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卓越會計師班《會計學原理》課程研討式教學改革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文章通過專題研討式教學在卓越會計師班《會計學原理》課程中的應用,分析《會計學原理》課程中應用專題研討式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研討式教學;會計學原理;卓越會計師
  一、《會計學原理》課程研討式教學對于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意義
  根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要求,卓越會計人才培養具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過程;二是實現會計人才的國際化與本土化;三是強化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稌媽W原理》課程研討式教學的實施,不僅實現了傳統教學理念向現代教學理念的轉變,而且體現了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特點與要求。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在《會計學原理》課程研討式教學中,教師通常會提前1-2周布置涉及當前國家經濟、資本市場及財務等熱點問題又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研討專題,研討小組會在課前查找大量參考文獻資料,通過整理、分析、提煉制作出表現形式多樣的課件。研討式教學將被動的學習過程轉變為一種主動的知識探索過程,體現了現代教學的規律。
 ?。ǘ┯欣谠鰪妼W生的實踐能力
  卓越會計人才培養要求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現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稌媽W原理》研討式教學專題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比如“會計憑證”研討專題,要求學生事先收集發票、收據、車船票等原始憑證,并進行歸類、整理與粘貼,在研討中向全班同學展示并說明其用途、構成要素,模擬會計人員進行審核、填制、簽章、整理、裝訂、歸檔等過程的實際操作,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ㄈ┯欣谂囵B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是人才培養的靈魂,在研討式教學中學生通過分組宣講、提出問題、相互辯論、歸納總結等環節,實現了認知活動由淺入深,由低級向高級的激活與發展過程;討論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實現,學生的認知內驅力和交往動機被有效的激發和培養,有助于增進學生對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是一種適宜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課型。
 ?。ㄋ模┯欣跀U大學生的國際視野
  隨著國際資本市場的日益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客觀要求卓越會計人才培養必須具有國際化視野。研討式教學中不少專題需要學生查閱大量的國際會計準則以及國外相關文獻,通過國內外會計準則的比較,了解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性以及中國特色,引導學生樹立會計人才的國際視野。
  二、《會計學原理》課程研討式教學設計
  研討式教學需要教師精心組織,在熟悉大綱和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梳理出該門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以專題形式滲透到相關教學內容之中。根據《會計學原理》課程的特點,我們在卓越會計師班實施的《會計學原理》專題研討教學中,教學設計主要劃分為4大模塊。
  (一)堅持精講為主、研討為輔
  《會計學原理》課程主要介紹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課程計劃總課時為56課時。本著精講為主的原則我們確定課堂理論講授42課時,課堂研討14課時,研討課時比例為25%,為此我們確定了7個貫穿課程主線的研討專題,提前1-2周布置研討課題,要求學生廣泛收集資料,實地進行調研,了解國內外最新會計準則以及財政、稅務法律法規以及企業相關案例。通過精講與研討的有效結合,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掌握會計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熟悉國內外最新會計準則以及財政、稅務法律法規的發布動態以及相關案例,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ǘ┚o扣課程重點確定研討主題
  確定研討主題是研討式教學實施過程中關鍵的一環,在確定研討主題時我們主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一、重點性,要求選題緊扣課程的重點內容,為此我們布置了“復式記賬”、“會計報表”、“賬務處理程序”等研討主題。二、實踐性,強調增強學生的實踐知識與動手能力,為此我們布置了“會計憑證(小作品)”、“會計賬簿(小作品)”等研討主題。三、前沿性,即立足于國內外最近的會計理論以及財政、稅務等法律法規進行選題,如我們針對中石油A、H股籌資案例,布置了“企業籌資方式與核算”的研討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ㄈ﹦澐盅杏懶〗M專題討論
  我校卓越會計師班級人數為45人,分為5個研討學習小組,每組確定一名組長。任課教師會在每個專題研討前向學生介紹該專題的教學目的、國內外研究狀況,確定需要討論的主要內容,需要查閱的參考文獻和書目。課程研討前由學習組長負責組織同學進行資料收集、實地調查、小組討論交流并制作出表現形式多樣的PPT。在研討中每個小組推選幾位同學在班上集中宣講,并與其他組進行交流辯論,最后任課教師進行專題小結并對每個小組進行考核評價。
  (四)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我校卓越會計師班《會計學原理》課程的考核方案由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兩部分組成,其中平時成績占20%,期末考試占80%,平時成績主要依據課外作業、課堂考勤、提問等環節評定。由于平時成績所占比重較小,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大多數學生將主要精力用于應付期末考試。實行研討式教學改革后,通過申請考核方式改革,將平時成績比重調整為40%,平時成績中增加了課堂研討環節占20%。由于平時成績比重的上升,使得學生更加重視研討式教學的學習過程,大大增強了學生的主動性與參與性。從期末總評成績來看,成績的等級更加合理,正態分布更加明顯。
  三、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ㄒ唬┐嬖诘膯栴}
  1.專業基礎課性質不利于研討式教學的開展
  《會計學原理》是卓越會計師專業的入門課程,它所闡明的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會計學科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課程開始之初學生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儲備,研討主題涉及到的各種專業理論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幾乎是全新的知識體系與內容,從查找資料到分析資料、討論辯論,幾乎每一步都是全新的學習過程,因此在專業基礎課程中實行研討式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如果學生具備一定的會計專業基礎以及相關經濟學、管理學等知識,在此基礎上實施研討式教學則容易推進得多。   2.分組討論對班級人數的限制
