育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應當以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為中心,構建科學管理體制和用人機制,更好地發揮廣大教師在高職教育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更加重視教師的師德、職業道德教育,著力形成一批品牌專業的學術帶頭人,以及一支圍繞品牌專業的教師團隊。
  高職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根本在于發展的目的是人的發展,發展條件又依賴于人。因而,從當前及長遠來看,高職教育真正的競爭不是外在資源的競爭,不是地廣樓大園美的競爭,而是內在能力的競爭,更是人的競爭。
  
  二、高職教育科學發展,應進一步強化內涵建設
  
  加強高職教育的內涵建設,是由高職教育的定位和辦學理念所決定的,是推進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針對新時期高職教育的辦學特點、發展方向和服務對象,要轉變辦學思想,明確培養目標,找準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發揮高職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第一,明確技能發展的目標取向。技能是高職學生謀職就業之本、安身立命之基、個性發展之根。高職教育必須確立技能培養目標。為此,應優化教學過程,適當降低文化課的比重,提升專業實踐課程的份量,大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培養學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要有實際操作經驗,具有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并懂得合作、關心,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對社會負有責任心,能夠適應未來復雜多變的社會需求。
  第二,明確開放辦學的發展路徑。合作辦學是高職教育發展的主流。新的發展形勢要求高職教育必須進一步打破學生培養局限在校園內的傳統型、封閉式的辦學模式,擴大人才培養的半徑和空間,將培養人才的觸角延伸到企業、拓展到社會更廣闊領域。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校企聯盟,積極把產學結合推向縱深。
  第三,明確服務就業的導向原則。就業是職教發展的主導,是關系高職教育發展力向和成敗的根本性問題。高職教育的評價標準要向以就業為導向轉變,教育資源的配置也要向以就業為導向的優勢專業傾斜。對此,應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真正幫助學生獲得生存發展的真本事、真技能。二是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重點加強學生的敬業精神、誠信意識、踏實作風、協作能力和堅毅品格的培養。三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意志和創新思維,使他們真正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
  
  三、高職教育科學發展,應更加注重統籌協調發展
  
  當前我國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結構性調整的新階段。高職教育的科學發展,必須是規模、質量和效益的內在統一。應當更加重視協調、和諧、統籌、可持續發展。主要應注重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系:
  第一,處理好內涵發展與外延擴張的關系。新階段高職教育應當由‘做大”轉變為“做強”。“做大”是前幾年市場競爭和學校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但如果持續進行外延擴張,教職工和學生增多了,這就帶來投入嚴重不足、基礎比較薄弱、設施比較落后、專業技能比較缺乏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許多學校就很難辦出特色、辦出質量。要不斷根據外部環境變化和學院面臨的實際情況,科學地調整學院的服務方向、辦學規模、專業結構等發展戰略,找準自己的發展定位,由“做大”轉變為“做強”,更加重視內涵發展,把握好發展的節奏,走以提高質量、改善結構、特色取勝為主的內涵式發展之路,努力做到統籌學校各種資源配置,統籌人才培養,統籌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第二,處理好硬件與軟件辦學條件的關系。當前,高職教育的科學發展,應當由比較注重硬環境,向更加注重軟環境轉變。從完善和優化軟環境人手,以提高學生素質為重點,提高學校競爭力,形成自身特色。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強化教學管理,加強實訓操作教學環節,加強精品課程、品牌專業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力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裝備建設、教學管理、產學研結合、教科研等各方面的協調均衡發展。
  第三。處理好專業發展與市場需求的關系。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高職教育必須主動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強化“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產學研建設為關鍵”的理念,轉變辦學方式和人才培養工作模式。在學校專業設置工作中,既要緊貼實際培養社會緊缺的專業技能人才,又要進行經濟社會發展的前瞻性戰略思考,重視師資人才的培養和儲蓄,努力做到專業布局、辦學規模與行業、地方人才需求的協調均衡。
  
  四、發展高職教育必須落實好科學發展觀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當前我國高職教育必然要轉入注重內涵建設,提高辦學質量的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應當用新的思路、新的機制、新的措施,以獲得高職教育的新發展。
  第一,確立科學發展思路,創新科學發展新途徑。高職教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關鍵是樹立發展、創新和質量三大意識:一是發展意識,注重以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為主的內涵建設,特別是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真正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二是創新意識,加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崗位就業能力教育,提高學院科技水平。三是質量意識,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構建提高教育質量的新機制。把人才培養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放在第一位,積極探索提高教育質量的新思路、新途徑,從嚴治學。
  第二,突出提高辦學質量,推進以人為本教學改革。實現科學發展,必須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下真功夫。進一步把激勵機制、競爭機制和創新機制引入學生管理,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同時,高職教育的特點決定了高職的教師不僅要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同時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就為高職院校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大力建設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引導教師深入生產第一線和工作現場,及時關注新的發展動態,不斷將企業生產及科研實踐中的新成果融于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主導作用。堅持學生發展、教師發展為本,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第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堅持走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道路,加強與行業和社會的聯系,提高辦學實力與水平。加強與政府部門、企業和科研機構的溝通和聯系,增強對外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促發展。通過產學研合作,拓展技術與技能培養的教育資源,提高畢業生對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適應度。
  第四,以提升職業能力為核心,完善和調整專業結構。把專業建設放在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注重專業特色的設置和創新,注重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創新。逐步將有限的教學資源向重點專業、重點學科、重點項目傾斜,推動學院持續健康協調發展。加快精品課程建設,優化專業設置和學科專業結構。精心打造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形成學校的亮點,使專業特色更加鮮明,優勢更加明顯。重視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把實踐性教學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培養特色專業人才。
  總之,高職教育只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內涵為根本、以就業為導向、以走產學研為平臺,進一步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就一定能夠辦出特色,實現協調、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66022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