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茶香四溢的“家楨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陸正偉

  在筆者收藏的名人茗壺中,以從事文學藝術創作的大家為題而制的居多,唯有一款是為研究生命科學的專家談家楨而作。
  2003年初,談桃林受茶葉學會之托為出席第11屆國際茶文化節的國外茶界賓客創意一款珍藏壺,設計中,幾易其稿,最后把世界上首部茶葉專著――《茶經》的作者陸羽,開紫砂藝術之先的供春的“樹癭壺”和將科學思想溶入茶葉研究的實踐者談家楨巧妙地融為一體,古今合璧,既展現中國茶文化古老的藝術又引入了現代科技的理念。此壺在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的長樂陶莊制成后,他欣然用隸書在生坯壺上題了“茶圣陸羽1270周年紀念”,落款“徐秀棠”,繁體手跡在段泥薄胎的仿“樹癭壺”上更顯古樸莊重。
  我國遺傳科學奠基人之一的談家楨在壺上題詞是此壺的最大亮點。那天,桃林兄來到談老下榻的嘉定眾仁老年公寓,身為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的談老知道來意后,便爽快地題上了“清茶滌慮,明泉曠神”并署上了名,邊題還邊說,為茶壺題款有生以來還是第一次。面對充滿詩意的題詞有人說這是談老的經驗之談,筆者卻認為,他的許多科研成果確是在清茶一杯苦思冥想反復實驗中取得的,但難得的是他在茶中還悟出了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在平時,他常奉勸別人少上酒樓,多去茶館,酒令人昏,茶使人清。是啊,在物欲橫流的當今,有多少人被紙醉金迷的生活所迷惑,成了金錢的奴隸。談老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卻保持了一份清醒,甘于清貧,不為所動。為了科研,他慷慨地從積蓄中捐出了15萬元。獲得100萬元科學獎金時,有人勸他留些家用,他感到每月4000余元的工資已足夠,將50萬元捐給摩爾根生物研究中心,10萬元捐給一個遺傳學國際研討會,10萬元捐給上海老年中心……當他得知要給被陸定一稱之“當代茶圣”的吳覺農建紀念館時,他不僅寫信祝賀,還托人捎去1萬元作共建費……
  談老在任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的二十多年中,他不掛空名,無論學會舉辦品茗、研討,還是少兒茶藝、保健講座等活動,只要抽得出空,他都會參加,鼓勵茶事發展的題詞那就更多了,筆者見過他為茶葉學會題的一幅“以茶養生,延年益壽”的墨寶。這并非信手而書,而是一位茶葉受益者的有感而發。20世紀30年代,他就與茶葉專家吳覺農在茶葉學術上交往甚密,后又隨浙大農學院內遷到貴州湄潭,與茶場為鄰,經常能看到他和茶農在田間地頭切磋茶事。多年來,他養成的生活習慣除了每天用熱水泡腳活血外,那就是堅持每天飲綠茶了,他還現身說法,說茶中含有茶多酚、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有利尿排毒和抗衰老、抗癌功效。一次,他在一本雜志上無意中讀到一篇名為《茶葉防癌和抗癌》的文章,他立即推薦給學會的《茶報》轉載,在第二軍醫大學任教的作者聞之深受感動,激發起對茶葉研究的熱情,寫出了許多有理有據的科研文章,由于成績突出,被大家推選為茶葉學會的副理事長。談老還不顧年事已高,多次在“抗癌討論會”上大聲疾呼,要重視茶葉的藥用價值研究,讓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社會科學共同研究開發。他是在用自己的行動提升“國飲”的地位,同時,也是在為全人類的健康而努力啊。
  2008年11月1日,剛喜度百歲華誕不久的談老駕鶴西歸,同“家楨壺”也天各一方了。夜幕下,筆者時常在家中于“家楨壺”中沏上香茗,揭開瓜蒂壺蓋,隨著四溢的茶香,在璀璨的星空中,尋覓著一顆被國際天文組織命名的“談家楨星”,表達著筆者的懷念之情?!?
  編輯:陳暢鳴charmingchin@163.com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6946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