  為了有序組織研討過程,要求對班級成員進行分組,各小組成員通過分工與協作,共同完成從資料查找、整理、分析,到小組討論,PPT課件制作以及課堂宣講與辯論各個環節的任務。因此班級人數與小組人數均不宜過多,一般以班級人數30-35人,每班分4-6組,每組以5-7人為宜。而在當前很多高校中,會計學原理作為專業基礎課,往往是班級合并上課,合班人數高達70—80人甚至更多。大班授課不便于分組討論和全員參與,因此很難組織與實施。
  3.傳統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較難適應研討式教學的要求
  研討式教學需要學生課前做大量準備工作:了解課程相關背景,查閱并分析相關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理論和實際方法;課堂上宣講研討內容與觀點、互相提問,激烈辯論、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等。而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使自小就接受“填鴨式”教學模式并已養成被動學習習慣的學生很難適應。有的學生竟然嫌研討式教學模式“太麻煩”、“任務太重”。對于需要課前了解的相關專業知識,不愿花大量的時間去準備資料、分析資料,這直接影響了課堂研討的質量。
  4.現有的考核方式不利于研討式教學的應用
  目前大部分高校會計學原理課程的考核主要采用期末閉卷考試確定成績的方法,這種方式鼓勵學生考前突擊死記硬背理論知識而忽視過程的學習。研討式教學模式注重開放式教學,學生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在查閱與分析資料、小組討論和課堂辯論中得到充分體現,因此對學生的評價應注重平時表現,而不能僅憑期末考試的一張試卷來定論。盡管有些高校允許進行考核方式的改革,但大多為試點,并沒有普及,且申請、審核手續繁多,影響教師改革考核方式的積極性。
 ?。ǘ└倪M的建議
  1.注重課前引導,鼓勵學生在廣闊背景下認識會計
  針對《會計學原理》的專業基礎課程性質,在課程開始的一段時間里應以教師講授為主,使學生了解課程的基本理論框架與基礎知識。在正式確定研討專題以后要求學生廣泛利用學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庫及廣播電視等媒體收集與閱讀有關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財政、稅務、金融以及公司經營管理等案例,認識會計與經濟生活、商務活動等現實生活的內在聯系,了解會計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作用以及與相關學科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開展研討式教學,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從查找資料開始、到分析資料、小組討論、課堂發言辯論完成一系列步驟,讓學生在自己構建的知識體系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在一種主動而積極的學習氣氛中完成知識的探索與積累過程。
  2.實行小班制教學
  一項針對高校會計專業研討式教學的調查表明,七成以上的學生與教師希望縮減班級規模至35人以下。但是會計專業小班化也面臨著諸多障礙:首先,小班化教育的推廣實施往往與教育經費直接掛鉤。其次,目前各高校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總體不足也是限制班級規模縮減的另一重要因素。會計專業小班化現階段雖然還面臨一些因素的制約,但應該認識到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改革傳統教學方式是實現素質教育、培養優質人才的需要。在研討式教學模式下,師生的交流與互動頻繁,研討中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學習與求知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激發,是一種符合現代教學理念、體現現代教學規律的教學模式。因此,控制班級規模、合理配置教學資源是研討式教學改革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3.加強專業教師的選配與師生互動
  研討式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專業教學經驗,全面扎實掌握本專業各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掌握本專業各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其次,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要求教師積極關注國家經濟、金融、財政、稅收、財務等宏觀層面的問題以及企業發生的有一定影響力的事件,結合教學內容收集相關案例資料,確定研討主題,使研討主題與當前國家經濟熱點問題緊密聯系起來。最后,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課堂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教學中充分進行師生交流與溝通,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為了加強師生在課前與課后的互動,我們在卓越會計師班《會計學原理》研討式教學中充分運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的作用,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師生進行交流互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改革現行考核制度
  傳統的考核方式以學生應試能力作為最重要的考核標準,存在“重記憶、輕能力”,“重筆試、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直接導致學生更重視期末記憶式突擊學習,忽視過程性學習,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式思維,必須進行改革。我們在卓越會計師班實行了考核方式改革,將平時成績比重由原來的20%調整為40%,通過將研討式教學過程的考核增加20%的成績,使得學生更加重視研討式教學的學習過程。
  課堂研討對學生的考核評價一般考慮以下因素:第一,研討內容:包括參考文獻的收集、評述和引用情況,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論據的充分性、研討結論的合理性等。第二,演講及辯論:包括語言表達是否流暢,觀點闡述是否有力得當,理論體系的邏輯性等。第三,PPT課件的制作質量:PPT課件對研討內容的邏輯推理過程與結論,PPT課件制作的技巧、水平與質量。
  參考文獻:
  [1]李于朋.大學本科課堂研討式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 (43):11-12.
  [2]俞曉宏.研討式教學改革在高級會計學課程中的探索[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 (03):256-258.
  [3]程安林.卓越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財會月刊,2012 (11下旬):91-92.
  [4]唐明.破解經管類課程教學瓶頸的有效途徑—基于情境教學模式的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7,20 (03):41-4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0398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